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2012-06-28代维松马利平
代维松 解 东 马利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吉林 130033)
手术前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影响手术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从而增加手术后患者对伤口疼痛的主观感受〔1〕。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对患者术中镇痛和术后恢复可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和心理干预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1年10月拟行骨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4例。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2)既往无精神疾患及严重的心血管疾患;(3)手术方式为全膝关节置换术;(4)术后未进行止痛干预治疗,因患者疼痛难忍而要求止痛治疗的病例除外。根据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6~84〔(平均65.4±18.2)〕岁;对照组 32例,年龄 47~82〔(平均 65.5±17.5)〕岁,男16例,女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麻醉方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估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术前1 d和术后第4天由经过心理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受试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测评。
1.2.2 心理干预方法
1.2.2.1 术前干预 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心理,主要的原因是担心疼痛、手术效果、术后的康复、医师技术、术中出血、费用等。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健康宣教。
干预组应用会谈、倾听、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技术:①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增强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宣教,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主要程序、必要性、麻醉方法和目的,使其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同时增强对手术和麻醉医师的信任及手术成功的信心。②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技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护理人员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患者渐进性的放松全身肌肉,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每日1次,每次20~30 min,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帮助患者自我调整,如心悸、烦躁时做深吸气,或听音乐,使患者心情恢复平静并在术前掌握放松训练的技巧。③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营养及睡眠。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术中和术后心理干预术中药物与正性心理暗示相结合,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培养良好的正性情绪,以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进一步指导患者应用放松训练对抗焦虑与抑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邀请家属参加,使他们了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产生疼痛的原因,请物理治疗师讲解相关功能锻炼的知识,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术后功能锻炼与自护的相关知识,有足够的信心和心理准备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防护,促进早日康复。
1.2.3 手术后疼痛评分 于手术后8、24 h由固定的医护人员在病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2〕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VAS评分标准从无痛到剧烈疼痛分为10级,无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采用统一的VAS评分卡由患者指出自己的疼痛评分。SF-MPQ包括11个感觉类和4个情感类疼痛描绘词,被测者在每个疼痛描述词中选一个与自己疼痛感觉相当的强度描述,每个项目均按无、轻微、中度、重度4个等级分别计分为0,1,2,3分,最后计算总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焦虑状态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态评分比较(x ± s,n=32)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状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抑郁状态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VAS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24 h 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x ± s,n=32)
表3 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后8、24 h VAS比较(x ± s,n=32)
2.4 两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F-MP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24 h SF-MPQ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8、24 h SF-MPQ评分比较(x ± s,n=32)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从身体健康过渡到重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大多数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的反应。有研究表明,紧张、焦虑和抑郁与痛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心理因素包括抑郁和焦虑,都可改变疼痛感受性,特别对于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特有的年龄与人格特点易导致失眠、食欲不振、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免疫功能下降等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从而影响对疼痛的应对和术后康复。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为了解除严重的关节炎引起的关节变形和关节疼痛〔4〕。畸形可作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要适应证。当膝关节有严重的屈曲挛缩畸形、明显步态障碍以及难以恢复伸直时,则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干预组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干预,在术前帮助患者将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改善,术中给予正性心理暗示和术后持续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在整个围术期保持良好的情绪,能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可显著影响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此外,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疼痛的性质,全面掌握疼痛的多维理论,在临床中主动、客观地评估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控制疼痛的措施,围术期进行适当有效地心理干预,使患者的疼痛降低到最低。同时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在术后康复训练中克服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顺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黄静艳.术前抑郁心理对术后疼痛评分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07;13(10):54-5.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1-6.
3 张雅坤,周玲君,郭振华,等.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况及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3;9(3)163-6.
4 姚海宇,张少勇,朱 东,等.术后引流血回输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