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配合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2012-07-11陈连华张丽琴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年7期
关键词:双腔混合液血流量

陈连华,张丽琴,庄 凌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以往主要采用中心静脉插管方式实施透析,但中心静脉插管导管极易形成血栓等并发症而造成其功能受损,因此,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封管液以及使用方法至关重要[1]。本研究对2009 年3 月-2011 年6 月在我院经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50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透中心2009 年3 月-2011年6 月经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50 例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其中男26 例,女24 例;患者年龄26 ~82 岁,平均(64.7 ±6.4)岁;留置导管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患者原发疾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22 例,高血压肾病15 例,糖尿病肾病8 例,多囊肾3 例,痛风肾1 例,狼疮性肾炎1 例。全部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3 次/周,4 h/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2 组,其中对照组25 例给予肝素,观察组25例给予尿激酶肝素混合液。两组患者在观察期内共实施2 424 例次血液透析,其中对照组为1 691例次,观察组为1 733 例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留置导管时间、透析例次以及原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导管为带涤纶环永久性双腔导管(美国Quinton 公司制造),导管长度为36 cm,动脉腔与静脉腔容量分别为1.3 mL 和1.4 mL。透析完成后,采用5%的PVP 溶液对导管的动脉与静脉端进行消毒,向动脉与静脉导管分别注入20 mL 的生理盐水,将导管内的残留血液彻底冲洗。观察组每次透析完成后,采用1.25 万U 肝素钠溶解2 万U 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最终至3 mL 体积,根据导管管腔的容量各自注入导管的动脉与静脉端,迅速将导管夹关闭,确保导管内存在一定压力,避免出现血液逆流到导管内引发凝血,将肝素帽盖紧,留存至下次透析时再使用;对照组患者给予1.25 万U 肝素钠加入生理盐水至终体积3 mL 后封管,详细的操作步骤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体重、食欲以及睡眠质量,对透析过程的血流量、导管动脉与静脉端静态管路压力、尿素清除指数(KT/V)、导管阻塞例次以及溶栓后再通例次进行记录,并对患者的血压、肝肾功能、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出凝血时间(PT)进行监测[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s 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中途退出或死亡病例。两组在精神状态、体重、食欲以及睡眠质量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其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量、KT/V 以及静脉压对比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流量、KT/V 以及静脉压对比结果(±s)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0.05

组别例数血流量(mL/min) KT(V)静脉压(mmHg)25177.94 ±39.73 1.30 ±0.1810.45 ±3.32观察组25288.95 ±36.22* 1.14 ±0.23*7.26 ±4.14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的导管阻塞率以及再通率对比结果(次,%)

3 讨论

有报道,深静脉留置导管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导管功能不良,导管功能不良对实施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存在较大的影响[3]。选用的封管液是否合适对干预导管功能丧失至关重要[4]。一直以来,肝素液封管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尿激酶在封管中的应用鲜有报道[5]。本组研究在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的基础上,将其用于预防导管堵塞,结果显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中途退出或死亡病例。两组在精神状态、体重、食欲以及睡眠质量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其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这一结果表明,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肝素液。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其中的尿激酶能够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生反应,有利于其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进而将纤维蛋白凝块加速降解,起到快速溶栓作用,而且,此过程能够抑制血小板发生聚集,避免血栓形成,再配合肝素的抗凝作用,使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得以更好发挥[6]。用药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出血等并发症,进一步说明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的方法安全可靠。综上所述,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进行血液透析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封管,能够显著改善导管功能,增强透析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刘东,白玲,张赤兵.定期尿激酶处理对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J]. 中华肾脏病学杂志,2006,22(9):534-535.

[2] 刘文虎. 应进一步强化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4,3(7):353-354.

[3] 蒋娟.颈内静脉留置永久导管血透并发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49.

[4] 刘东,白玲,张赤兵.定期尿激酶处理对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学杂志,2006,22(9):534.

[5] 廖锦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双腔导管封管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2-2183.

[6] 俞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9(1):6-7.

猜你喜欢

双腔混合液血流量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
EFF和硝酸钙混合液对薄皮甜瓜采后香气成分的影响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
胰岛素高糖混合液联合氧化锌软膏治疗小腿慢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