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 年1-6 月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分析
2012-07-11丁年羊童本定
丁年羊,刘 宁,吴 楠,童本定,魏 青
2007 年2 月14 日,卫生部第53 号令决定自2007 年5 月1 日起正式施行《处方管理办法》[1]。2010 年2 月10 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的通知。为了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我院参考上述两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我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和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对处方实行定期抽查、审核、点评、公示、奖惩。现将我院2011 年1-6 月的处方点评工作进行汇总,为持续改进我院处方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2011 年1-6 月的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查400 张,共2 400 张。
1.2 方法 考虑到通过每月抽查400 张处方得出的数据可能有较大的误差,所以我院处方点评小组对处方点评表中的一些基本数据通过信息科进行统计。在随机抽查的400 张处方中,处方点评小组重点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
2 结果
2.1 通过分析、处理信息科每月查询的处方评价数据得到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等,处方基本指标情况见表1。
表1 2011 年1-6 月门诊处方点评数据汇总表
2.2 不合理用药判断标准和不合理用药类型
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 版)[3]、《新编药物学》(第17 版)[4]及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诊疗规范,对于抗菌素的使用,还应严格遵守2004 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和《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6],分析门诊处方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汇总。2011 年1-6月共抽查2 400 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209 例,占总数的8.71%,不合理用药情况见表2。
表2 不合理用药情况
3 讨论
3.1 处方基本指标分析
3.1.1 平均用药品种数 我院单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7 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低于5 种药品的要求,但仍有超过5 种药物的处方。主要因为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肿瘤的药物治疗(化疗)的常规用法都是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并且在化疗的同时还会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如止吐药物、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中药制剂等。部分抗肿瘤药物在使用之前要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如紫杉醇类药物,在使用紫杉醇之前常规都要用地塞米松、抗组胺类药物、H1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3.1.2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7]的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 DDD 以下。我院2011 年1-6 月门诊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2.88%,远低于20%的标准。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比综合性医院少,二是本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中涉及的抗菌药物只包括全身作用的抗菌药物(含抗真菌药),不包括抗结核病药及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由于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少,所以总的用量减少,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
3.1.3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我院单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为897.24 元,金额相对较高。原因:①抗肿瘤药物本身价格较高;②抗肿瘤药物常规都是联合使用;③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病,往往单张处方的用量超过7 d 用量,有时候甚至能达到1 个月。如对于一些通过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每次的处方用量几乎为1 个月左右,一是疾病治疗的需要,二是方便了患者,特别是对一些外地和年龄较大的患者。
3.2 不合理用药个案分析
3.2.1 案例1:患者,女,宫颈癌。处方:①联苯双酯片50 mg,3 次/d;②0.9% 氯化钠溶液注射液100 mL+注射用谷胱甘肽1.8 g,静脉滴注,1 次/d,疗程7 d;③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250 mL+注射用甘草酸二铵150 mg,静脉滴注,1 次/d,疗程7 d。分析:⑴本处方联苯双酯片用法书写不规范,口服药物未注明“po”。⑵本处方中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 使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250 mL。根据药品说明书,本品溶媒应为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经查阅文献[8],虽未见甘利欣与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配伍而致不良反应增加的报道,但甘利欣与5% 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7 种常用溶媒配伍时,在25 ℃6 h内含量均在95%以上,其中甘利欣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最好,6 h 含量为99.85%,24 h 含量仍为96.91%。因此,建议临床使用时,除了不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的患者(如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按说明书要求配伍(10%葡萄糖注射液)使用,并且在配置后不易放置过久。
3.2.2 案例2:患者,女,诊断为舌癌术后皮肤感染,处方:①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 g,静脉滴注,2 次/d;②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静脉滴注,1 次/d;③替硝唑注射液0.8 g,静脉滴注,1 次/d;均连用4 d。分析:(1)从药物品种遴选看:术后皮肤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金葡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厌氧菌及脆弱拟杆菌等[9-10]。其中阿莫西林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肠杆菌科细菌、消化链球菌有效;依替米星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抗菌作用强大,对葡萄球菌亦有一定作用。依替米星与阿莫西林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其药效能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疗效。而替硝唑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起抗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作用。因此,本处方抗菌药物较好地覆盖了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可能菌种,作为严重皮肤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合理性。(2)从药物用法用量上看,依替米星、替硝唑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一致。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感染的成人用量一般为8 h/次,1.2 g/次;严重感染者可增加至每6 h 1 次,1.2 g/次。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药物,其抗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即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时间(T >MIC)成正比。如感染严重需要增加药物剂量的,应缩短给药间隔,而不宜增加单次给药剂量,既能够有效增强抗菌活性,又能避免因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综上,本处方中抗菌药物品种遴选较合理,但建议调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用法用量。
通过处方点评,了解我院不合理处方的主要类型,从而为提高我院处方质量提供了依据,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1] 卫生部. 处方管理办法[S]. 卫生部第53 号部长令.2007-02-14.
[2] 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S].卫医管发[2010]28 号.2010-03-03.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S]. 201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94-921.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 第1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4-751.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号.2001-10.
[6] 江苏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关于下发《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S].苏卫医[2006]9 号.2006-02-08.
[7]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1]56 号.2011-04-19.
[8] 张少华,王嬛嬛.甘利欣注射液在七种输液中的稳定性[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1):26.
[9] 张媛媛,吕婉飞.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6):1315-1317.
[10] 谢明水,晏文强,熊建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74-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