APP下载

对《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的研究及高三复习策略

2012-07-19邱建新

物理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沙袋物块考点

邱建新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海门 226100)

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物理学科)依据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研室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来制定的 .

该《考试说明》是江苏省自2008年以来的第5次高考命题和考生备考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高考物理学科的《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能力要求”、“单位制及实验技能的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方面几乎没有变化,当然,仔细阅读全文后我们将会发现,2012年《考试说明》作了一些积极、有益、务实的变化.因此,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尤其要关注删减、新增或调整的考点,及时调整复习内容.对比《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与《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发现有如下变化.

(1)考点内容的变化.

考点由原来的104个变为99个.考点的减少几乎全部集中在3-1模块中.变化如下:① 原来29考点和31考点合并为新的29考点;② 原来30考点和32考点合并为新的30考点;③ 原来36考点“示波管”去掉了;④ 原来47考点和48考点合并为新的44考点“安培力”;⑤ 原来49、50考点合并为新的45考点;⑥ 原来72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去掉了,将71考点“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拆分成两个.单从数量上看考点减少了5个,实际上,真正有实质性变化的是:第一:“示波管”考点被删掉了;第二:原71考点“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现改为66考点“气体实验定律”和67考点“理想气体”,删去“气体实验定律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第三,原来72考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去掉了.

(2)考点说明的变化.

有11处考点说明被去掉了,删除的说明有:① “胡克定律”考点的说明“弹簧组劲度系数问题的讨论不作要求”;② “摩擦力”考点的说明“不引入静摩擦因数”;③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考点的说明“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不作要求”;④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考点由“Ⅱ”级要求降级为“Ⅰ”级要求,说明中删除“只限于单个物体”;⑤ 原“抛体运动”改成了“平抛运动”,并将删除说明“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⑥“角速度”考点说明“角速度的方向不作要求”;⑦ “安培力”考点说明“通电线圈磁力矩的计算不作要求”;⑧ “变压器”改成“理想变压器”,要求由原来的“计算限于电压和匝数的关系”改为“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⑨ 原“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考点说明“气体实验定律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⑩ “激光的特性及应用”考点说明“激光产生的原理不作要求”;[11]“物质波”考点说明“德布罗意波长关系式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

(3)考点要求的变化.

有两处的要求作了改变:新13考点的“功和功率”要求由原来13考点的“Ⅰ”级要求升级为“Ⅱ”级要求;新20考点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要求由原来20考点的“Ⅱ”级要求降级为“Ⅰ”级要求.

对于《考试说明 》的变化有多种的解读,有很多教师认为考纲考点说明的删除,对这部分考点要求有一定的提高,为明年高考该部分难度进一步增大埋下了伏笔,对此笔者有几点不同的观点.

(1)笔者认为考点说明的变化并不代表难度的提高.难度是否提高关键看能力要求是否提高.比较这两年的考纲,能力要求变化的“功和功率”要求由原来13考点的“Ⅰ”级要求升级为“Ⅱ”级要求.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新20考点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要求由原来20考点的“Ⅱ”级要求降级为“Ⅰ”级要求,复习中要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如2011年高考第3题.如图1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A点和B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点,OA、OB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静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t甲、t乙的大小关系为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确定.

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而对于新55考点由原来60考点的“变压器”改成“理想变压器”,要求由原来的“计算限于电压和匝数的关系”改为“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能力要求仍为“Ⅱ”级.教学难度怎样把握呢?看2011年江苏高考的第13题:如图2(a)一理想变压器,ab为原线圈,ce为副线圈,d为副线圈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u-t图像如图2(b)所示.若只在ce间接一只Rce=400Ω的电阻,或只在de间接一只Rde=225Ω的电阻,两种情况下电阻消耗的功率均为80W.

(1)请写出原线圈输入电压瞬时值uab的表达式;

(2)求只在ce间接400Ω的电阻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

图1

图2

这道题目难度适中,在复习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变压器电流、电压、功率之间关系的研究,难度也不宜过大.综观2010年,2011年江苏高考3-2的考查难度都大.又如2010年高考的第13题:如图3所示,两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为L,一理想电流表与两导轨相连,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有效电阻为R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稳定为I.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电流稳定后,导体棒运动速度的大小v;

(3)流经电流表电流的最大值Im.

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最基本原理,最常规的问题,两年高考3-2考查的难度都不大.笔者以为这不是巧合,而是江苏高考命题专家对3-2的教学要求放在一般理解的基础上,这类题目,在复习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完全没有必要挖太深太难.

(2)从《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的变化中,笔者感觉到考试说明越来越回归《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例原第9考点删除了不引入静摩擦因数,这是因为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从没有涉及静摩擦因数这一概念.如11考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删除了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不作要求.这是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一致.原21考点抛体运动删除了“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22考点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删除了“角速度的方向不作要求”,“胡克定律”考点的说明“弹簧组劲度系数问题的讨论不作要求”.这也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删除限制性的说明并不是能力要求的提高.而考试说明的变化恰恰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必须研究和重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图3

(3)理解考试说明除了加深对考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加深考试说明中对能力要求的理解,而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分“Ⅰ”级要求和“Ⅱ”级要求.分别作出这样规定:(Ⅰ)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Ⅱ)较高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原8考点“重力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考点的说明删除“弹簧组劲度系数问题的讨论不作要求”;原71考点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分为66考点气体实验定律,67考点理想气体,并删除了气体实验定律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但能力要求仍为“Ⅰ”级要求,所以笔者以为能力要求并没有提高.正确理解能力要求,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物理教学的高效.

通过研读《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笔者认为,为了减轻学生不合理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有效性,在高三复习中重点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高三复习过程中正确把握和领会考试说明中的说明,确保难度不超纲,不降低.例对于考纲中11考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的说明:不要求定量求解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加速度大小相同的连接体问题还是要重点研究.

例.(2011年南通一模试卷)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A=3kg、mB=1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F=13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1、μB=0.2,取g=10m/s2)

(1)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为多大?

(3)若物块A、B一起运动的速度v=10m/s时,撤去水平力F,求此后物块B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图4

(2011年江苏卷第9题)如图5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对于这类加速度大小相同的连接体问题考查的频率较高,几乎每年都考.所以对这类问题必须进行加强研究,真正使学生掌握其原理和方法,并能熟练分析求解,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并给予适当拓宽.例44,45考点的说明计算限于直导线跟匀强磁场平行或垂直两种情况,复习时坚决做到不超纲.

图5

(2)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必修1、必修2与3-1相结合的问题的研究.这类问题能很好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是高考最重要考查的内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审清题意能力,弄清物理现象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选择合适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能力,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小专项研究,专题复习,从专一训练到综合复习,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学会用力学工具研究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问题.真正把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升上去.

例1.(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中例题)如图6所示,带电量分别为4q和-q的小球A、B固定在水平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上,相距为d.若杆上套一带电小环C,带电体A、B和C均可视为点电荷.

(1)求小环C的平衡位置;

(2)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远小于d)后静止释放,试判断小环能否回到平衡位置;(回答“能”与“不能”即可)

(3)若小环C带电量为-q,将小环拉离平衡位置一小位移x(|x|≪d)后静止释放,试证明小环C受力的大小正比于位移,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例2.(江苏省2010年考题)制备纳米薄膜装置的工作电极可简化为真空中间距为d的两平行极板,如图7甲所示.加在极板A、B间的电压UAB作周期性变化,其正向电压为U0,反向电压为-kU0(k>1),电压变化的周期为2τ,如图7乙所示.在t=0时,极板B附近的一个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受电场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整个运动过程中,电子未碰到极板A,且不考虑重力作用.

(2)若电子在0~200τ时间未碰到极板B,求此运动过程中电子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3)若电子在第N个周期内的位移为0,求k的值.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明确只有通过受力分析,弄清物体运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

图7

(3)重视实验复习.而实验复习不但要对大纲中实验原理、方法理解到位,还要掌握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掌握确定物理实验原理的方法.物理实验原理确定是根据实验现象的特点,找出其所遵循的规律.例:为了测量两个质量不等的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直接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应用下列器材测量:轻质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可忽略)、砝码一套(总质量为m=0.5kg)、细线、米尺、秒表,他们根据已学过的物理学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质量.操作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8,设左右两边沙袋的质量分别为m1、m2;

(2)从m中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m1下降m2上升;

(3)用米尺测出沙袋m1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沙袋m1下降时间t,则可知沙袋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

图8

(4)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________(选填 “a~m′”或“a~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m/kg·s2,截距b=2m/s2,沙袋的质量m1=________kg,m2=________kg.

对于这个实验要认识到这是个连接体问题,其特点两部分加速度的大小相同,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立出方程组,就可以找寻实验原理.

以上是我学习《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说明》(江苏)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不到之处敬请函复.

猜你喜欢

沙袋物块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沙袋的数量
对2016年江苏卷第14题的进一步探析和论证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吊沙袋赶走老寒腿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想不到我的左手那么管用
力与运动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