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律己之心
2012-07-18刘忠昌
■ 刘忠昌
常怀律己之心
■ 刘忠昌
当今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如何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如何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关键在于严于律己,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常怀律己之心”。这一谆谆告诫,语重心长,寓意深远,应当成为每一名领导干部把握好自己并躬行实践的座右铭。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常怀律己之心,就是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为权力所困,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能否做到常怀律己之心,不仅关乎领导干部的个人荣辱,更关涉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于“律己”的话题,在我国古代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其中,“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强调了律己的重要性;“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则道出了不能律己的危害所在——人一旦失去自律,就必然消极颓废,丧失斗志,腐化堕落。如何律己?古代圣贤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不虑于微,始于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也就是说,要戒除贪欲、防微杜渐。这些古训,可谓微言大义,值得铭记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严于律己作为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优良传统,我党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和道德典范。他们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是,也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动摇了理想信念,滥用权力、贪污腐化,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之害、国家之祸。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严于律己。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今天,面对时代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待,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尤其是今年全国各级党委换届选举完成后,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谨记和遵从总书记的教诲,常怀律己之心,至关重要,至关紧要。为此,领导干部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信念为先。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小事细节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无数事实证明,背弃理想信念,就会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慎行为重。领导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种种诱惑,凡事必须慎之又慎。也就是说,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对待第一次诱惑,绝不能有丝毫贪恋、留任何余地;对待细小诱惑,要保持高度警惕,真正做到知微见著、防微杜渐;对待无人知晓、没有监督情况下的“可乘之机”,要自警自律、戒除贪念,不越雷池半步。概言之,就是要努力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他律为要。说到底,律己,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约束,是自律。但是,自律如果不与他律结合起来,其效力将会大大减弱。因此,必须在他律中强化自律,在他律中严格自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为其自律提供动力和压力,使外在的制度、监督的制约升华为内在的约束,促使领导干部不断严格对照检查自己,淡泊名利,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