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及听功能检查在内听道、脑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2012-07-02刘艳蕊

当代医学 2012年27期
关键词:脑桥右耳眼震

刘艳蕊

内听道、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就诊时常常以耳鸣、眩晕、耳聋作为主诉,这些症状容易与耳鼻喉科其他疾病混淆,所以选择特异性高的辅助诊断技术是提高临床诊治率的关键。本实验主要分析陕西省西安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内听道小听神经瘤、2例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1例脑桥小脑角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判断前庭功能及听功能结检测结果的特异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西安中心医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2例内听道小听神经瘤、2例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1例脑桥小脑角其他类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5~48.2岁,平均年龄(41±3.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1.3±1.2)年。入院主诉:听力下降4例(80.0%),伴耳鸣2例(40.0%),伴有眩晕2例(40.0%),步态不稳4例(80.0%),面部疼痛1例(20.0%)。入院行MRI或CT检查,MRI提示:左内听道听神经瘤1例,肿瘤直径(1.2×0.8)cm;右内听道听神经瘤1例,肿瘤直径(1.0×1.1)cm。CT显示:右脑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1例,瘤体大小(3.5×2.0)cm,右脑桥小脑角区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直径(5.0×3.0)cm,右脑桥小脑角区胆脂瘤1例,肿瘤直径(2.8×3.0)cm。

1.2 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本组病例由同一测试者行如下各项测试:用Madsen OTOflex 100中耳分析仪(丹麦MADSEN公司)行同/对侧反射衰减测试,用AuricalPlus四合一助听器验配系统(丹麦耳听美耳睿可)行纯音测听,用Smart OAE及Smart ABR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用宝润通眼震视图仪行视频眼震图及平衡功能检查。

2 结果

2.1 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右耳全聋1例,纯音测听右耳高频听力下降1例,纯音测听左耳高频听力下降1例,纯音测听正常2例。

2.2 DPOAE检测 DPOAE不正常5例(7耳)。

2.3 ABR测定 ABR右耳III~I波间期延长1例;ABR 右耳III~I波间期延长、Ⅴ波缺如1例;ABR 左耳Ⅴ波缺如、右耳Ⅰ~Ⅴ波均未引出2例;ABR 右耳Ⅲ~Ⅰ、Ⅴ~Ⅲ波间期延长1例;ABR 左耳Ⅰ~Ⅴ波均未引出。

2.4 镫骨肌反射检查(同/对侧反射衰减测试)镫骨肌声反射衰减试验阳性2例,右耳同侧左耳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例,左耳同侧右耳对侧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例。

2.5 前听功能检查 I度自发性眼震1例,快相向右。II度自发性眼震2例,快相向左1例,快相向右1例。Ⅲ度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右2例。扫视试验不正常,平稳跟踪试验为右向扫视跟踪,20d/s、40d/s视动试验右转均减弱2例。20d/s视动试验正常,40d/s视动试验右转减弱2例。温度试验左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2例,温度试验右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1例。

2.6 视频眼震图检查(见表1)。

表1 5例视频眼震图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听敏度改变依肿瘤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听觉障碍可分为:⑴听敏度下降;⑵阈上听力障碍;⑶功能性听力障碍。蜗后病变既可引起听敏度下降,也可导致阈上听力障碍[1]。3例听神经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听力下降,分别表现为患侧感音神经性不对称性高频听力下降、突发性聋(2例内听道小听神经瘤)和右耳全聋(1例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肿瘤);2例为脑桥小脑角其他类型肿瘤,虽肿瘤较大,但纯音听阈正常,需结合阈上功能测试,检测阈上听力障碍。

3.2 镫骨肌声反射及衰减试验对于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作用 镫骨肌声反射及衰减试验是方便而实用的阈上功能检查方法。蜗后病变表现为声反射阈的提高和声衰减试验阳性,显示听适应异常[2]。本文2例内听道小听神经瘤、1例脑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均以耳鸣、耳聋就诊,在门诊做听力检查时发现声反射衰减试验阳性或声反射阈异常升高致声反射不能引出,考虑为蜗后性聋经进一步检查后确诊。

3.3 自发性眼震 听神经瘤可出现快相向患侧的自发性眼震,显示两侧前庭核静息电位存在不对称性。一般认为视频眼震图下自发性眼震大于或等于6d/s为病理性自发性眼震[3]。生理性自发性眼震与病理性自发性眼震的界限模糊,在临床上难以截然区分。

3.4 温度试验和视动与视跟踪试验 温度试验显示前庭功能减退往往是内听道及脑桥小脑角肿瘤最先出现的体征,也是绝大多数患者必然出现的体征[4]。由表1可见,视动试验与视跟踪试验的敏感性低于温度试验,但外周病变并不表现出视动与视跟踪试验异常,因而其特异性较温度试验为强。正常视动性眼震两侧对称,而视跟踪试验与视动性眼震的部分结果一致。视动试验出现眼震不对称、减弱或消失,及方向改变,多存在中枢性病变。位于内听道之小听神经瘤与长在脑桥小脑角的大听神经瘤呈现不同的图形。肿瘤越大,视动功能异常越明显[5]。同时,视动性眼震减弱的程度与肿瘤所在部位及大小相关,而眼震减弱的侧别,则因肿瘤所在部位有所不同,与肿瘤类型无关。

因此,在临床上确诊内听道及脑桥小脑角肿瘤患者,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查,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尤其是纯音测听及镫骨肌声反射在内听道肿瘤中检出率高,ABR检查在脑桥小脑角肿瘤诊断阳性率高,选择特异性的诊断辅助技术,是提高临床诊治率的关键。

[1]蔡艺,汤建国,赵慧萍.听力学及前庭功能检查在桥小脑角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1):11-12.

[2]黄谋清,姚振威,黄丙仓.桥小脑角区肿瘤CT和MR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3):221-226.

[3]周梁,皇甫慕三,金西铭.内听道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1):62-66.

[4]宋良山,陈志,朱刚,等.桥小脑角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13-2314.

[5]王武庆,吴琍雯.神经耳科学检查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4):149-151.

猜你喜欢

脑桥右耳眼震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