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2012-07-06李敏马倩濮红萍

军事护理 2012年12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熏蒸

李敏,马倩,濮红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中西医结合病区,江苏 南京210008)

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为258/100 000[1]。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多为单侧发病,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本病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失治或治不得法,则病情迁延,预后不良,可遗留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及心理障碍。所以,对本病证的及时合理诊治尤显重要。2010-2011年我科对64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患侧面颊区中药熏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治疗的64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25~84岁,平均(54.13±13.87)岁;病程2~5d,平均(16.41±2.10)d。纳入标准:(1)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突然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单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漱口漏水,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口角歪向健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宽,鼓腮时单侧口角漏气。部分患者初起还有耳后、耳前及面部疼痛,或伴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2)早期就诊者。排除标准:(1)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面瘫,如脑血管疾病、外伤、恶性肿瘤等;(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核上(中枢)性面瘫;(4)精神病患者;(5)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1名固定的针灸医师进行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方法参照沈雪勇主编的《经络腧穴学》。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针具使用φ0.25~0.30mm×30~40mm华佗牌针灸针,艾具使用φ10.0mm×100mm艾条。常规消毒,针刺分急性期(发病1~7d)、静止期(8~21d)、恢复期(21d以上)治疗[2]。急性期采用浅刺加灸,不通电。针刺患侧阳白、地仓、牵正、四白、迎香、颊车、翳风和对侧合谷穴,同时艾灸患侧翳风穴,所有穴位均浅刺,针用泻法。静止期采用透刺加电针。患侧地仓、颊车相互透刺,阳白透刺鱼腰,四白透刺迎香。前两组分别通以低频疏密波脉冲电流,针刺患侧翳风、牵正穴和对侧合谷穴。恢复期采用透刺配合巨刺,不通电。患侧地仓、颊车相互透刺,阳白透刺鱼腰,四白透刺迎香,不再通电针,针刺健侧阳白、地仓、颊车、合谷、牵正、四白、迎香,以上均留针30min,1次/d。观察组患者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针灸具体方法同对照组针刺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在针刺治疗同时进行,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操作。中药熏蒸处方为防风12g、川芎12g、当归10g、赤芍10g、红花10g、桂枝10g、白芷10g、葛根12g、羌活10g、僵蚕9g、全蝎3g、炙甘草6g。药方交由煎药室煎制成200ml×2袋,将煎好的中药制剂和水按1∶1.5的比例,配成1 000ml的液体,加入湖州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生产的XJZB-Ⅱ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内,通过微电脑控制蒸汽温度在40~45℃,将喷汽口与患侧面颊区的皮肤之间距离保持18~25cm,使蒸汽作用于患侧面颊区,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伤皮肤为度。每5~10min巡视l次,观察患者情况,随时调节距离,防止烫伤,确保安全。熏30min/次,1次/d,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此外,两组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地巴唑、维生素B1,静脉注射营养神经、消除水肿的药物。同时,做好患者的眼部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指导、表情肌康复训练指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面部按摩及表情肌训练,如按摩额纹肌及患者面颊,进行抬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训练,10~15min/次,3~4次/d,以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3]。

1.2.2 疗效观察 (1)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HB量表中,Ⅰ级面神经炎程度为正常,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Ⅱ级神经炎程度为轻度功能障碍,可见轻度的功能障碍或联带运动;Ⅲ级神经炎程度为中度功能障碍,双侧面部可见明显区别,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可见明显的肌肉联带运动、挛缩、或(和)一侧面神经的痉挛,但不严重;Ⅳ级神经炎程度为重度功能障碍,有明显的面积瘫痪,外形损伤;Ⅴ级神经炎程度为重度功能障碍,仅有轻微可见的运动;Ⅵ级神经炎程度为完全麻痹,面神经支配区域无运动。(2)结合杨万章《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从抬额、皱眉、闭眼、耸鼻、患侧面肌肌力、鼻唇沟、鼓腮、示齿、吹口哨、降下唇等10个动作的完成情况来进行面神经麻痹程度的分级评分,每项评分正常为10分,消失为0分。总分100分为正常,总分75~99分为轻度面神经麻痹,总分50~74分为中度面神经麻痹,总分<50分为重度面神经麻痹。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化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比较[n(%)]

3 讨论

3.1 中药熏蒸疗法的作用机制 面神经炎中医学称为“面瘫”、“口僻”,属“中风”范畴。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受凉、感染、中耳炎、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缺血、水肿等均可产生面神经炎[4]。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系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头面部阳明脉络,从而引起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而发病,治则宜疏风祛邪、养血活络[5]。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代吴师机谓其“按其位,循其经,核其形,就病治病,皮毛隔而毛窍通环见脏腑恰直脏腑也”。中药熏蒸是通过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雾,利用皮肤具有吸收、渗透作用的特性。同时,通过热能的作用起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再结合针灸疗法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中药熏蒸过程中,丰富热能和对症药物持续作用于人体,便出现一系列生理、药理效应;这种因热能因子疏通腠理及产生的舒张血管、通达血脉,可促进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随着活血化瘀药物的吸收并发挥药效,又使因热效应产生的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更加持久[7]。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部位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8]。

3.2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明显由于面部表情等改变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故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我科既往以针灸及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开展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针灸是我国的传统治疗手段[9],针刺是通过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调整肌张力,从而使局部炎症、水肿得以消退和吸收,重建面部表情肌的功能,使症状缓解或消除。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针刺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免影响操作效果;(2)针刺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酸麻胀痛等“针感”,若针感不明显或没有时,应注意取穴是否准确,或在穴位周围进行循经按摩,诱导患者“得气”。(3)针刺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对症处理。(4)如发生断针,嘱患者不要移动,以防断针向深处陷入,及时处理将残针拔出;(5)针刺结束后,快速出针,以干棉球按压穴位1min,防止穿刺点出血及形成血肿[10]。

本治疗中药熏蒸方由防风、桂枝、白芷、羌活、葛根、川芎、红花、当归、赤芍、僵蚕、全蝎组成。防风、桂枝、白芷、羌活、葛根均属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之功效;川芎、红花属活血化瘀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行气之功效;当归、赤芍属补益药,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之功效;僵蚕、全蝎属平肝息风药,具有西风致敬、通络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疏风祛邪、散寒止痛、活血通络之功效。药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熏蒸局部疾患处穴位,利用皮肤的生理特性,将药力和热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皮肤和患处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增加了单纯针刺的疗效。在中药熏蒸过程中应注意:(1)中药熏蒸过程中注意蒸汽和皮肤距离以及局部皮肤感觉,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告知患者不能随意调节仪器或肢体位置,以防烫伤;(2)中药熏蒸后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被,防止受凉感冒;(3)如有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经过本研究的临床观察,发现两种干预法对面神经炎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通过临床实际对比,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治疗,能够明显促进面神经炎患者的康复,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在熏蒸的同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研究。

4 小结

樊红霞等[11]研究表明,针刺可使面部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损的神经恢复正常功能,促使气血畅通,增强神经组织的新陈代谢。叶春华等[12]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运用中西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药疗法或西药疗法。本研究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疗法,是一个值得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法。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

[2]周立志,黄燕,方伟,等.三种方法分期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9):18.

[3]张晓琳,周燕春,许小萍,等.腹内斜肌神经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B):1074-1075,1100.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7.

[5]黄培新,刘茂才.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

[6]蔡秀丽.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98-799.

[7]秦娟,郭秀君,杜媛,等.不同干预时机与持续时间的中药熏洗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2B):1845-1847,1851.

[8]朱旭霞.面神经炎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74-1375.

[9]林宣.康复护理辅以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B):26-28.

[10]蔡玲红,武百强.针刺足三里治疗肺癌患者化疗致呕吐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43-44.

[11]樊红霞,吴牵峰.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94-95.

[12]叶春华,黄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4-16.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熏蒸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