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国际石油定价权

2012-07-02宫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石油价格期货市场

□ 文/宫伟

□ 文/宫伟

靳洋/供图

欧美国家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战略储备为依托,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通过大型石油公司、投资银行及投资基金控制国际石油价格;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和油价持续上涨,让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中国吃足了苦头。我们应该通过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共同努力,加快建设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最终成为有影响的国际定价中心。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相关因素

油价长期走势主要受油品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石油储备政策都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大型投资基金根据供求基本面对油价长期走势的判断,结合各种突发因素,通过期货市场投机,加大了油价的波动,使油价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基本面。

1.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原油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增加,因而引发了资源枯竭论,原油价格维持中长期单边涨势。为避免对石油过分依赖,各国都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研究。目前世界有将近50个国家以立法形式支持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必然的趋势,这将影响到石油价格的最终走势。

2.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及财政、货币、储备政策对需求影响较大。经济强劲时期,石油价格高涨;反之,经济疲弱时期,石油需求缓慢,石油价格低迷。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及2008年次贷危机均导致油价暴跌。美元汇率与油价一般呈负相关走势。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随着贸易盈余的增加不得不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刺激投资需求,导致原油需求增加,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世界主要石油组织对油价的干预也是重要因素。

3.投机基金影响。石油期货的迅猛发展使得石油价格走势在短期可以脱离供求的基本面。国际大型投资基金是各市场最活跃的投机力量,其持仓多少与油价涨跌有非常大的相关性。据统计,全球参与大宗商品投机的资金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4.地缘政治事件和气候影响。地缘政治冲突是影响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的战争多是和争夺石油有关,主要产油国和中东国家的政治震荡都会严重影响石油价格走势。2011年阿拉伯之春革命和2012年伊朗核问题支持国际油价再次突破100美元大关。当热带风暴来临或者极寒的天气,都会影响到石油的供应和需求,从而影响油价。

美国和OPEC争夺石油市场定价权的历史

原油定价方式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石油财阀定价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西方国家的石油财团控制世界石油的勘探、开发、炼油及销售。他们利用垄断力量压低原油价格,从而获得垄断利润。

第二阶段:OPEC组织定价阶段。为扭转国际市场被动局面,石油输出国组织1964年成立(OPEC)。OPEC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到上世纪70年代,两次迫使西方石油公司签署提高原油标价协议,OPEC利用西方国家对石油的依赖,通过公布“官价”来决定石油价格,一举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第三阶段:石油期货定价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了石油价格走势的信号,促使石油期货价格成为石油市场的基准价。欧美大型石油公司、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利用金融工具再次夺回石油定价权。

欧美国家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控制国际石油价格

20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商品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开始出现,由于参与者众多、流动性好、价格发现及时,国际期货价格逐渐成为国际原油的参照基准价。全球每年原油实货贸易量约21亿吨左右,而相应的纸货交易却高达140亿吨,这充分说明石油价格主要是由期货市场决定。

目前,全球主要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有三个,即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以及东京石油交易所(TOCOM)。随着石油衍生品交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机制创新,场外交易也开始通过场内清算系统清算,合约到期后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现金结算,结算价采用普氏公开市场最近一个月的加权平均价。华尔街大型投行、对冲基金及商业银行是纸货市场交易的主力。《石油战争》的作者恩道尔说:“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行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涨落。”据相关统计,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国外大型石油公司也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上世纪90年代埃克森、壳牌、BP、雪佛龙和康菲等国际石油公司出于避险的需求,使用金融工具主要集中在远期(forward)、期货、期权、掉期等,用以锁定信用风险和部分油气交易过程中价格波动的风险。进入21世纪,进一步加速了金融工程工具的创新和使用规模。创新使金融工程工具迅速由避险类拓展为融资类和经营类的金融工程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把市场风险全部导向那些没有使用金融工程工具,或使用金融工程时错配资产的企业。

加快建设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成为当务之急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年中国GDP为5.7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对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需求往往成为国际炒家拉抬油价的借口。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国内定价只能参照国外市场的价格走势,国家能源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据有关统计,在没有相应的期货交易对冲风险的情况下,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中国每天就要为此多花掉4760万美元,全年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2008年11月,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推出4万亿的救市举措,国际炒家以此为借口迅速拉高油价,而我国却没有提前把外汇储备介入期货市场变成石油期货储备,结果只能坐视油价暴涨。这直接导致2010年开始出现输入性通胀,到2011年全年CPI高达5.4%,再次付出惨重代价。如果有自己的期货市场,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石油储备和期货储备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发展成本将大为降低。

根据国家能源中长期规划,能源金融一体化工作将逐步推进,能源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也已得到高层的重视。2004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和油价持续上涨,使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的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建立自己的期货市场和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筹备已久的燃料油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目前,上海燃料油的交易量已经仅次于纽约WTI原油期货和伦敦上市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期货期权品种,逐渐形成了反映中国市场供应状况的“中国价格”。燃料油市场的成功,说明我国通过期货市场增强石油的话语权,最终成为有影响的国际定价中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加快建设石油期货市场,需要在国家、企业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在国家层面:一是加快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实现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定价;二是提高国家石油储备和期货储备,并将其纳入外汇储备体系中;三是及时发布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的信息,尽可能反映中国市场供求变化的因素,从而影响期货价格;四、尽快丰富现有几大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品种,扩大交易量,形成几家交易所角逐竞争的格局;五是逐步发展场外交易,推动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六是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努力实现能源自给;七是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扩大现货市场。

在企业层面,鉴于三大石油公司在中国石油市场的地位,可推动其逐步参与石油期货交易。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积极参与其中。二是积极研究国外跨国公司参与衍生品交易的经验和教训。三是促进石油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产融结合,培养既熟悉石油市场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对三大石油公司而言,最为急迫的是提前做好石油期货推出的准备,培养既熟悉石油市场又熟悉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开展石油期货业务的投资和咨询工作,条件成熟后逐步参与国际期货市场。

猜你喜欢

国际石油石油价格期货市场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征订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基于博弈视角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