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素描教学现状的再思考

2012-07-09王丽娟王珊珊

文教资料 2012年5期
关键词:美术思维教学

王丽娟 王珊珊

摘要: 美术鉴赏教学是一种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作者结合美术鉴赏教学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整合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等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作了探索。

关键词: 美术鉴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性

创新思维,即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创新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并通过独立的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内容,表现为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和勇于创新;实质上它是各种思维优化组合的高效思维,产生于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思维的交互作用中。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美术鉴赏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自觉的审美积极性,力求在美的享受中实现鉴赏教学的任务。美术鉴赏教学是创造性的工作,其创造精神体现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突出、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出深刻分析,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鉴赏中发挥想象,运用对比、联想,交流、探究等方法,逐渐培养美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美术鉴赏的创造性是通过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爱好,使其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学生个性的张扬、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布鲁纳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1.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型教学法。利用学习小组展开课堂讨论,相互质疑、释疑、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合鉴赏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既要有基本问题,中等难度的问题,又要有挑战性的问题。当然,挑战性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得到的果子”。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多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期末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内容写出美术鉴赏的小论文。目的是让学生去主动地查阅有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选定内容,寻找作品的美点,体会作品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同时要作出分析,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高欣赏和理解美的能力。

2.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高效课堂。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教学导入中,我先让学生看《还珠格格》、《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著名的电视剧片段,再提出问题:你对明清两朝的宫殿——故宫了解多少?这样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很快进入本课主题的文化情境之中。

创新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创造性运用能力”,对于基本问题能举一反三,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发散思维。对问题的解决尽量地深入,让学生有更多的深层次的体验、感悟、探究、实践的机会。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个学生对同一作品,因学识、性格、情感的不同,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提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投影等,既能使声、光、电、乐同时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又能增加材料的动感,使同学们觉得生动、直观、有趣,达到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之目的。一个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欣赏到课外的、更多的作品,让学生有新鲜感,同时还可以呈现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和其他途径收集欣赏内容,使呈现方式生动而又多样化,从而营造创新的氛围。

三、美术鉴赏与音乐整合,提供创新思维的土壤。

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艺术门类中最抽象的一种艺术,但音乐能表现丰富的情感,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会展开诸多的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人的情感会不断地变化。如能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进行有机结合,将会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深刻表现主题的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及创造力。

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我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简单提示作品背景、内容,再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纤夫们劳动时的不同的姿态和表情,同时播放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境,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审美同情油然而生,进而受到欣赏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由于理性地参与了鉴赏活动,学生的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深化,从而获得了艺术作品意蕴美的领悟和审美愉悦,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极好的土壤。

我把欣赏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我发挥主导作用,在音乐声中,用激昂的语调朗诵出著名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像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原来学生模糊、朦胧的审美享受立刻变得清晰起来:辽阔而优美的伏尔加河的风景与贫穷而苦难的纤夫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呻吟混然震颤。学生随画面的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画、乐、诗浑然一体的情境,使学生很快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情境,这正是利用美术鉴赏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四、美术鉴赏与临幕作品、创作相结合,提供创新的机会。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欣赏到精美的作品时,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临摹冲动。事实上,只对画面鉴赏,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不把分析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这样的美术鉴赏是不完美的,应该使美术鉴赏与临摹作品、创作相结合。

在《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尝试。于是我决定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做几件泥塑作品,或是剪窗花。同学们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创作的主动权。还让有创意的同学下次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下次的鉴赏课提供新的内容——自我欣赏。这样做效果不错,学生很开心。

五、开展美术鉴赏综合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小制作训练、服装服饰色彩搭配训练、构图设计训练、泥塑、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鉴赏技能实训等,都是适合高中生美术鉴赏课特点的训练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模仿制作。通常是给学生一件泥塑作品和相应的材料、工具,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剖析、测绘,模仿制作这件作品。

2.命题制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工具,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设计制作。

3.自主创造性制作。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和工具,自己独立制作一个想象出来的艺术作品。

这三类训练不仅各有特色,互相充实,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性地教育学生。不管哪种制作,设计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对作品的鉴赏过程,制作本身就是创新。经过这些循序渐进的制作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了一些制作技巧,提高动手的能力,培养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传播美术文化,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应是美术教师的历史任务。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谈美术鉴赏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马文刚.论问题探究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3]胡宇慧.美术欣鉴赏教学之我见.

猜你喜欢

美术思维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