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变性胃炎60例
2012-07-09齐晓霞鲍建国康萍香陕西省延安市中医院内科延安716000
齐晓霞 鲍建国 康萍香 陕西省延安市中医院内科(延安716000)
本院采用脾胃适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我院2010年~2012年门诊,用数字随机表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前均询问病史,体检及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标准参照中医新药治疗胃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腹痛、腹胀等主症按严重程度进行计分,评分标准为: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可以忍受;2分,介于1分和3分之间,3分症状明显,不能忍受;需要休息和药物治疗,发作次数按以下方法计分:0~1次,0分;2~3次,1分;3~4次,2分,5次以上或持续1d疼痛,3分。
治疗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8~60岁,平均49岁;病程6月到10年,平均3年。对照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岁,病程4月~12年,平均2.5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积分等方面相似,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均采用脾胃适合剂加味:黄芪、党参、白术各30g,茯苓15g,白芍、陈皮、莲子肉、厚朴、藿香(后下)、木香、半夏、桂枝各10g,砂仁5g,丁香2g,炙甘草6g。对照组:口服胶体果胶铋100mg,3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及奥美拉唑20mg,2次/d。
疗效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胃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临床证候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公式为:[(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临床缓解: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30% ;无效:疗效指数≤30%。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1.5,积分采用t检验,疗效采用秩和分析。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n 时间 腹痛 腹胀 反酸 食欲不振治疗组 60 治疗前2.97±0.41 186±0.32 1.51±0.36 5.54±0.62 3.78±0.46 2.15±0.54 1.79±0.34 510.78±0.86治疗后 1.03±0.43△▲ 0.78±0.36△▲ 1.23±0.34△▲ 3.14±0.69△▲对照组 58 治疗前 3.86±0.57 2.09±0.51 1.86±0.41 10.91±0.79治疗后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分析,z=2.82,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浅变性胃炎发病因素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物理及化学性损伤;如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如症状显著,可以考虑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伴有胃粘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及伴有胃癌家族史者,推荐应用3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理想方案应是:联合用药,疗程7~10d,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或超过90%,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廉,效果持久,不易复发。现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消化不良者,可给予抑酸抗酸、促胃肠动力药,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及中药等,当消化性不良的症状与慢性胃炎之间关系并不明确,因此该治疗实际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性治疗,可能对胃粘膜的修复有一定作用。中医辨证分析该病为脾胃气虚,治当健脾益气,我院采用开胃进食汤[1]加减名为“脾胃适合剂”适用于不思饮食,少食不能消化之脾胃两虚患者,开胃进食汤源于《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门类篇中,其原方由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砂仁、木香、藿香、丁香、莲子肉、厚朴、神曲、麦芽组成,我们减去缩砂、麦芽、神曲,加黄芪、桂枝组成,其中前六味系香砂六君子汤[2],出自《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引柯韵伯方,功用于疏补化痰,益气健脾,和胃。主治: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厚朴行气消积、燥湿祛痰;加黄芪甘温补气,气旺则血旺,从而达到气血双补的双赢效果;桂枝温阳化气,散寒止痛,并嘱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则临床收效良好,可以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反复。
[1]朱东奇,王志辉.开胃进食汤在临床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05,26(10):1103-1104.
[2]王锦鸿,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词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