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2-06-28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区葡萄面积

□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一、2011年葡萄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特点

栽培面积持续增长,预计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2011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势头。预计2011年全国葡萄总产量与2010年(855 万 t)基本持平,其中,辽宁、河南及山西等主产省葡萄产量增幅较大;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的葡萄产量增加明显;山东、新疆等葡萄主产区由于低温冻害导致葡萄大幅度减产,吐鲁番地区受低温冻害影响最大,葡萄产量减产超过30%,新疆葡萄产量与去年相比减产30万t左右,山东产区葡萄减产在20万t以上。

栽培模式多样化,设施栽培面积持续增加。栽培模式多样化是我国目前葡萄产业的突出特点。栽培方式已从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发展到设施栽培、有机栽培和休闲观光高效栽培等多种模式。当前我国设施葡萄面积已近百万亩,占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的10%以上,涉及促早、延迟和避雨栽培等多种模式。其中避雨栽培面积最大,主要集中在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南方葡萄产区,面积为4万hm2左右;促早栽培面积超过2万hm2,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葡萄产区及东北地区;延迟栽培发展迅速,面积已达0.2万hm2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产区。

葡萄的销售价格两极分化特征明显,总体涨幅比较大。2011年葡萄销售价格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特征:优质葡萄销售价格高,品质差的葡萄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全国大部分产区的葡萄果实质量好于去年,优质果率有所增加;葡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与2010年相比,葡萄价格的总体涨幅在15%以上,其中,新疆、吉林、四川、安徽、北京等地葡萄售价与2010年相比涨幅超过20%,但也有个别地区由于果农片面追求高产,结果量大、品质下降,导致了卖果难和价格低的问题出现。

葡萄种植品种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鲜食葡萄中,巨峰、红地球、玫瑰香、藤稔、夏黑、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等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品种发展也很快。酿酒葡萄中,赤霞珠、美乐、西拉和霞多丽等优良品种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的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约占到全国酿酒葡萄的80%;我国特有的野生葡萄资源利用在其适栽区也有发展。

(二)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盲目建立葡萄生产基地,葡萄栽培面积增长过快。截至2010年底,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为55.2万hm2(828万亩),比2009年增加11.86%;2011年葡萄栽培面积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态势。部分地区葡萄产业发展没有结合当地生态特点进行品种的区划,盲目推进葡萄生产基地建设,导致葡萄生产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同地区的生态优势和品种优势;市场调研和推广工作没有做在前面,产销分离现象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导致葡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病虫害防控压力逐年增加,对葡萄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葡萄种植面积和范围的逐渐扩大,以生产园的枝条繁育种苗,而枝条携带病虫害,导致病毒病随着繁殖材料迁移,造成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加大;由于病虫害为害种类变异和演替,为害葡萄的病虫害种类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老病害出现新问题;葡萄种植者病虫害意识和防控技术缺乏,农药使用不规范,农药利用率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病虫害防控压力逐年增加,防控难度和防治成本逐年增加,病虫害对葡萄产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鲜食葡萄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我国鲜食葡萄流通主要有短途常温、中长途棉被保温和长途冷链运输等3种模式,无论那种模式,各利益主体中农户的成本收益率最低,经纪人和收购商的成本收益率均比较高。葡萄销售渠道单一,葡萄供求信息不对称,依然是影响葡萄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鲜食葡萄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由于贮藏措施不当或交易次数过多产生腐烂变质导致损失,也是影响整体供应链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调研,一、二级批发环节损失比例大约是2%、5%,降价批发比例大约是15%;而零售环节由于零售方式差异比较大,损耗从2.00%到20.64%不等,再加上葡萄零售周期为3天左右,损耗过大。

劳动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已成为部分产区葡萄产业发展潜在的制约因素。2011年,由于劳动力价格进一步上涨,加上葡萄生产季节性用工量不均衡的特点,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季节性雇工难的问题,特别是长三角和西北地区等地葡萄产业均出现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新疆葡萄采摘季节劳动力成本有的达到200元/天,浙江有些地方100多元/天仍雇不到人。另外,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短缺也成为制约未来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将继续稳步增加,产业布局将更趋集中。2011年葡萄的销售价格整体涨幅较大,葡萄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将持续高涨,加上地方政府的重视,2012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继续稳步增加,产业布局更加趋于集中,其中环渤海湾产区、新疆产区和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等优势产区面积仍占绝对优势,而经济效益好的以江浙为核心的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面积继续较快增加。

由于市场需求的引导,优质安全葡萄供应量将会有所增加。消费者对葡萄产品的安全性、品质的优质化需求意识,以及葡萄的常年性消费等要求不断提高,优质葡萄生产基地面积将不断扩大,特别是2011年出现的葡萄优质高价的市场导向作用,2012年优质葡萄的生产量会进一步增加。

受市场需求和价格的驱动,葡萄品种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近年来葡萄市场出现的优良品种受到普遍欢迎,且销售价格较高,这些品种的种植面积将逐渐增大,带动我国葡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种多样性将继续加强。鲜食品种中巨峰系优良品种、红地球、夏黑、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品种面积和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酿酒品种中酿造干红葡萄酒的赤霞珠、美乐等优良品种无性系栽培面积将进一步增加。

三、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建议

稳定面积,优化产业、产区布局。进一步稳定面积,调整产业产区布局,使产业布局更加趋于葡萄高效栽培区;加快品种结构优化,发展无核优良品种和优质、抗病及耐贮运品种;重点增加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特别是赤霞珠、美乐等优良品种无性系的栽培面积。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推广葡萄有机栽培和休闲观光等高效栽培模式的发展,拓展葡萄产业的服务功能。

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广适于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的经济、可操作性强的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提质、节本、增效为目标,实现葡萄产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葡萄优质嫁接苗木生产技术和苗木流通监管体系。

增加葡萄育种技术的资金投入。增加育种技术的资金投入,培育抗病、香味、脆肉、耐贮运的鲜食葡萄品种。在注重常规育种技术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开展功能基因的定位和挖掘,提高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程度和范围。

增加葡萄病虫害防控研究的资金投入。增加葡萄病虫害防控研究的资金投入,开展病虫害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研究,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建立葡萄病虫害预警体系,保障葡萄的安全生产。

重视采后处理成本核算与质量监测技术研发。开展葡萄采后处理成本核算标准与质量监测技术研发。制订适用于不同采后处理技术与流通环境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行业标准;系统分析采后处理和流通不同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有效监测流通过程中关键质量参数信息,实现与生产环节信息对接,为降低葡萄物流成本和损耗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控制技术和产区特色葡萄酒生产技术研发。进一步研究产区生态条件对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在提高酿酒葡萄浆果质量的基础上,研发具有产区特色的葡萄酒产品。 ■

猜你喜欢

产区葡萄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当葡萄成熟时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