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晚期癌痛病人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的疗效

2012-06-28刘宗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芬酯比洛癌性

高 嵩 刘宗明

(吉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意识,癌性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还影响机体的免疫和消化等功能。芬太尼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镇痛及癌性疼痛的治疗,但对于晚期癌痛患者,其潜在的副作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更加明显。氟比洛芬酯(凯纷)是一类新研制的以脂微球(LM)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剂,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发挥镇痛作用,并且减少了相关并发症〔1〕。因而被应用于急慢性疼痛及癌性疼痛的治疗。本文采用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方法观察凯纷复合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晚期癌痛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晚期癌症病人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0岁,体重45~65 kg。肺癌6例,胃癌12例,胰腺癌8例,乳腺癌16例,卵巢癌9例,直肠癌9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Ⅲ~Ⅳ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30例单纯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联合用药组30例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PCIA。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②经过WHO推荐的三个阶梯止痛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镇痛药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③同意长期置管〔2〕。排除标准:有非甾体类药物过敏史、消化道溃疡病史、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PCIA,应用微量止痛泵(CBI+PCA 100)。设定输注速度2 ml/h,单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静脉留置套管针,定期更换穿刺。镇痛药物配方:单一用药组芬太尼1.0~1.2 mg+雷莫司琼0.6 mg+0.9%生理盐水(NS)共100 ml。联合用药组:芬太尼1.0~1.2 mg+氟比洛芬酯200 mg+雷莫司琼0.6 mg+0.9%NS共100 ml。

1.2.2 镇痛监测 用药后应用Med-adult U1880D型袖带持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电图的监测使用 Solar 8000M型监测仪,兼顾肢体导联2个和胸导联3个。

1.2.3 疗效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应用微量泵后48 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镇痛开始后4、8、12、24、48 h记录各项指标。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研究结束时统计PCA泵按压次数,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眩晕、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及呼吸循环影响等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应用PCIA 4 h镇痛期间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应用 PCIA 泵 8、12、24、48 h,联合用药组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单一用药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及循环抑制,恶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呕吐及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x ± s,n=30)

表2 两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比较(x ± s,n=3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n=30〕

3 讨论

近年来,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全球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有疼痛者可高达70%以上。恶性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疼痛称为癌痛〔3〕。长期持续难以忍受的癌性疼痛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家庭生活和社会也有重要的不利影响。目前,临床治疗癌痛多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方案,此原则已逐渐向疼痛的规范化处理过渡。首先采用口服镇痛药的方式,对于大多数晚期癌痛患者可以获得有效的缓解〔4〕。但老年癌痛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及癌症长期消耗导致恶病质等因素,口服镇痛药物常常致其疗效局限而达不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所以通常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连续注射,一方面使其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又难以耐受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解决这部分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寻求更佳的镇痛模式及镇痛药物以期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芬太尼属于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手术及癌痛的治疗,但其本身潜在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尤其易发生过度镇静和呼吸循环抑制〔5〕,促使人们寻求更佳的复合镇痛用药配方。早在1992年日本就已使用氟比洛芬酯(凯芬)治疗癌性疼痛〔6〕。氟比洛芬酯是以LM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剂,其镇痛机制是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后,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环氧合酶(COX)抑制剂阻滞了机体对内源性炎症介质的伤害性感受反应〔7〕。肿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较为丰富,且常伴有炎症介质大量合成释放,导致内皮细胞间隙扩大,易于氟比洛芬酯靶向聚集在肿瘤部位,随后被前列腺素(PG)合成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摄取,抑制PG的生物合成,从而起到止痛作用〔8〕。由于癌性疼痛为持续性疼痛,故要求镇痛剂具有镇痛效果持久的特点。氟比洛芬酯(凯纷)由LM控制包裹的氟比洛芬酯脂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长,氟比洛芬酯脂LM注射液这一特点有临床应用价值〔9〕。且氟比洛芬酯脂复合制剂能够靶向分布到血供丰富的肿瘤部位,从而增强药效;易于越跨细胞膜,缩短起效时间,有较强及快速的镇痛效果。氟比洛芬酯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可靠,生活质量可得到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已被医疗界广泛认可。

癌痛多数为慢性持续性中等强度以上的疼痛,氟比洛芬酯能够协同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本研究表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晚期癌痛病人PCA,不仅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能够起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目前已受到广大癌痛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欢迎。

1 Hashida M,Kawakami S,Yamashita F.Lipid carrier 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J〕.Chem Pharm Bull,2005;53(8):871-80.

2 陈晓敏,吴艳琴,黄贤明,等.病人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74-5.

3 Mizuno J,Sugimoto S,Kaneko A,et al.Convulsion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of single preoperativ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noxacine and single postoperativ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flurbiprofen axetil〔J〕.Masui,2001;50(4):425-8.

4 Kedlaya D,Reynolds L,Waldman S.Epidural and intrathecal analgesia for cancer pain〔J〕.Best Pract Clin Aanesthesiol,2002;16(4):651-65.

5 Della-Rocca G,Coccia C,Pompei L,et al.Post-thoracotomy analgesia:epidural vs intravenous morphine continuous infusion〔J〕.Minerva Anestesiol,2002;68:681-93.

6 谭冠先,邓遒封,傅志俭.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7-8.

7 王伟鹏,李立环.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

8 刘红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及其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6):60-1.

9 安 峥,谭元菊.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制剂与注射用酮洛芬对照治疗术后及癌性疼痛〔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848-51.

猜你喜欢

芬酯比洛癌性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氟比洛芬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