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春在奋进中闪光——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黎家

2012-07-17李明明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1期
关键词:兰州大学内酯教授

本刊记者 李明明

“他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为祖国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这是2011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予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黎家的颁奖词。

这字斟句酌的话语,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海归科学家投身科研、激情创造的动人形象。近日,笔者专程拜访黎家教授,走进他的科研历程。

抉择:走进西部的海归科学家

自上世纪80年代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到2009年载誉归国,重回母校,就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黎家与母校之间的情缘愈发浓烈。

由于对生物专业的热爱,自兰州大学毕业后,黎家于1989年取得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的硕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他长期从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及植物受体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成为相关领域国际知名科学家。

在阐明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合成及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方面,黎家以深厚的积淀和扎实的探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分别在《Cell》、《Developmental Cell》、《Current Biology》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于《Cell》的关于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共受体激酶BAK1的原创性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全部近两千篇有关油菜素内酯及相关的SCI论文中,该论文年平均被引用数及总引用数均名列前茅。

黎家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使其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于2002年受聘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植物与微生物系担任助理教授,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同时获得终身教职,先后主持过多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然而,2008年,当母校兰州大学面向全球招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黎家教授还是坐不住了。他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了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全职回到兰州大学就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为此,他退回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未来几年的经费,关闭了自己在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实验室,全心全意来兰州大学工作。

西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在黎家眼里,却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故土。他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一批杰出人才到兰州和大西北,为西部发展出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开拓:激情勃发的团队带头人

尽管回国之前,黎家就已经了解到,由于兰州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劣势,近十几年来,生命科学学院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然而,他依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返回了母校,以强烈的科学热情与全新的理念,开始了大胆地探索与前进。

狠抓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撑,黎家教授深谙这一点。为此,他积极强调贯穿微观与宏观共同发展的思想,实行合理的学科布局以及重点学科的规划,全力支持生态学与草科院联合申报成功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整合细胞生物学及植物学等人马申报成功“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争组织申报和承担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黎家教授提出了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展的全新思路,他希望把现有分散的学科整合成三大学科群,它们分别是:生态学、植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及动物学与生物医学。黎家教授认为这样的整合能凸显兰州大学在这几方面的传统优势,也能体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及学生培养方面的特色,为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搭好良好的架子。在黎家教授的带领下,生科院申请到账经费连续两年超过3000万,位于全校各学院前列。2009年,兰州大学共获得6项基金委重点、重大项目,其中5项是由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们获得的,其中包括黎家教授的1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近年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的SCI论文质量也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论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PNAS》、《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Plant Cell》、《Ecology Letters》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国际知名度有了明显提高。

积极的人才策略

黎家教授认为人才是根本,要使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性学院,必须要有一支视野开阔、能力卓越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此,他积极从美国成功引进了苟小平、李祥锴两位“萃英”特聘教授,以及易静、刘璞两位留美博士,“萃英”特聘教授邱全胜亦全职回到兰大工作,近期还将引进多名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学者,全力推动学院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显著改观。

在学生培养方面,针对兰大多校区办学的现状,他倡导启动了“萃英桥”师生座谈会,不仅学院的老师身体力行,还邀请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马红,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周建民,国际植物有性生殖学会前主席、美国植物学会前会长、美国俄克拉荷马的Scott Russell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的参与,促进了校区之间和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黎家教授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强调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力图与国际研究生培养措施接轨。此外,黎家教授还在学校率先举办了“学术诚信与学风建设”系列讲座,他采用漫谈式和互动式的方式,结合生动的事例和自身的科研经历讲述了学术诚信对国家、民族、学校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为学先为人”的道理,让“诚信、严谨”的科学思想深入到了学生心中。

大力提升试验平台

在黎家教授的争取下,生科院研究平台建设首次被列入兰州大学“985”优先支持项目,得到的资金全部用来完善学院共享平台的建设。黎家教授认为,生命科学学院个别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一个学院的综合实力,只有提高全体老师的科学实践条件及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黎家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教育部农林基地项目的申请得到了教育部900万的资助,这笔资金已经为兰大校本部及榆中校区建立了高标准的实验用温室,同时也购置了先进的人工气候箱等设备,以满足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需要。

黎家教授的实验室自2009年10月正式开始运行,他本人作为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其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和“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的支持。同时,经他牵头,还促成了兰州大学与美国多所著名院校的校际合作关系,并通过一系列项目邀请到国际知名学者来兰大指导教学及学术交流,其中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Frans Tax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Scott Daniel Russell教授,以及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生物学部主任John Walker教授等,为兰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国际化元素,提升了学科教师的创新素质和开阔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国际化视野,为把兰州大学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的大学奠定了基础。

奋进:勇往直前的探索者

以扎实的研究实践带领学院的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是黎家教授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广受国际同行关注。

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中的甾醇类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黎家教授团队长期以来从事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及合成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利用激活标签法,黎家团队发现了多个关键调控蛋白。比如,他们克隆了油菜素内酯的一个共受体,BAK1,并对BAK1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但发现了BAK1对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的早期过程至关重要,而且也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这些创新性的成果分别发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如《Cell》、《PLoS Genetics》、《Current Biology》、《Plant Cell》、《PNA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及评述。

由于在阐明BAK1介导的多条信号途径方面的扎实科研成果,黎家教授的小组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军之一,被邀撰写了多部著作中的相关章节及综述性文章,在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黎家教授团队所开创的BAK1相关研究领域已成为植物学界一大研究热点,已有10余个国家的几十个著名实验室来信索求他们所建立的一系列与BAK1研究有关的重要资源,黎家都一一与他们共享了这些资源。黎家教授表示要继续不懈地努力,为祖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兰州大学内酯教授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