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2012-07-14张红云
张红云
2006年颁布、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初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促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分析实施新准则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有利于加强新准则实施,改善企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调整产生的影响
1.计量模式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该模式下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因公允价值引起的变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因相关资产、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的损益,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核算内容与范围的调整。新准则加大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扩大合并报表范围和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益确认的范围,直接造成企业收益、成本费用的增减,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3.核算方法的调整。新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套期工具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造成当期费用、利润及相关资产的增减,从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二)实施新会计准则改变了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要求
1.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准则变化多、操作复杂,会计人员要系统掌握,正确理解应用,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新准则使会计工作和其他业务的结合更为紧密,会计人员必须熟悉生产经营各方面;新准则赋予企业会计事务更多的自主权,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2.对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管理者必须了解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二是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相应地调整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三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财务和业务的融合,提高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三)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体系建设产生的影响
1.会计目标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新准则提出要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有用,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使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规范、满足各方会计信息需求。
2.会计核算原则、内容、方法的调整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与内容。新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处理等均产生重大变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内容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都要进行相应地改变,建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办法和财务管理方法。
3.财务报告内容与形式的调整改变了会计信息的作用及影响力。新准则中财务报告的组成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同时强调,会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使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要。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实践分析
为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及其影响情况,我们调查了78家广西企业,其中资产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0家,500—2000万元的中型企业有25家,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有43家。调查结果显示:
(一)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方面
所有的大型企业均实施新准则,中小型企业除个别企业外也都实施新准则。实施时大型企业中90%开展全员培训,10%进行骨干人员培训;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71%、17%;小型企业为42%、28%。所有企业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组织机构均稍微做相应的调整。
公允价值的引入情况,大型企业中78%没有用到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83%、17%,小型企业为98%、2%。总体上看公允价值引入对企业的影响不大。
(二)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方面
1.新准则的引入对每日的会计工作及年末报告流程的影响。企业普遍认为有很重要的影响。大型企业认为最受影响的会计工作领域及年末报告流程是企业或业务合并、合并财务报表。中型企业认为最受影响的会计工作领域是负债/权益、递延所得税、减值、收入确认、固定资产;最受影响的年末报告流程领域是联营(重大影响)、企业或业务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小型企业认为最受影响的会计工作领域是负债/权益、无形资产、收入确认;最受影响的年末报告流程领域是负债/权益、递延所得税、职工养老金。
2.新准则下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重视程度排序,大型企业中60%为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0%为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小型企业中50%以上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新准则下管理层对会计数据的重视程度排序,大型企业为货币资金、净利润、营业利润;中小型企业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营业利润、净利润、存货。大型企业中73%认为可通过财务数据判断发展趋势,财务数据有一定预测价值,27%认为受非经常性项目影响,财务数据起伏波动大,很难有预测作用;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81%、19%,小型企业为68%、32%。而非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和报告的评价,总体认为新准则项目变动多,但提供了较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4.实施新准则后,主要受影响的相关业务,大型企业是长期股权投资、编制合并报表和接受政府补贴,中型企业是编制合并报表和接受政府补贴,小型企业是货币性资产交换;主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大型企业是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中型企业是应收账款、存货,小型企业是应收账款。
5.新准则实施对财务会计功能的影响方面,大型企业中78%认为能稍微增加财务会计的功能,22%认为能较明显地增加财务会计的功能;中型企业中46%认为能较明显地增加财务会计的功能,38%认为能稍微增加财务会计的功能,17%认为不能增加财务会计的功能;相应比例小型企业为20%、66%、15%。显然这方面对中型企业对影响较大。
6.新准则实施对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影响方面,大型企业中78%认为能稍微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22%认为能较明显地增强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性;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42%、58%,小型企业为52%、48%。
7.新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影响方面,大型企业中78%认为能稍微丰富企业财务管理所需信息,22%认为能较明显地丰富企业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46%、54%,小型企业为67%、33%。
8.新准则实施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方面,大型企业中78%认为对企业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22%认为有影响,但影响方向不清;中型企业中65%认为对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4%认为有负向影响,9%认为有影响,但影响方向不清,22%认为没有影响;小型企业中45%认为对经营业绩有正向影响,29%认为有影响,但影响方向不清,26%认为没有影响。
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有利影响的项目中,大型企业主要是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职工薪酬核算范围的扩展、债务重组;中型企业为职工薪酬核算范围的扩展、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小型企业为职工薪酬核算范围的扩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利息费用资本化。
9.新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大型企业中56%认为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正向影响,44%认为有影响,但方向不清;相应比例中型企业为61%、30%,小型企业为48%、32%。
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有利影响的项目中,大型企业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型企业是所得税会计、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小型企业是所得税会计、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
三、加强实施新会计准则,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
(一)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有效实施新准则,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改善会计核算体系,落实新准则的调整,建立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投资、经营决策。积极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会计制度的设计,对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合理地流程安排,有效实施新准则,改善企业财务信息。
(三)加强实施新准则的组织领导。增强实施新准则对企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着力推动新准则的实施,借机改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实施新准则的组织、引导、控制。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有效地引导、控制企业切实执行新准则,维护良好地社会经济秩序,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五)改善会计的社会环境,宣传、推广新准则,增强全社会的会计意识。科学地设计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保障新准则的有效实施,宣灌会计的社会信用构建功能和意义,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