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不良现象浅析与对策
2012-07-13洪亮
洪亮
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的父母涌向城里打工,于是把留守儿童的这一重要任务都留给了在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亲戚朋友们代管监护。现就留守学生的一些不良现象和相应的应对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现象一:留守儿童心理状态不平衡,形成了障碍 。由于孩子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少了最基本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加上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甚至也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去感受儿童内心的情感的细微的变化,造成留守儿童自暴自弃、情感缺失、内向冷漠、悲观消极。
对策: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进行疏导。 因此,父母、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要和学校、社会形成一个共同体,一方面,学校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网络让留守儿童在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与家长进行一次视频对话,使留守儿童和父母相互倾诉一下那种思念之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与父母是“零距离”。这既促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学校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并且要和他们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经常沟通,经常和留守儿童做游戏,交心谈心,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与快乐,对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一种信任感,使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阳光中。也要了解留守儿童平时在家里的语言上、行为上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时把他们的不良思想动态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是做到有的放矢,疏而不漏。我们把学生每次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做好记载,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灵畅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现象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较差 。留守儿童在家的监护人都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年纪大的,体质虚弱,文化程度又不高,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帮助和辅导,更谈不上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了。再说,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老人也需要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二者合起来滋生了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到学校后老师检查他们的家庭作业总是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因此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差。
对策: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构建和谐学习园地。一是要让留守儿童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例如打牌赌博、翻筒子、在游戏厅内玩游戏等等。二是家庭教育理念要跟上,批驳“读书无用论”。父母委托的监护人一般教育观点比较落后,要对监护人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使监护人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意义及其作用,并掌握一定的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向留守儿童传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坚决反对“读书无用论”。三是搞好留守儿童“假日家园”活动。由辅导老师认真辅导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组织他们看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老师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做游戏、跳校园舞等一些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使留守儿童不再成为留守,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一种向上的热情。四是在课堂上给留守儿童提供四个优先。1. 提问优先。老师提问时,只要留守学生举手或者有举手的动机,教师就要给他们机会。即使没有举手教师也要进行暗示,给他们争取发言的机会。2. 操作演示优先。到黑板上板演或者进行操作演示,教师的目光要先投向留守学生。使他们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之情,并产生一种学习的动力,也挖掘了他们的内在潜力。3. 批改作业优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全班同学讲清楚他们为什么优先。在全班同学形成共鸣的情况下,触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4 . 辅导优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的辅导空间,耐心细致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并鼓励他们以后在学习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请教老师。由此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氛围,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现象三: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意识淡薄,扭曲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的时候本身对他们就十分宠爱,至于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法纪教育就很少,对孩子放任自流。这就导致学生慢慢形成了享乐主义、好逸恶劳、打架斗殴、奢侈浪费、得过且过、一切向钱看、有吃饱胀等等不良习惯。
对策:尊重、理解、给予是基础,方法和策略是根本。 我们允许留守儿童犯错误,但要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我们不是纵容留守儿童犯错误,而是当他们出现问题以后,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解决,要以正面诱导为主,否则会给留守儿童留下心理的创伤。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铁石的心肠也会被融化。一方面,实行人文关怀,做留守儿童的贴心人。当你把犯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后说:你能来,说明你很尊重我;你来得很快,说明你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态度十分诚恳;你能勇敢地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老师理解你,可能问题主要不是你引起的。这样一说他们觉得很惭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这时及时地把他们存在的问题指出来,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另一方面,学校要与监护人联系,让留守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虽然他们做不好什么事情,但让他们从辛勤的劳动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一分钱也来之不易啊!把他们那种贪图享受的思想慢慢地淡化。到了学校要把在家里劳动的经过写出来,在班上进行交流。第三是以德育为载体,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阻挡一些不良现象的诱惑,端正自身存在的价值。
此外,留守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无论怎样,只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一个育人的共同体,留守儿童将不再成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