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通道: 中俄管道坐稳北疆

2012-07-19李天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中俄原油石油

□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2012年9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胡锦涛主席强调,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重点方向,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希望双方遵循互利双赢原则,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普京说,能源领域是俄中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俄方已向中方供应原油,未来也有可能供应天然气。

中俄原油管道的平稳运营,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原油全靠火车运输的局面已经得到改变,进口量也大幅增加。位于中国东北的这条能源战略通道的打开,无论对石油进口仍在增加的中国还是对能源出口日益多元化的俄罗斯,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俄能源企业代表、俄罗斯En+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尔乔姆·沃雷涅茨表示,俄罗斯目前致力于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亚太地区应在俄能源出口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意义深远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有着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具有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两国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中俄两国都是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国家,当前两国都在构筑自身的多元化油气战略。应该说,与俄罗斯加强油气合作,是我国油气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俄罗斯的利益所在。

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它起自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止于黑龙江大庆。管道全长103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

在铺设这条原油管道之前,中国由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靠铁路运输。输油管道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谈判的漫长与艰难,折射的是这条能源通道的至关重要。中俄石油管道历经15年的谈判,最终签约。这是中国与俄罗斯建设的第一条石油管道,为中国开辟了一条能源新通道,具有标志性意义。

从1995年11月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俄罗斯联邦燃料能源部合作备忘录》签署,决定加强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全面合作开始,到后来的安大线、泰纳线……十几年中,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几起几落,并逐步提升到国家能源合作层面。经中国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将管道建设、长期原油贸易、上下游一体化合作紧密结合,使得中俄能源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贷款换石油。这是中俄石油谈判的一个转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中方提出了提供贷款的建议。此后,双方对细节进行磋商,2009年2月17日,3亿吨的原油合同正式签署。

这是第一次有了贷款换能源的模式。此后,这一模式开始应用于多个国际能源合作项目。

中俄原油管道像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不仅是对中国打开,也是向亚太地区打开的大门。中国目前每年石油对外需求量已超过2.5亿吨。中俄原油管道持续的石油供应,是重要的安全砝码,稳稳坐落于北方。

北方通道,“道路宽阔”,潜力巨大。管线一旦建成,“双方都不会轻易停输”。据介绍,目前中俄双方正在研究增加输量的可能性。

奔涌的石油,如同血液在地下动脉安稳运行,支撑着的是中国石油市场稳定的心跳,支撑着的是中国经济的能源动脉畅通。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对于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意义重大。这条原油管道将成为中国从陆路进口俄罗斯原油的重要战略通道,有利于我国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为国家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原油资源;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扩大国际油气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目前,中俄原油管道每年输送原油1500万吨,签约20年。

精品工程

祖国的边陲,秀美的漠河,承载着一个伟大的重要历史性工程。

2009年4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同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正式开工兴建。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环保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和全体参建干部员工,高度重视,科学组织,密切合作,精心施工,努力实现安全、质量、功能、工期、成本的统一。同时,统筹中俄双方工程建设进度,加强相互协调,保证工程项目有序快速推进。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建设这条原油管道,必须要过冻土区、深林区、高寒区三道难关。广大工程建设者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坚强的思想保证、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优秀的施工队伍,把中俄原油管道建成了优质工程和绿色工程。

中俄原油管道建设是一场硬仗,而技术问题是攻克的重点。整个过程必须满足技术、工艺、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此设立了多项科研课题,围绕冻土区和林区施工开展的一系列专题科研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管道沿线经过山地、丘陵和平原,并途经黑龙江和嫩江两大水系,河流大型穿越4处、中型穿越8处,通过多年冻土地段长达90多公里。沿线地质有冻土冻胀和融沉、崩塌和滑坡、地面沉降、膨胀岩变形等,是国内第一条通过多年冻土区的原油管道,也是首条高纬度、保温管、大口径(Φ813)原油管道。工程北段沿线500公里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50多度。沿线经过的多年冻土区长约460公里,其中必须在冬天施工的有208公里,施工难度极大。

为此,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部门设立多项科研课题,开展系列专题科研攻关,进行了《漠河——大庆输油管道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预报》等6项科研课题研究;研究确定了冻土施工、冬季试压、冬季防腐补口施工、低温焊接、冬季设备维护保运等10余项施工方案;河流穿越、公路和铁路穿越、隧道工程等技术也进行了相应的前期准备。

敢打必胜的原油管道建设者,把中俄原油管道跨国工程视为国际市场的竞赛舞台,用攻坚克难、优质高效、安全快速的骄人成果展示了当代中国石油人的风采。

建设绿色工程,是管道建设者的不懈追求。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点点焊花映红的只有那满山的杜鹃花,绝不会玷污那片珍贵的绿色,绝不会打扰那些自由的鸟群。对于管道无法绕过的森林区,他们也千方百计减少对植被的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公路暨加漠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是一条中国石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大兴安岭地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确保石油管线稳定运行的重要工程。这条起于加格达奇,止于漠河口岸,全长420公里的公路,既是原油“保障线”、公路“交通线”、林区“防火线”,更是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大动脉”。

参与工程施工的中国石油的将士们,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用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精神,精雕细刻地焊好每一道焊口,创精品工程,树国际品牌,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献上一件精美的力作。

平稳运行

截至2012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平稳运行365天,累计输油逾1500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至此,这条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已安全平稳地正式运行一周年。

中俄原油管道的投入运行,改变了过去中国主要靠铁路运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历史,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为俄罗斯原油出口开辟了稳定市场,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石油供应。

作为中国第一条穿越多年冻土区域和原始森林的大口径长输跨国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冬夏气温变化大,地理及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格。

为保证这条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沿线管护人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确保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管道运营方依靠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攻克了高寒地区管道运行工艺、多年冻土区管道线路管理以及高寒条件下管道维护抢修保障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取得18项重要科技进展。

专家指出,中俄原油管道成功运营,标志着两国在石油领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表示,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标志俄罗斯的能源输出地正在从传统的西方转向东方,对于俄中两国加强合作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平稳运行,中国正在成为俄罗斯向亚洲出口能源的重要窗口,这为两国进一步拓展整个能源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俄罗斯问题专家宋魁表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内容的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原油管道平稳运行一周年,标志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能源合作进入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

一条中俄管道,为中俄在能源领域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合作留下许多遐想,也为其他项目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竞争与合作同在,利益与朋友相伴。只要互利共赢的理念在,中俄合作肯定会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中俄原油石油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