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真实的成长中反思

2012-07-02一沐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层面政府改革

□ 文/一沐

作 者: 吴敬琏 等著,胡舒立 主编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月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到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危机”成了描述世界经济最常用的关键词。比较而言,虽然中国经济的宏观表现相当不错,但自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此前在高增长状态下所积累的诸多经济泡沫开始浮出水面并逐一破裂,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2012年,中国经济必将面临重大调整。有部分学者因此称2012年是“中国经济—政治周期的紧要时段”。能否在此“紧要时段”超越难以为继的所谓“中国模式”,为中国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对此,吴敬琏在接受《中国改革》记者采访时的论断可谓一针见血:“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使当年做出过正式决议的党政分开措施也没有得到贯彻。作为建设现代中国的一系列普适性的宪政要素:法治、民主以及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保障的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的进展更是十分缓慢。”—简言之,只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才有可能扭转经济改革的疲态,实现真实的成长。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一书,分别从不同角度直面当前焦点问题,给出了“中国模式”在经济层面难以为继的三个重要理由。

其一,实际负利率下的高储蓄。正如李扬《中国金融资源的三个扭曲》一文所言:“中国不缺资金,但是钱都集中在银行,银行只能发贷款,贷款就形成债务……目前中国的资金结构是一个形成高杠杆率的资金结构。”这无疑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其二,政府主导下的高投资。正如刘煜辉《治理地方债务激增》一文所言:“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能够遏止地方政府进行过度投资的持续冲动。”刘煜辉在收入本书的另一篇文章《终结宽财政紧货币》中指出:“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控制土地、矿产等要素的价格,并控制着税收、收费、准入等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多种要素。其三,外向型发展战略。在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定位亦亟需改变。正如黄益平《三全其美不可能》一文所言:“放开恰恰是促使金融机构和企业改革自身机制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当然,所谓“中国模式”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同时也包含了政道的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强调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主导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去30年中国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政府”。但是,正如张文魁《政商联结阻碍中国转型》一文所言:“在追赶阶段,强政府能够促进追赶性的高增长,因为在追赶阶段,强政府可以在资源动员和要素组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相当于落后者可以使尽全力去沿着别人的路线去追赶别人。但是这背后也以很多人的权益受到践踏为代价……追赶阶段完成之后,强政府就不管用了……反而会起阻碍作用。”收入本书的不少文章,对于破除政府特殊经济利益,遏制政府之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均有出色论述。

2012至2013,对于中国经济、中国制造、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注定是不平凡的特殊时期,能否平稳实现过渡,还得看高层的战略和智慧,新的顶层机制设计和改革已经时不我待。《中国2012:寻找真实的成长》一书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着意于摆事实、讲道理,围绕“2012中国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这一主题,从反思“中国模式”、当前焦点问题(债务危机、金融改革、中小企业成长等)、寻找改革途径、预测2012最重要的问题等五大方面,汇集当下中国最著名经济学家、学者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剖析和论述,对中国当下问题思考以及预测,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对中国的发展做出独到的判断和研究,许多观点比较直接,有利于民众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正确认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走势做出预测,从中也可了解许多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困难,为读者厘清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

本书表达的思想深邃,论点可谓百家争鸣、见解独到,真实刻画了中国深层次的国际的历史的定位,给出了真知灼见的说明和针对中国问题的对策。极少空洞的宏大叙事,保持了开放的态度,给读者以很大的思考空间。

这是解读中国发展中矛盾与问题、发展与机遇的一本全视角的参考书籍。中国需要成长,真实的成长。看到中国的真实成长,我们才有未来。

猜你喜欢

层面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改革备忘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改革创新(二)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瞧,那些改革推手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