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间歇低流量湿化与非湿化给氧健康人群应用的效果对比

2012-07-07席微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湿化液间歇量表

席微娜

给氧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给氧装置要求无菌,给氧操作的准备时间急迫,病人耐受和接受程度差异性大,合理简化给氧操作步骤以及正确指导患者有效的配合给氧,是氧气疗法良好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经鼻应用的间歇低流量给氧的最佳方式(时间及是否给予湿化液),为合理简化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解决湿化液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为下一步在临床患者的给氧实验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资料与方法

1.对象:随机从在校大学生中抽取186人参与实验,其中男87人,女99人,平均年龄(19.2±1.7)岁。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实验人员分为湿化给氧1h组、湿化给氧2h组、湿化给氧4h组和非湿化给氧1h组、非湿化给氧2h组、非湿化给氧4h组。参与实验人员均意识清楚,表达清楚,知情同意,性别、年龄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资料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吸氧方法:学生组共186人均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舒适室温和湿度[1](室内温度在实验室中央空调控制下或自然保持于18~22℃,相对湿度50%左右)中且在友人或老师的陪伴下进行低流量给氧,其中湿化组用无菌蒸馏水湿化后给予低流量给氧,非湿化组用消毒后干燥的湿化瓶直接给予低流量给氧。参与实验人员可自主选择无创性的鼻导管或是面罩给氧。

(2)吸氧时间:①实验甲组62人采取1h给氧,分为常规湿化吸氧组(湿化1h组)和非湿化给氧组(非湿化1h组);②实验乙组62人采取2h给氧,分为常规湿化吸氧组(湿化2h组)和非湿化给氧组(非湿化2h组);③实验丙组62人采取4h给氧,分为常规湿化吸氧组(湿化4h组)和非湿化给氧组(非湿化4h组),给氧持续疗程>7d,参与实验人员给氧前后均给予给氧操作常规性指导。

3.观察内容和测评工具:观察所有参与实验人员给氧1~7d中,每日的呼吸不适症状阳性病例[2],并请实验人员进行氧疗舒适程度的简易自我评价。呼吸道不适症状包括:鼻黏膜出血、鼻咽部干燥、氧气异味感、吸氧后恶心、胸部不适及喘憋、哮鸣音。简易自我评价: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研制的舒适状况量表(GCQ)(汉化版)[3],总分≤60分为低度舒适,总分在60~90分为中度舒适,总分>90分为高度舒适。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1.六组全体实验人员给氧后呼吸道不适症状阳性病例比较:记录六组实验人员每日给氧后呼吸道不适症状阳性病例数,统计后行卡方检验,见表1

表1实验观察每天的P>0.05,说明不同分组之间彼此无显著差别,即湿化组和非湿化组之间无差别。

2.六组实验人员给氧后舒适度量表得分评定的比较

六组实验人员每天给氧后的舒适度量表得分均在78~88分之间,属于中度舒适,不舒适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氧气异味和无创性的鼻导管塑料气味感。

讨论

1.经鼻应用的低流量湿化给氧的不足:第一,供氧装置各个部件污染较重,使用湿化液的污染率最高可达90%以上[4],可发生气溶胶系统的细菌污染,形成病人的院内感染。孟建华等研究发现:湿化液连续使用1~7d及7d以上其不合格率分别达54.16%~92.10%,说明湿化液连续使用的时间越长,其带菌率越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5]。第二,新生儿在密闭罩,如通风橱或保育箱内接受湿化的氧气补充时,气动雾化器中的湿化液震动引起的噪声水平可引起听力丧失。第三,由于工作人员在更换雾化溶液或水时手的污染,手污染的冷凝液的回流以及应用受污染的水都可能导致感染的播散,减少给氧操作的步骤也可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护理工作的负担。第四,减少由于使用、更换及监测湿化液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2.非湿化组部分数值的分析:非湿化给氧组学生间歇给氧后出现呼吸道不适症状,并且第一天的舒适量表得分最低(78.4±1.1)。在加大病室环境湿度(=50%)和多与学生陪伴、解释沟通后,学生的阳性率大幅度的下降(0%),舒适量表得分有了大幅提高(87.7±0.9)。

3.实验的意义:健康人组选择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人员,主要因为:第一,为了日后将实验应用于疾病组患者实验奠定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论证在没有给氧经历的情况下,排除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第二,论证间歇低流量非湿化给氧操作适用范围的完整性。间歇低流量给氧操作在健康人群常见于高考前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增加大脑组织供氧量。第三,在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和科学研究提供机会。

4.经鼻应用的低流量非湿化给氧的应用注意点:非湿化给氧适用于医院或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地区,需要较为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最好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50%。实施前后注意参与实验者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状态,加大与学生的沟通解释交流也是有效避免给氧后呼吸道症状以及不适症状阳性病例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验,经鼻应用间歇低流量给氧非湿化处理较适用于给氧时间小于4小时短暂间歇低流量给氧或是给予室内湿化保证的正常成年人。

表1 实验组给氧后呼吸道症状及不适症状阳性病例数比较,单位:例

湿化1h 31 0 0 0 0 0 0 0湿化2h 31 1 0 0 0 0 0 0湿化4h 31 2 2 1 0 0 0 0非湿化1h 31 1 0 0 1 1 0 0非湿化2h 31 1 1 0 0 1 0 0非湿化4h 31 2 2 1 0 0 0 0 X2值V=5 2.405172 5.797403 6.613333 2.576623 7.630769 0 0 P P5=11.07均P>0.05

1 李小萍.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7-115.

2 李珑,王伟,王根妹,等.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症状的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31-32.

3 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7-59.

4 王彦平,戴建民,于学洁,等.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1996,11(6):11-12.

5 孟建华,袁中良,陈佳.吸氧湿化瓶的消毒及其湿化液微生物污染调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3):153.

猜你喜欢

湿化液间歇量表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