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育要往哪里走

2012-07-13刘次林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学术性基础性学费

刘次林

高中教育应该走向哪里,取决于它本身是什么。在我国,高中教育既在基础教育之内,又在义务教育之后,还为大学教育做准备,所以,我认为它具备基础性、自主性、学术性的特征。

基础性:高中要以自身的方式给人生奠基

可以从不同维度去理解高中教育的基础性。从学制看,高中教育依然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基础阶段;从人生看,高中生主要属于未成年人,其教育具备基础性,并且高中毕业证是进入许多社会行业的基本资格要求;从发展动力看,高中要保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以便使他们终生保有热爱学习的欲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起动力作用的情感态度比“双基”更为重要。

高中教育的基础性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之上的发展,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比如,高中生的理性发展水平更高,所以能够学习比较艰深的知识。高中的学习难度明显高于初中,其学习方式也带有更多的理性色彩,简单的记诵无法完成高中学习的任务。即使在德育领域,高中学生也不像小孩子那样能够服从未经理解的规范,他们对那些走形式的、肤浅化的德育活动可以表达合理的抵触。理性发育了的学生只能与理性的教育要求对接。再比如,高中生由于实践能力的增强,可以更多、更远地介入社会事务,了解真实的社会,理解公民责任,在社会性服务中丰富自己的精神品质。

自主性:高中课程理应具有的特色

高中是收学费的,虽然学费不足以购买全部的教育需求,但是,学费表明高中教育成了学生的一种消费方式。对于课程,学生有权提出自主的选择,高中学校也有必要在“特色多样”方面发展自己,以便提供更广泛的课程“菜谱”,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所以,在高中推行走班制、学分制是有必要的。

如果说义务教育是“统一的”社会要求,那么,高中教育则是“多样的”个性化需要,学生在基础素质方面接受统一教育以外,应该有逐渐增多的选修课程。其科目、教材、教学要求、学费、办学条件、修学年限等可以因校而异。但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初期,以德育课为例,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多达15个版本,初中思想品德也有9种,而高中思想政治则统一为1种。按道理,义务教育阶段更适合使用统一教材,高中反而应该采用多元版本。之所以出现“颠倒”的情况,无疑跟高考有关系。其实,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在施行自主高考了,教材实在没有必要全国统一。最近,国家在修订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同时,放弃了“一标多本”的方针,收拢政策,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回归到全国统编教材。这不仅与省市自主高考政策不配套,也不利于高中的自主发展。

学术性:高中生幸福体验的有效途径

学术性特点要求高中生能够有较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所创新,能够综合地、系统化地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全面的学科素养。可是,就我国目前的高中教育看,做得还不够。大量的作业是识记的、抄写的,是靠手“写”出来,而非靠头脑“想”出来的。不少教师把知识教得既孤立又肤浅,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没有经过认真设计,好像就是要给点任务以便霸占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学生保持与学习的联系,就像杜威所反对的那样,仅仅是让学生放学后有点事情可做。作业性质也比较单一,就是围绕教材巩固知识,缺乏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社会的研究型作业。

知识是有味道的,但是,只有走进了知识,并且把知识联系起来了,学生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品尝知识的味道,对学习产生内在的兴趣。生活是有味道的,同样,只有走进社会、感悟生活,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品尝人生的意义,并且产生热爱生命的内在驱力。研究是走进知识、联系知识、走进社会、感受人生并且实现创新的可靠渠道。

当然,在高中教育中贯彻研究性学习,是需要得到高考的支持的。目前名校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题,经常是在考查学生的研究性潜力,这是一种进步和方向。高考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高考的指挥棒发生了变化,高中的教学才会大胆地发生转变。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编者注)

猜你喜欢

学术性基础性学费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我国大学出版学术性和商业性失衡问题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大学新生开学学费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