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争合作模式的大学班级管理实证研究

2012-07-13邱亚洪

教育界·上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成功激励合作

邱亚洪

【摘 要】本文引入“竞争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构建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竞争 合作 激励 成功

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既要有竞争能力又要有合作意识的新型人才。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大学生更是竞争的主体,他们只有拥有了竞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只有拥有竞争合作的心态,才能成为健康、自信、勤奋的一代,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但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每个人很难“独闯天下”。作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从现代意义上说,竞争和合作是一对综合体。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热情,形成学生全员激励、全程激励格局,笔者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尝试了“竞争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一、“竞争合作”模式概述

“竞争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个体特质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并在小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竞争合作”模式提倡“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谐的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竞争合作”模式认为学生的发展来自于合作,同伴间的积极主动交往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平等、互帮、互助、合作的同伴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的精神,激发强烈的社会积极性、竞争互补性,有效地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同步发展。

二、“竞争合作”模式应用

“竞争合作”模式的应用方法很多,但不同的班情应选取不同的竞争合作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竞争合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摸清班情,分组分层

大学班主任通过查看档案、个别谈心等渠道,分析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品德、个性、特长、行为习惯等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质,全班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各组民主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互助互补学习,并与其他同质组竞争,实行“异质分组,小组竞争”。同时,全班分出若干不同层次的同质竞赛层,各竞赛层之间相对独立,互相竞争,实行“同质分层,个体竞争”。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预测到各组各方面的得分可能,以保证竞争的可比性和持续性。由于是同质分层,好中差成绩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所以竞争目标明确,实现赶超的现实性强,有利于营造和谐、公平的竞争合作氛围。

(二)制定规则,量化考核

规则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制订竞争合作机制的量化细则,明确比赛项目、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比如竞赛分纪律、卫生、成绩三个部分,其中纪律包括出勤、上课、自修课、集会纪律等;成绩包括作业情况、独立作业、考试及各种竞赛活动成绩等;每周得分情况由小组长上报,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核实后由值日班干部统计,每月汇总一次。

(三)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如果只竞赛不反馈,久而久之,比赛只会流于形式,不了了之。竞赛对学生的反馈形式主要有:上台汇报,每月值日班长在读写课上反馈竞赛结果;上墙公布,每月结果用小红旗的形式及时在宿舍区公布;组内公开,小组长向班委提出申请,利用课余时间召开小组会,分析比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集体寻找对策;班上奖励,期末班委汇总个人、小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优秀组长及各种单项奖。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在竞争中,不同个性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情绪,有的因连连获胜而沾沾自喜,有的则因屡屡挫败而灰心丧气,此时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以保证竞争的良性循环。

三、“竞争合作”模式成效

笔者将“竞争合作”模式应用于班级中,经过一年的实践以及对比分析,“竞争合作”模式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也非常明显。

(一)实现了全员激励

“竞争合作”模式激发了大学生高昂的斗志,培养了大学生主人翁的意识。“竞争合作”模式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不管是同层竞争还是异组竞争,每位学生都在为个人或小组荣誉而努力学习、工作,竞争促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愿意与同学交往、合作,乐意为小组、班级服务。

(二) 形成了相互帮扶的氛围

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竞争合作机制很自然地使小组成员为了共同利益而产生荣辱与共的互赖关系,有人把竞争组称为“共生圈”。组员除了教育好自己外,还与组内的其他成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监督,各自从异于己优于己中不断完善,为实现共同目标,获得共同荣誉而奋斗努力。因此,每到课间或放学,总能看见同学们讨论问题或相互帮扶的情景。

(三)促进了合作意识

“竞争合作”模式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有利于营造和谐、文明、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负责,学会了对同学、班级、学校负责,学会了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萍.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青年文学家,2010(03).

[2]沈庆华. 论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应对策略[J]. 华章,2010(03).

猜你喜欢

成功激励合作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