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实践与经验的关系

2012-07-13郝亚东魏黎波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关系经验实践

郝亚东 魏黎波

摘 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是对一切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在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理论视野中,世界是属人的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的一切联系与规律应在此基础上理解,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它既不能理解为单纯意义上的客观本体性,也不能臆断为完全的主体决定论,而应理解为实践系统内的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验正确与否影响着实践的发展,正确的经验会促进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经验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实践 经验 经验主义 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 - 05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出发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规定,提出实践是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我们不能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同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混为一谈,在哲学意义上,实践只能是主题的对象性活动。

一、 马克思实践观的内容

(一)“实践”的发展。

实践的观点源起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关于德性、知识方面的实践,另一方面指的是日常生活实践。康德试图克服人和环境的僵硬对立,把两者统一起来。可是,他认为,人的活动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人同外部世界的结合,只限于精神加给客观世界的各种形式的先验范畴,显然,这并不能克服认识和行动上的二元论。他提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区分,认为前者解决认识问题,它只管现象界。后者说明行为问题,行为来自意志,意志发自心灵,心灵属于本体界。现象界遵守“自然律”,本体界遵守“自由律”,两个世界分别服从两种规律,彼此互不涉及,结果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对立。

康德把“实践”局限于道德行为范围之内,又把道德准则看成是理性的“绝对命令”,是先验的和普遍有效的。由于他割裂了“现象”和“本体”,从而他的“实践”也不能成为理性通往现实的桥梁。所谓“实践理性”只是一种“应当”和“信仰”,最终导向道德神学。尽管如此,康德颂扬主体性原则,力图使主客观统一起来,并把社会和自然界看作是向着自由发展的有机体。这些思想间接促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产生。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只是片面的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实践内涵的一个方面,马克思则再次将两个内容合二为一,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观,既包含生产实践也包含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从理论来源上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离不开黑格尔、费尔巴哈、卢梭、康德、歌德、费希特等前人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二是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四)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有三种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实践包括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社会关系实践,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精神文化创造实践,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二、 经验的基本内容

作为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经验一词主要指与理性认识相区别的一个认识阶段、认识形式,即感性认识。理性主义者将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见解区分为一般的、易犯错误的信念和永久的、已被证实了的真理性知识,并在其中划出一条深深的鸿沟。他们声称,感觉经验只能产生关于表象世界的意见,由于表象可能使人受到蒙蔽,所以这种得之于观察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无法被确认为知识。鉴于此,理性主义者主张全面放弃感觉,而专注于从理性中寻觅真正的知识。还有一些理性主义者认为,许多知识是生而具有的;学习的实质,就在于通过理性能力对内部潜在的内容作出重新发现。他们指出,在这样一个先验的知识概念系统中,短促和随机的临时性经验必然找不到它的位置。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获取的知识,所谓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過学习他人的认知而获得的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认为:一切知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间接经验是从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指出: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的进程是从积累直接经验开始的,然后通过学习间接经验和交往使直接经验的意义得以拓展和丰富。我国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学生从亲身实践中获取的直接经验是其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只有将学生的实践体验与对间接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真理。

(二)经验的特征。

杜威将经验的“正统观点”归纳为五条:第一,经验主要与认识相关;第二,经验具有主观性;第三,经验仅与过去相联系;第四,经验与联系和连续性无关;第五,经验与思想和推论无涉。

(三)经验主义。

人们凭借一些经验处理事情时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经验主义诞生于古希腊,纵观经验主义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学派:温和的经验主义与激进的经验主义。前者认为,所有的意识观念均来源于知觉,但同时也承认意识的机能(诸如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官能)是内在的能力。相比之下,后者的观点则更为激进,公开宣称不仅意念的内容,而且意念的整个过程都不可能存在内部能力,而只能是习得的。

我们要尽量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在办事时我们借鉴经验是必须的,但是如果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主观主义,不要武断,不要盲目。凡事不可轻易下结论。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注意,毛主席说过:“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遵循马克思的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经验的关系

实践是经验产生的客观基础。经验源于实践,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实践是经验的土壤,没有实践,经验就失去了来源,要想获得经验只有亲身参加实践,参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才能认识事物从而获得经验。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经验就更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经验正确与否影响着实践的发展,正确的经验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经验阻碍实践的发展。人们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活动获得一些经验。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不同使每个人所获得经验也不同。经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们在获得经验之后又会投入另一个实践中去,这时经验就会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实践主体所用于指导实践的个人经验是正确的,那么经验就会大大促进实践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实践主体用于指导实践的经验是错误的,他的实践活动就会偏离正确方向,严重阻碍实践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获得经验之后一定要注意检验它的真假,自觉摒除错误的经验,保留正确的经验。□

(作者:郝亚东,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魏黎波,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关系经验实践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