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飞机上的民众反恐叫好
2012-07-02
李 伟
6月29日,一架从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发生了一起劫机未遂事件。据报道,6名歹徒试图暴力劫机,被机组人员和机上乘客合力制服。网络上对这些不顾危险,参与制服歹徒的普通乘客们纷纷表示敬意。此次航班上的民众主动参与反恐的意识和行动的确值得表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民众积极参与反恐,制服歹徒还是需要有特定环境的。
在民用航空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当遭遇歹徒劫机等恐怖事件发生时,民众参与反恐是值得肯定的,此次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民用航空器相对而言安全性能比较脆弱,而且容易遭到攻击,往往一旦遭到攻击就可能发生机毁人亡,与飞机上所有乘客的性命息息相关。再者,由于机场的安检相对严格,基本上确保了乘客不能携带刀具和炸弹登机。因此乘客参与反恐的致命危险要小一些。当然,地面反恐是关键,安检是应对反恐的首要手段。这也是有助于民众一定程度参与反恐的前提条件。另外,在反恐过程中,空警的引导和介入非常有必要。纯自发性的反恐可能有难以预料的后果。而接受反恐培训的乘务人员,也是保证民众参与反恐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其他环境中,比如地铁、铁路、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中,笔者认为,并不提倡民众在第一时间直接与实施恐怖活动的歹徒搏斗。而是在专业反恐人员需要民众援助时,视情况而定。以往我们所提倡的民众广泛参与反恐,主要内容是指民众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有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应及时报告,而且民众自身应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因为往往民众直接参与反恐,可能会让恐怖活动提早发生,或带来更多伤害。在其他环境中,恐怖分子所采用的手段和采用的武器不同,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致命伤害。
6月29日航班上的乘客行为,和一般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还是有区别的。见义勇为所针对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有相应固定目标的,弄清其所针对的目标,通常比较容易阻止。而恐怖分子无特定目标,任何人都可能是其伤害对象,目的就是在于制造恐慌,造成最大的人员伤害。所以,主动参与反恐,和普通意义上的见义勇为有一定区别。见义勇为在任何环境中都值得鼓励,但民众主动反恐最好还是要考虑特定环境。▲(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