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岗位标准化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助推器
2012-07-10靳锋
文/靳锋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鄂庄煤矿着眼于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积极推进岗位标准化建设,完善流程,精细操作,现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职工安全行为不断规范,正规操作意识逐步增加,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止到目前,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100多天,继续保持全国同类矿井安全生产领先水平。矿井先后获得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煤矿、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等多项荣誉称号。
把每一台设备都变成岗位
在推行岗位标准化工作中,鄂庄煤矿破除狭隘意义上的“岗位”概念,坚持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台设备都变成岗位,做到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从而杜绝了空当,减少了漏洞,真正实现了动态达标、动态安全。比如,在掘进工区将耙装机作为一个岗位,推行“对位”交接班制度,实行“一对一对接、一对一监督”,设计了标准化交接班表格,每次交接班时,接班耙装机司机首先对设备性能、状况、零部件是否完好无损等情况进行逐一检查,若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零部件不全等,在交接班表格上详细做好记录,交接班双方均签字确认,由工区负责按照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避免了“一罚一个班,人人有意见”的局面。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实现了“人人监督、监督人人”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让他们明白岗位中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环节都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真正做到把公家的事变成自己的事来对待,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细心、更加认真。
让每一个岗位都细化标准
岗位标准化根基是岗位,关键在标准。标准就是规则,就是规范,就是规定。如果一个岗位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那么就会杂乱无章,秩序混乱。鄂庄煤矿按照“事事有标准、事事严标准、事事高标准”的原则,从基础工作抓起,从细节着手,结合现场,立足实际,根据各岗位工作性质和技术要求,对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通防、调度等各个专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点、每一个岗位都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流程规范和工作标准,多达上千条,力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严格按照标准施工,从而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通过岗位标准化建设工作,破除了“搞标准化就是刷刷漆、扫扫地、洒洒水、换换牌板”的错误认识,做到了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人人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把安全和质量标准放在首位,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养成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章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此基础上,鄂庄煤矿还按照 “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了岗位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2011年以来,在全矿先后建成了十个标准化示范岗,并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通过典型引路的方式,提高了各单位搞好岗位标准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各自岗位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真正实现井下井上同步推进,从点到面全面铺开,使标准化建设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
对每一个标准都严格考核
有了标准并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遵守标准,按标准作业。如果不按标准施工,那么所谓的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而言。由此可见,对岗位标准操作的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鄂庄煤矿坚持“一切从严、一切从细”的原则,不断完善岗位标准化考核办法和细则,细化标准,严格考核,确保标准化动态达标。
具体运行过程中,构建了“三化”考核体系。一是层级化管理,建立了个人包岗、班组包班、区队副职包队、矿领导包区制度,真正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二是透明化验收,坚持做到矿产公司每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岗位标准化大检查,安监处每旬组织一次岗位标准化达标验收,由专业人员、质量办人员、工区技术员参加,不打招呼、不分班次,现场打分,现场生效。同时,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坚持做到验收人员、验收标准、验收过程、评定等次、奖罚数额“五透明”并公示,有异议者报矿仲裁。
三是规范化考评,对岗位标准化建设达到要求的进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严格按标准进行处罚,提高了各单位抓好岗位标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岗位标准化建设,逐步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提升了工作境界,实现了岗位达标到专业达标、矿井达标的梯次推进。矿井先后获得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煤矿、山东省双基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程度评估8A级矿井和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