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

2012-07-19沈云燕

物理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木块斜面

沈云燕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中学,江苏 如东 226400)

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即教师围绕某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按一定的计划和层次向学生输入一定量的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后产生的结果再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判断,对信息的再输入进行调控,以便变换教法,调整教学过程,使得教与学更加和谐地发展.然而,当前人们普遍对信息反馈流于形式,有相当多的物理课,信息反馈不到位或者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本文就如何进行物理课堂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控,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 课前制定合理的反馈计划

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则,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使收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有效,能真实反映各层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物理能力.否则,不真实、不具代表性的信息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干扰正常教学,使信息反馈失去真正的意义.

由于课堂45min时间有限,十分宝贵,容不得半点迟疑,要使获得的反馈信息能准确、迅速、具体地反映各层次学生学习系统状态,同时也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课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收集反馈信息的计划.根据前馈信息,对于教学中可能产生什么困惑,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由此要进行哪些提问,该提问哪一层次的学生,要做哪些练习,该重点深入了解哪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要板书,该请谁板书,都要一一设计妥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真实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比如,根据往届学生在用隔离法和整体法选取研究对象时,常常思维不严密,列出的方程常常出错.根据这些前馈信息,在牛顿运动定律教学时教师就要特别重视.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上黑板板演,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全班学生作典型纠正,使他们逐步养成严密的思维能力.

2 获取物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途径

2.1 口语反馈

这是师生双方通过语言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及学生质疑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大部分学生能作答,以保持信息畅通.课堂讨论应紧密围绕教学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组织好不同想法的交流与争论.学生质疑就是对所学的某项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由学生或教师作出回答或解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可获得不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实际掌握程度的学习.

2.2 情态反馈

这是通过学生听课表情、坐姿和教师的教态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期的中学生,虽然不像小学生一样心理外露,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学生两眼有神、端坐聆听,表明所进行的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教师讲授得法;学生目光转移、坐姿不稳,表明所授的内容他们没有听进去,思想上开了小差;学生表情乐观、态度积极,表明他们对所学知识已经了解;学生表情冷淡、态度消极,表明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理解好.学生的这些表情与动作,就给了我们一种反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捕捉他们,并进行调控,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文字反馈

这是通过文字、图像交流获得的信息反馈,如教师板书、提供书面答案,学生书面练习、检测、板演等,书面练习题和检测题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由易到难,指名板演的学生水平应与题目的难易相适应.

通过口语反馈和情态反馈,只了解了信息的定性方面,量化程度较低;而文字反馈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稳定可靠,教师可大面积了解学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3 物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的调控

反馈的目的是改进后继教学,实施对课堂教学的调控,使某一确定目标向预先制定的方向发展.对反馈信息的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及时激励与启迪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有特色的优秀解答,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有一定的价值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全班给予推荐、肯定、鼓励,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讲滑动摩擦力时,给了这样一题:利用现有器材:“一端带滑轮的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秒表、砂桶与沙”,请设计测定木块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要求简单,易于操作.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主要以下3种方案:① 如图1,增减砂桶内的砂,使木块匀速运动,并测出木块、砂与砂桶的重力;② 如图2,用手拉弹簧秤,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弹簧秤示数,称出木块的重力;③ 让木块从木板顶端加速滑到底端,并测出下滑时间及相应各长度.笔者让学生从可行性、准确性、方便性三方面对三个方案加以比较和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4

而有学生想出图4的方案.如果面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予理睬,可能会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应当考虑到这个方法隐含着的物理思想方法,并对解决类似习题有指导作用,有必要加以深入探究,于是教师在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应于学生一起探求这种设计的道理.用力拉木板向左运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直接从弹簧秤中读出,与木板抽动快慢无关.

这样不仅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态度,使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不断地增加他们的信心,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教学研究的气氛.

3.2 及时明辨是非

在课堂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或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具体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讲“功”时这样一题:如图5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当斜面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并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的过程中,作用在木块上摩擦力做功多少?有学生的答案是0,理由是木块相对斜面静止,位移为0.其实,这里是木块与斜面的相对位移为0,而“功”中的位移是相对地面的.这样的错误教师必须及时给予澄清.

3.3 及时调节节奏

图5

当教学内容较为容易,学生表现出现心领神会或心不在焉时,可适当加快教学进程;当教学内容艰深复杂,学生表现迷惘或畏难神色时,则需放慢教学进度,视具体情况或复述一遍或改变讲述角度,调节教学节奏,以求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时,用了这样一题“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学生都认为这道题简单:设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然后用求解,就别无其他的解法.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题,条件有什么特点,还有别的解法吗?”一句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拓开,纷纷开动脑筋,想到:可以用“Δs=aT2”求加速度.还有学生想到:可以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出2s和6s时的速度,再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求加速度.甚至还有学生说:先根据平均速度的方法求v0,然后再求加速度.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可将某些内容转至下节课或将下节课的内容移至本节课.若无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味地按既定的教案一厢情愿地上课,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4 及时调节难度

当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生僻艰深,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设计浅显,过于简单,失去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时,教师应及时调节难度,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如“牛顿第二定律”习题课用了这样的一题:如图5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斜面体上,木块沿斜面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而斜面体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开始笔者以为本班的学生基础较好,采用整体法讲解,但观察到学生表现迷惘,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立即又采用隔离法讲解了此题,此时学生的气氛活跃,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3.5 及时调整作业

课内练习的质量与速度是教学效果最具体的反映.如果课内练习完成情况较好,则可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难度与灵活性;如果课内练习的速度迟缓,问题较多,则应适当降低课外作业的要求,并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与调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就能及时调整后继教学,纠正教学中的偏差,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所谈的仅是粗浅之见,旨在抛砖引玉,意在与广大同仁一同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木块斜面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一个平抛与斜面结合问题的探析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小鸭数正方体木块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作用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
《知识窗》第5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