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 平衡关切诉求—中非能源合作解读
2012-07-02张建
□ 文/本刊记者 张建
2012年7月1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全体会举行。东方IC/供图
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于7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对中非关系和论坛本身在新时期的发展做出新的规划。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在双方贸易量加大的过程中,非洲已经成长为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地,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二大原油出口目标国。
能源合作 优势转化
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全的能源体系,是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逐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讲,中国作为新兴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当加强海外合作。
资源的有限性、资源与市场的国际化,决定着各国政府必须加强与能源生产国的外交往来,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纵观世界版图,中东等石油生产地已被美欧日把持。非洲地区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企业能够更多地与非洲国家展开合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在非洲投资不仅是中国能源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板块。
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中非能源合作的重要基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非洲“能源大陆”的石油资源量410.6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8.1%;天然气资源量3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6.3%;目前剩余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占世界的9%至10%。受历史因素影响,非洲许多地方长期处于待开发中,非洲当地自身的开发能力有限,给外国能源公司提供了合作开发的可能。
中非能源合作的实质是将非洲潜在的资源、能源优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非洲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物质繁荣,必须积极合理开发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开发石油,利用石油。
中非能源合作以1996年与苏丹的合作为起点。自1996年中国石油接手苏丹1/2/4区项目以来,在苏丹已发现的新油田或含油断块超过50个,这一成果是西方公司在该区10年勘探发现成果的12倍。中国石油帮助苏丹建起了包括石油勘探、开采、管道输送、炼油、石油副产品加工和成品油储存销售等领域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
2008获得尼日尔区块,是中国石油在“苏丹模式”的示范效应下,在非洲石油业务拓展方面迈出的又一大步。尼日尔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工业基础十分落后,石油勘探进展非常缓慢。2008年6月,尼日尔政府与中国石油正式签署了开发“阿加德姆石油勘探区块”的合作协议。尼日尔项目是中国石油在非洲又一个大型石油项目,规模仅次于苏丹石油项目,这一合作对尼日尔能源工业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公司与图洛石油公司(下称图洛)已完成此前签署的销售和购买协议的交割。根据协议,公司收购了图洛在乌干达1、2和3A勘探区各1/3的权益。交易完成后,中国海油将担任原3A区块中新Kanywataba勘探许可证及由原3A区块Kingfisher发现转为生产许可证的作业者。
中国能源企业“走进非洲”的脚步正在加快。中国能源企业以购买、参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式“走进非洲”,与非洲国家发展能源合作,着力形成中非双方合力共赢、持续发展的局面。
石油进口 三分天下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之后,中国从非洲的石油进口额常年达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1/3,非洲对中国的石油供给已经关乎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非洲投资领域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矿物质和基础建设领域。经过长期的投资和发展,虽然非洲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投资机会。
由于新勘探技术的运用和新油田的发现,非洲石油储量还在不断增加,据预测,未来5年内,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至少将增加150亿桶。国际市场新增的非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中,至少将有1/4产于非洲国家。
据统计,目前中国从非洲的石油进口量,不足其总产量的10%,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包括苏丹在内,中国从安哥拉、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刚果(布)、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加纳、赤道几内亚、乍得、埃及、刚果(金)和毛里塔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进口原油。2011年全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5797万吨,占中国进口全部原油25377万吨的23%,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需求。2011年,中国从南北苏丹进口石油1300万吨,苏丹成为中国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机制保障 多元规划
中非油气合作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些新形势和新挑战。中非油气合作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中非新能源开发如何持续进行,中非石油贸易如何持续展开,中非能源合作如何有力推进,值得思考。
中非在保持石油矿产资源开发合作的同时,在非洲发展建设可再生能源成为中非未来能源合作的重要选择。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国家,中国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强大的资金支持将会给非洲人民带来更多洁净能源。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中非部长们一致赞同中非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中国继续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提出了新的课题。
中非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成果喜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已在南非建设一座容量100MW的太阳能工厂,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肯尼亚西部新建一座20兆瓦的水电站,中国与非洲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前景广阔。
非洲大陆各个国家当前的能源形势和现状,为中非新能源合作提供了机会。埃及正在寻求使用更多的新能源。建设了太阳能电站,还计划建设核电站,预计最晚在7至8年后会有首座核电站投运。
苏丹是个农业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在苏丹,还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风能。根据对风力分布的调查,在红海沿岸等一些地区,有潜力发展风力发电。同时,几乎苏丹所有地区都可以发展风力抽水,因为这对风速要求较低,大约3米/秒的风资源就可适用风力抽水。此外,苏丹地热能源的潜力也很大。2003年苏丹与中国合作设立了一个地热能源示范项目。水电方面,苏丹境内河流丰富,水电潜力巨大,小水电的开发潜力在苏丹很多地区也非常大。
埃塞俄比亚还没有发现石油,正在利用一些制糖厂来生产乙醇,以1比9的比例用乙醇替代汽油。还用生物质发电,包括制糖厂的生产用电,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生物质能。未来计划把乙醇的使用比例提高到25%,同时计划开发生物柴油,用于交通运输,还可以用于家庭炉灶。
非洲海洋石油前景广阔,而且海洋石油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远离陆地油气资源开采所面临的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此前,中国石油企业受制于深海技术,仅是有限地参与。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成熟,中资企业可更多地参与非洲海洋石油开发项目,如在几内亚湾、埃及苏伊士湾,海上石油开发前景看好。
虽然自1995年以来非洲大陆迎来了历史上较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速加快,通胀率降低,政治和地区安全实现了总体稳定,但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非洲依旧是目前世界上投资风险较大的地区,尤其是政治风险。局势动荡给多个非洲产油国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
在中非合作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中国能源企业“本土化”的进程中,为化解中非能源合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我国能源企业在非洲现有项目的风险排查和评估,认真思考潜在的投资风险,建立非洲油气风险勘探保障机制,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要制定非洲油气资源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石油企业开发非洲市场;要建立非洲油气工作的统一协调机制,增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竞争力;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切实履行企业责任,为非洲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普及,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