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包子,大事业 西安贾三灌汤包子

2012-07-09编辑阎希娟

餐饮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贾家小吃包子

编辑_阎希娟

贾三包子董事长 贾三

西安小吃,闻名全国。贾三包子则是西安小吃苑中的一朵奇葩,在代表西安小吃地域特色的同时,更多的是彰显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贾三包子坚持以品质铸造美味,现已成为民族饮食的经典和品牌,具有“皮薄如纸,鲜嫩含汤,筋韧柔穰,佐汁鲜浓”的特点,它以佳美的品质、精湛的制作技艺赢得各界人士的好评,被当作西安名片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机构授予“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中华名小吃”“中国优质清真食品”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省著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餐饮店”等荣誉称号。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千年古都西安,但凡有点名气的小吃,都大有来头,“贾三包子”也是如此。贾三大名贾志亮,回族,1950年生人。和许多穆斯林家庭一样,贾家祖辈就曾在南京从事餐饮业,从南京“老贾家”到西安“老贾家”,世代传承着“诚信为本、艰苦勤奋”的创业精神。

受家庭熏陶,贾三从小练就了高超的面点技艺,却没有选择在家族的庇佑下安逸地生存。走入社会的他,曾经做过技术工人、车间主任、厂长等不同工作。当工人的时候,他曾经有过连续7天7夜不睡觉的工作记录;担任西安市环保设备厂生产主任时年仅18岁;而20多岁时,他已肩负起西安市工业除尘设备厂厂长的重任,一干就是十几年。从机械加工到锅炉制造,从技工到厂长,在贾三的人生经历中,他以极高的悟性和智慧,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些经历,使得他扩大了视野、积累了创业经验,塑造了自立自强的品质。而立之年,当他真正担当起传承家族餐饮的重任时,已经达到思维缜密、成熟练达的境界。

他并不满足守着祖传家业做着小本经营的家庭作坊式发展。为了将小小的包子做到极致,他走南访北,博采众长——吸收其夫人何院贤(何家麻花嫡系传人之后)掌握的家传面点绝技,对包子的烹制工艺进行改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灌汤汤料的配制、馅料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良,对包子加工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创新;率先使用增大受热面积的燃气灶,保证了“灌汤包子”对火候的要求,形成了“强火瞬间,以汤酥肉,以气化汁”的灌汤包子制作新理念,研制出以灌汤为特色的新一代清真包子, “贾三灌汤包子”应运而生,独创出“清真第一笼“,并迅速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贾家包子”越卖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香港、韩国、日本的旅游地图上都醒目地印上了“贾三”的地址电话,“贾三”包子真正达到了有口皆碑、妇孺皆知的程度。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这样评价贾三的创业经历:“坊上的人家大多是做小买卖的,挣一个是一个,得过且过;贾三卖着包子却一心要成大事业。卖包子的能成什么大事业?贾三去了趟上海,上海之所以为大上海,是上海人做事认真,把小事当大事来做,做着做着就做大了。贾三受了启发,便在包子上琢磨事,数年间,反复试制,把包子皮擀得像纸样薄,把馅调得五味俱全,又能在包子里灌上汤,使包子既好看又软和可口。吃喝是靠吃喝人传播的,贾三的包子有贾三的绝活儿,他的包子成了名吃,他的店成了名店。”

承“谨勤和”,传回商风

传承上百年的家族, 一定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贾氏家族以“凡事不求人,自治自救,兴家无源,自立自强”为家训,以“谨勤和”为家风。良好的家风是家族兴旺,事业发达的必要条件。尽管先辈没有留下万贯家私、豪宅大院,“手艺加勤奋”却是贾氏子孙受益无穷的传家宝。如今,已逾百年的“老贾家”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着不平凡的历史。

身为西安“老贾家”第三代传人的贾志亮董事长深知:组织机制障碍、人力资源限制、不科学决策是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根本所在。他实施公司化运作,组建了研究、营销策划、产业开发队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稳定中求发展,微利处见精神,既体现了“贾三”传统清真食品的清晰定位,又体现出小吃产业化发展的全部内涵。

在传承老贾家“谨勤和”回商家风的基础上,贾董坚持以“弘扬饮食文化,倡导健康美食,继承传统工艺,服务平民百姓”为宗旨,以“遥争汉堡三分鼎,独创清真第一笼”为理想目标,以“名店引来名人,名人推动名店”的经营策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也是他能够把小小的汤包做得誉满天下的秘籍。

贾三说:“信仰铸就灵魂。我的成功得益于遵守双重准则。对于我来说,在坚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遵从教义、秉承回商家风。赚钱一定应该取之有道。顾客的赞誉,才是对我的最大褒奖。在历史长河中,能把“贾三”两个字留下来,我就知足了,这说明我做过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无污绝染,诚一不二

“贾三”的出品,一直保持着伊斯兰教倡导的“清真”特色。所谓清真,就是无污绝染谓之“清”,诚一不二谓之“真”。把清真的本质作为餐饮行业的标准,要求的就是物质方面讲的是洁净,精神方面讲的是诚信。清真饮食文化的核心是“以信为根,以德为先,以养为本、以洁为要”。因此,清真食品大都以安全、卫生、营养、健康而闻名。

为保证清真本色,“贾三”所用的牛羊肉,都是贾三亲力亲为专程到指定产地购买牛羊,并监督屠宰、分割包装运回西安,从加工到使用有着一条完整的冷链系统。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他还经常往返于中东、欧美、东南亚、国内各地之间以扩大交流,以更加国际化的眼光、从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贾三”的出品。通过走出去的战略,带动了清真食品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为“贾三”清真食品赢得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30年发展历程,开设了3家分店,“贾三”真可谓十年磨一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今年推出了十集大型纪录片《美食世家》。此系列节目表现了全国最顶级的烹饪大师、最具影响力的美食世家和几代人的烹饪心血、家族荣耀与传奇,西安贾三包子名列其中,这不仅是清真餐界,也是陕西餐饮人的骄傲。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是说做事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和高志向。低调做人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胸怀和谋略。“贾三”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企业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但贾志亮始终坚守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为准则。一直以来,他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不跟风、不张扬,始终保持着独有的性格和秉性。作为“贾三”的掌舵人,他说:“一定要理性,经纬度不能出偏差。在做事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精神层面里最基本的东西。做好了人,再做事,这个事就能做方圆了。”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真理,犹如贾三灌汤包子,外表看很平常,轻轻咬一口,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贾平凹先生这样评价贾三:“有些人是农民,应该称作诗人;有些人是城里人,甚至是教授或官员,其实更是农民。有人能把大楼盖成了鸡圈,有人把鸡圈盖成了大楼。贾三是卖包子的,但贾三绝不是平地能卧的人,他拙于口才朋友却多,文化不高却善藏书画,不为发财却财源广进。那么薄的皮儿能把馅儿和汤包裹得不溢不漏,贾三在为人处世上也是善良而包容。人一善良又能包容,人就是好人和大人。现在到鼓楼街的贾三灌汤包子店去吃包子,就会发现那里总是有排队等候的食客,食客有本地的更有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历史上有踢球踢成了太尉的,卖草鞋卖成了汉王的,贾三虽然还在卖包子,但这么多人来到西安就记起了一种小吃,一种小吃能让这么多人记住了西安,这就是贾三对西安的贡献。人的一生是干不了多少事的,贾三卖包子卖到这等荣耀,你就不得不敬重他。”

贾三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目前我的成绩刚及格。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要发展,品牌要推广。我们秉承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以弘扬清真餐饮文化、发展特色小吃产业、融合中华烹饪精髓、引导快餐消费时尚为使命,力争在五年内打造好这块‘东方清真、贾三快餐’品牌”。

猜你喜欢

贾家小吃包子
《红楼梦》“青春王国”与青少年思想引领
辽宁本溪贾家堡子地区BIF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我是一个小吃货
黛玉是贾府最有钱的人
怕冷的小吃货
可爱的小吃货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