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边际产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07-12晓雪合来提马合木提张玉玲

统计与决策 2012年7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边际资本

杨 晓雪合来提·马合木提张玉玲

(新疆财经大学:a.经济学院;b.科研处,乌鲁木齐 830012)

1 问题的提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如何缩小地区间差距,就要从造成差距的源头说起。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直接来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的积累。当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也直接来源于区域要素的差异。其中在这些要素中,物质资本无疑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因素引起物质资本产出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为了使结果更加接近现实,本文首先对不同省份采用不同的固定资本折旧率,然后计算资本边际产出,并从全国和区域角度对其下降及趋同的变化趋势进行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1981~2009年面板数据分别分析影响全国和西北地区资本边际产出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对比。

2 不同省份资本边际产出的变化轨迹比较

2.1 资本边际产出测算

关于资本边际产出,在国内文献中主要采用资本产出比(K/Y)和增量产出资本率(ICOR)来量度一个地区的投资效率。樊潇彦、袁志刚(2006)和才国伟(2010)认为使用K/Y和ICOR来测度宏观的投资效率是有错误的,不能用来判断其变化趋势。才国伟(2010)使用一种新的测算方法来计算资本边际产出(MPK),并用其来反映一个地方的资本使用效率。资本边际产出(MPK)度量了资本投入增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较高,说明这个地区现有资本投入较少,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该地区。

如果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而且生产要素按照边际产出取得回报,那么资本边际产出就等于资本所得份额除以资本产出比。设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得到产出Y。投入要素的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则有

MPK和MPL分别表示资本边际产出和劳动边际产出。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产出Y,得到

式(2)中右边的第一项即为资本所得份额(记为Sk),则资本边际产出转化为

由式(3)可知,资本的边际产出高低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指标K/Y,还依赖于反映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指标Sk。然而统计数据中没有现成的资本所得份额数据,这里需要借助收入法GDP核算公式进行推导,公式如下其中δ表示固定资产折旧;π表示营业盈余;τ表示生产税净额;w表示劳动者报酬。由于生产税是在分配前征收的,所以生产税净额既包括资本所得又包括劳动所得,这里按比例将两者分开。关于资本存量的测算,目前大多数文献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资本存量,因此本文也采用此方法来对资本存量进行计算。将资本存量定义为累积的经折旧后的投资总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t表示t时期的资本存量;根据zhang等(2007)的研究,选取每个省份历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作为当年的投资额,所以本文也用It表示t时期固定资产形成;δ表示折旧率。对于初始年份的资本存量的估计,最常见的做法

公式中I0表示初始年份的投资;g表示初始年份附近投资的平均增长率。对于各省、市、自治区的资本存量依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其中投资使用的是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对于资本折旧率则有很大差异,有的文献把各省、市、自治区资本折旧率认为是一固定值,且把各省市资本折旧率固定为0.096,(2004,张军、2010,才国伟)。然而由于实际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资本折旧率会存在差异。为了更准确的计算28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本存量,本文采用了刘信等(2009)的结果,各省、市、自治区采取不同的资本折旧率来计算资本存量,详见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初始年份选定为1971年,其中g为1971~1975年的平均增长率。之所以选择1971年作为资本核算的初始年份,是因为在1971年以后的几年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率相对比较稳定;另外,1971年离我们的样本考察期较远,可以减小初始资本存量设定误差对于核算结果的影响。

2.2 指标选取与样本说明

本文拟测算我国1981~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由于西藏、海南、重庆许多年份数据缺失,所以把西藏、海南、重庆除外)以及不同区域的资本边际产出。1981~2004年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汇编1949~2004》,而2004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信息网。为了更能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资本的流向,本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5年提出的区域划分方式,将我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其划分如下: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海南;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西南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与东中西三分法比较,地区分为三个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作了较大的调整,西部地区细分为黄河中游、西南、西北地区;另外传统的西北地区作了调整,将陕西调出、西藏调入。除了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剩下的地方均可称作后发地区(划分依据具体详见2009,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

2.3 资本边际产出变化轨迹

经计算发现,首先,改革开放以来,28个省、市、自治区资本边际产出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整体上符合了边际产出递减规律,28个省、市、自治区从1981~1987年呈快速下降阶段,而在1987年之后资本边际产出基本上保持不变。具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有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基本都呈现迅速迅速下降趋势;1993~1996年各省、市、自治区的波动比较剧烈,这一结果与战明华(2006)的结果是一致的;1997年之后各省、市、自治区的资本边际产出都开始经历一个差异缩小、逐渐平稳并且趋同过程。

其次,从区域角度看,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资本边际产出一直都高于其它地区,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资本边际产出高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度和体制等造成了区域间的资本流动障碍。黄河中游资本边际产出也高于西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集中了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全国最大的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工业基地,其中这些行业大多数受国家控制,企业也属于国有,其行业特征造成了其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其优惠,同时又由于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买单,各大银行也愿意贷款给这些大企业大集团,这就导致了其资本边际产出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之所以是最低的,一是因为资本流动的障碍,导致了大量资本要素流向发达地区,二是因为西北地区经济总量远远小于其它地区,所以此资本边际产出也会比较低。但是从90年代开始各个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都出现了下降趋势,且之间的相对趋势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资本流动性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变,但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资本边际产出仍然低于其它地区。可见,沿海地区仍然对资本具有相对较高的吸引力。

第三,从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来看,其特点与前面的结果是一致的,资本边际产出也是迅速下降并且差异逐渐缩小。发达地区在1981~1987、1995~1999年之间资本边际产出下降明显,而后发地区同样在1981~1987迅速下降,下降之后开始保持平稳趋势,但是在1997~1999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从2003~2009年后发地区的资本边际产出开始有所上升,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大多数后发地区属于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在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后发地区迎来了大量的资本要素,开始在2003年显现出来。2007~2009年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后发地区都出现了资本边际产出下降,笔者认为主要由于金融危机和国家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造成的。虽然有了大量的投资,但是从资本边际产出来看,其结果反而是下降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证实了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但是其引起的效果却值得商榷。

对于以上现象,根据Romer(1986)等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新经济理论认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资本边际报酬趋同的原因是要素投入不同等因素造成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研发部门产出效率不同。我国发达地区本身资本存量比欠发达地区资本存量大,在边际产出递减规律下,东部的资本大多数投入到技术型的行业,从而提高资本效率。而欠发达地区,虽然欠缺资本,但是其资本效率低下、资本要素投入的行业与部门大都不属于技术型,从而导致资本边际成本与发达地区逐渐趋同。本文试图通过使用1981~2009年的面板数据来解释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证实上述结论。

3 资本边际产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28个省、市、自治区资本边际产出有下降并且趋同现象。根据趋同这一现象,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应该呈现收敛趋势。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我国这样一个转轨的大国中,影响资本边际产出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分析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因素无法通过一两个因素间的比较就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本文采用1981~2009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沈能等(2005)认为地区的非国有化速度、人力资本、财政改革、地区经济开放程度、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会对资本配置效率有影响;战明华等(2006)认为投资结构、市场结构会影响资本边际产出;才国伟(2009)的研究表明,所有影响技术、人力资本、劳均资本的经济变量都会影响到资本边际产出。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如下指标来分析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HR),对于人力资本的测算,文献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由于统计数据的匮乏,本文使用许多学者采用的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来近似表示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因此这一指标也只能作为近似替代;市场化程度(NOSE),由于本文的时间跨度是从1981~2009,这一时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改革时期,资本边际产出与市场化程度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市场化程度的测算又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体制的方方面面,本文选择樊纲和王小鲁(2003)所建立的体系中的一个指标——财政支出/GDP来衡量市场化程度;劳均资本(k)用资本存量/就业人数表示;前一期资本边际产出用(MPK(-1))表示;政府消费(GC)用政府消费/GDP表示;基础设施建设(Road)用公路里程与铁路运营里程之和/土地面积表示;Policy代表各地区的政策指数。

根据以上所选指标,本文使用1981-2009年28个省区面板数据,对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检验,回归方程如下:

公式7中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指数),i表示各地区,t表示年份。

在确立了基本计量模型之后,就要选择计量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由于面板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截面数据,可能产生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问题,从而使普通最小二乘法失效。因此本文在数据可得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处理联立方程组时经常采用的似然不相关方法进行检验,以消除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现象的影响。

3.2 回归结果

笔者曾试图将所有变量都代入回归方程,但结果表明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尽管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但个别原先显著的变量变得不再显著,因此,在难以为相关变量找到精确替代变量时,我们将采取分步引入变量的方法,逐步扩大解释变量的个数,并且删除不显著的参数。回归结果具体见表1。从回归的结果看,资本边际产出(MPK)与劳均资本(K)显著负相关,这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也说明了资本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成立;人力资本(HR)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市场化程度(NSOE)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正,说明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资本边际产出;另外政府消费(GC)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时,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政府支出每下降1%,资本边际产出会提高0.16%;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其估计系数依然为负,但是不显著;对外开放政策对于资本边际产出显著为负,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控制变量中的基础设施建设(Road)的估计系数不明显。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以来,虽然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大,尤其是西北地区。本文在仍使用相同的指标和1981~2009年的面板数据来分析影响西部地区资本边际产出的因素,得出许多与全国不一致的结论。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从回归结果看,西北地区的前一期的资本边际产出(MPK(-1))、人力资本(HR)对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都是显著为正,说明前一期的MPK(-1)能够带动下期的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HR的提高有利于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以上观点与全国的分析完全一致;然而劳均资本(K)也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正相关,这点与全国的情况完全相反;市场化程度(NOSE)与资本边际产出成显著负相关;政府消费(GC)的估计系数不显著;两个控制变量基础设施建设(Road)和对外开放政策指数(Policy)的估计系数都不显著,这一结果与本文的预期不一致。

表1 资本边际产出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表2 西北地区资本边际产出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运用1981~2009年的数据,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层面和区域层面对资本边际产出进行分析得出,资本边际产出从1981年开始出现迅速下降,并且趋同现象,在其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对全国和西北地区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资本边际产出现迅速下降并且逐渐趋同趋势。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递减规律与资本不同部门的投放。劳均资本、政府消费、对外开放政策指数与资本边际产出成明显负向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前一期资本边际产出都与资本边际产出成明显正向相关关系;基础设施建设效果不明显。

(2)从区域角度看,沿海区域的资本边际产出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西北地区资本边际产出最低。虽然各个区域的资本边际产出有逐渐趋同的趋势,但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确实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不同,虽然边际产出一样,但配置的行业、效率却在地区之间有很大差距。以西北地区为例,造成此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西北地区劳均资本偏低,并且把大量的资本配置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上,造成对非国有经济的挤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慢,行政还对经济有很强的干预能力。

(3)从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全国与西北地区的影响因素却有很大差别。全国与西北地区的前一期资本边际产出、人力资本都与资本边际产出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作用。

全国劳均资本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负相关,而西北地区的劳均资本与资本边际产出去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从全国角度来看人均拥有资本量已经开始导致资本边际递减,说明人均拥有资本量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然而西北地区人均资本却很低,还没有达到资本边际递减的临界点,西北地区对于资本的吸引仍然不很理想,西北地区对于民间资本的吸引力还不够。市场化程度(NOSE)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一个国家或地方资本配置效率,全国的市场化程度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正相关,而西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却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资本边际产出。

全国对外开放政策与资本边际产出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而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政策对资本边际产出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全国对外开放政策与资本边际产出呈负向相关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是吸引外资而不是先进技术,而外资主要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资源,从而再进行出口,我国对外贸易中有很大比例属于加工贸易,也可以证明这点。据此可知我们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注重外资的质量,这与我国结束对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和我国当前的“引进来”政策是相一致的,引进高科技提高外资进入门槛。西北地区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与我们设想的不一致,笔者并不是质疑西部大开发投资政策的倾斜性,而是其政策在倾斜时要注意投资结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政策倾斜力度,使当地的经济更有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是全国还是西北地区对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边际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显现。因为从公路里程与铁路运营里程来看,2006年以前无论是全国还是西北地区,此指标值都显著偏低(除上海、北京以外),从2006年以后,基础设施建设(Road)才有了显著改善,其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要提高全国的资本边际产出,首先要继续深化市场改革;促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人力资本和引进先进技术;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落后地区的硬环境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此基础上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来为当地服务。

(2)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重视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

(3)加快建立区域教育发展公平化机制,要提高落后地区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加大落后地区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4)增加落后地区的资本收入,制定更加优惠的倾斜政策,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性投资,但是在投资倾斜时要注意投资结构与投资效益。

(5)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地区之间的投融资协调机制,积极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自己具有特色的产业。

(6)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吸纳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活力和质量。

[1]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分省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战明华,许月丽.市场结构、投资替代与资本边际产出—转轨时期我国不同省份资本边际产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南方经济,2006,(6).

[3] 才国伟,舒元.我国资本的配置效率:一种新的测算方法[J].经济科学,2009,(4).

[4] 才国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

[7]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1).

[8]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边际资本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浅议导数和边际在量本利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资本策局变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