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增长变动的研究综述
2012-06-26刘国余
刘国余
(东北财经大学,大连 116032)
一、引言
收入分配不平等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古典经济学家曾视分配理论为经济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如David Ricardo就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应更多的集中在商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阶级间的分配规律。
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角度着手(即要素的功能性分配)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现在作为经济学教科书基本组成部分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到了20世纪50年代,收入分配研究的重心转向了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即将研究的重点从关注收入规模分配的不平等,转向由基尼系数等指数描述的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并重点研究这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Kuznets有关二者倒“U”关系的假说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来的。至此,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理性预期革命的兴起,受到使用代表性个人假定研究方法的影响,使得学者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兴趣有所下降;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兴起,有关收入分配的研究再一次得到了复兴。
分析众多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且主要围绕着Kuznets的倒“U”假说展开,重点讨论这种倒“U”关系的存在性问题。早期的研究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国别数据,普遍认为这种倒“U”关系是存在的。但之后的众多研究则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唯一的,而是会呈现出正“U”型,或者是非规则的关系型,如过山车似的“峰谷”型等。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早期支持倒“U”假说的研究文献,如Kuznets(1955)、Paukert(1970)、Ahluwalia(1970)的研究。随后又梳理了与倒“U”假说的结论不同的研究文献。通过这两方面文献的梳理,会发现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都得到了拓展和深化,并且由早期的使用统计方法变为更加注重使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在计量检验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并非“被动”的随着经济增长变化,而是其在变化中也会影响到经济的表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增长呈倒U型变动的理论综述
有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经典著作为Kuznets的《经济增长与收入的不平等》(1955)。在文中他提出了有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倒“U”型关系假说。具体的他指出当所选择的数据满足以下假定:使用家庭的支出数据作为个人收入水平的测度;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所选择的数据要包括社会上所有的个人,而非一部分人。但是这些个人不包括有收入来源,但是仍旧处在学习阶段和已经退休的人;测算的个人收入只包括当期的收入,而不包括未来预期可得到的资本性收入。Kuznets利用来自当时工业化国家的个人收入数据,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在英国和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在起初出现同向的上升,表现为基尼系数的不断增大。而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个极点值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又会下降,表现为基尼系数的不断减小。至此,Kuznets谨慎的指出,若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上升视为经济增长的直接表现,那么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可能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倒U假说。但是Kuznets在文章结尾的再讨论部分也指出,由于他在文章中使用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个人收入等概念缺乏严密性,加之文章中缺少足够多的、具有说服力的实证检验,所以有关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探讨空间。正因如此,关于此问题引起了后来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对此进行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Kuznets之后较早的一些研究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曲线是存在的。例如,Aghion&Commander(1999)在文章中应用一般均衡模型来模拟不平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二者之间倒“U”型的关系。这一结论得到了Fan(2000)所给出的实证的支持。Fedorov(2002)使用来自俄罗斯的数据,研究结论也表明,俄罗斯的不平等在1991年-1996年间迅速上升,稳定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下降。
很多学者还利用实证数据支持Kuznets假说。其中Paukert、Ahluwalia用横截面数据进行检验支持了Kuznets的倒U型假说。Paukert在比较分布在不同收入组的56个国家基尼系数的平均值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进入301~500美元组之前,经济增长将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恶化,即在经济增长的这一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扩大。但是当人均GDP超过这一组之后,收入分配差距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缩小(见表1)。Ahluwalia则利用60个国家的样本资料进行了验证,他的结论也支持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会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的理论(参见表2)。
?
?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增长呈特殊变动形态的理论
与以上的研究结论不同,还有众多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与倒“U”假说不同的结论。Chenery(1974)利用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1950年-197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在此期间,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着经济增长的变动方向。Chenery在研究中将18个国家中处于全社会财富后40%的个人收入的增长幅度与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用GNP增长速度进行度量)进行比较。最后他发现这部分人收入的增长与GNP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具体的,文章中使用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有1/3的国家和地区中的这部分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NP的增长速度;有11个国家中的4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的增长慢于整个经济的增长。同时,来自韩国的4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份额的增长保持了与GNP的同步增长。这一事实表明:在经济增长早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并非一定是恶化的。
Epstein和Axtel(l996)应用基于主体的经济模拟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并未出现缩小的趋势。Robert Lucas在1992年也证明了收入分配的方差随着经济增长会趋向于无穷大。很多学者也指出,根据Kuznets以后这半个世纪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这一倒U型曲线的走势并未普遍延续。例如德、法、北欧国家吉尼系数都有下降,英国基本没有变化,美国则从1950年的0.36上升到2000年的0.408。
Garner&Terrell(1998)的研究则发现,在整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状态;Fields(2000)使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数据,检验了“亚洲四小龙”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状态的变动情况。最后Fields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恶化并非经济增长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倒“U”型假说指出的在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收入分配不平等将得到改善的结论也未被时序数据检验证明。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反而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持续扩大的局面。威尔伯、伊尔马·阿德尔曼等人对42个发展中国家的时序数据进行了检验,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主要影响在于减少穷人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非但没有自动地使穷人受益,而是使得在整个过程中经济成果垂直向上流动,即受惠的是中产阶级和富人。威尔伯在研究中引用了以巴西为代表的,主张“经济增长第一,社会公平第二”的国家为例(见表3)。并指出在这些国家中,经济发展使得各阶层受益不均的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
与之前提出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呈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研究结论不同,有一些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二者之间非常特殊的关系形式。
Kattuman和 Redmond(2001)利用来自于匈牙利的数据进行了验证。他们的研究发现在匈牙利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虽然在长期存在着正向关系,但是在短期内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不规则的。在Keane和Prasad(2002)的文章中,他们使用了来自波兰的数据,最后发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一种“峰谷”型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个“峰顶”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平等又会下降,当下降到一个“谷底”之后,又会上升。他们还证明了当时处于转型期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都存在类似的关系。
?
Marta(2004)应用拉姆齐模型,利用来自于拉丁美洲1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得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二次型关系。Galor&Moav(2004)、Yoshiaki Sugimoto(2006)均提出了类似的结论。都认为,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态势,它们的关系取决于这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分析Kuznets之后的众多研究会发现,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普遍认为,Kuznets在文中缺少实证检验是导致其假说存在很大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从分析方法上来看,正如Kuznets自己指出的,全文只有5%的实证部分,而其余的95%基本属于推测。而且在实证检验部分他采用了截面研究。这种研究本身暗含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在同一个时点上,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但是都可以将其抽象为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发展水平相当于这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这样就忽略了不同国家内部收入分配随时间的变动,完全是一种静态的研究,从而导致结论存在很大误差。所以,若采用纵向时序分析的方法,或者面板数据将比采用截面分析的方法更可取。
四、国内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鉴于诸多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收入分配的公平更加重要,各国追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收入分配服务的,所以他们的研究更多集中于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之不同的是,在我国学者的大量研究中,更多关注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有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姜作培(1999)认为,经济发展水平,首先会影响分配时的物质总量和内容,继而影响到分配的结果。同时,收入分配的状态又反作用于生产。这种反作用体现在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最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曾宪明(2003)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必然性和直接性。由于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方面和多维度的,所以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之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与以上宏观性的指出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同,刘霖、秦宛顺(2005)采用 Granger方法,利用相关数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正因果关系。据此,作者指出这表明收入分配差距的显著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陈昌兵(2007)利用带有两个协整的VBCM模型,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是通过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特别是当收入分配状态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时,金融发展能起到缓解的作用。与之相类似,经济增长的作用若更多的体现为物质资本的增加,则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起到扩大的作用;反之,若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积累,则对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态起到缩小的作用。
有关收入分配随经济增长的变动形态研究,陈宗胜(2000)指出,在公有制条件下,在经济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较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收入差距会扩大。即在公有制经济下,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的形式。尹恒、龚六堂、邹恒甫(2005)的研究引入了政治经济均衡模型。结果表明,根据中间人理论,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均衡的资本税率就越高,导致社会资本的积累越少,对经济发展越不利。最后他们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倒U型关系。而谭燕芝(2005)的研究发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即二者之间存在着正U型关系。其中的传导机制在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虽然会使得人们的储蓄倾向提高,但是这些高储蓄并不能总是转化为有效投资,从而不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推力。鉴于此,只有通过各种政策和制度安排,使得储蓄更加顺畅的转化为投资,才能使得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与以上支持或者反对倒U型关系假说的研究不同,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开始更加细化的探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乔榛(2003)的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消费结构机制是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具体说来,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推动了消费结构的演进,进而推动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但是,针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作者指出为了进一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必须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在普遍提高收入水平的前提下,为消费升级提供更多的动力。与此研究结论相反,罗小憨(2004)的研究指出,长期看来,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方向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动方向和速度具有正相关关系。所以,当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时,由于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杨俊、张宗益和李晓羽(2005)利用实证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他们选取了1995年-2000年和1998年-2003年期间,来自于中国20个省份的关于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及GDP增长的截面数据与时序数据,将两部分数据相结合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我国21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收入分配差距程度,与之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冯邦彦(2006)的研究引入制度均衡演进的理论,以此探讨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指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均衡到非均衡,然后最终又调整为均衡的变动过程;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姚先国(2007)的研究指出,当一项宏观政策具有协调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效果时,不仅能在短期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更重要的在于长期内能带动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积累和结构的改善,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汪同三(2007)的研究从收入分配状态影响经济增长结构的层面入手,指出当收入分配不平等时,由于对未来的理性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倾向于多储蓄,这就需要相应的高的投资水平和高的净出口水平支撑。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又体现为初次分配中高利润、低工资的局面,又进一步推动了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会更多的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这种格局的一个必然结果是,长期的产能过剩、产业逆向选择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经济的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不断恶化,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梳理近现代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研究文献会发现,虽然从对Kuznets的倒“U”假说进行检验性研究开始的,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明确,但学者们后来的研究都显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各种传导机制互相影响,这就为各国政府的决策选择提供了依据。
有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普遍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的。具体说来,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的发展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推动资源集中于生产效率最高的部门,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这个过程中还会带来人们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由于个人从经济初期发展中获得的财富水平不对等,所以对于高收入者而言,他们在此阶段会有更多的资源进行再投资,从而使得财富的积累速度更快。而低收入者财富的积累速度则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收入差距出现扩大的趋势。若此时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不力,那么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的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所以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当出现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之后,市场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是无能为力的,更多的是要靠政府,这就需要政府在做出有效的政策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因为,两者间的影响机制表明,即便是在经济增长时,它所带来的好处也不能自动地惠及穷人,不能自动地弥补为了追求效率而牺牲的公平状况。因此,政府就必须,也只能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通过影响这些传递变量来实现对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调控。这也是近代学者们投入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演化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1〕A B.Atkinson.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Generalized Lorenz Order.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0(2):286-292.
〔2〕Acemoglu&Robins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znets Curve.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2):183-203.
〔3〕Aghion P.&Bolton,P.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7(6):151-172.
〔4〕Aghion P,Caroli E&Carcia Penalosa(1999).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growth theori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5):1615-1660.
〔5〕Alesina A.&R.Perotti.Income Distribution,Political Instability,and Invest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6):1203-1228.
〔6〕Alesina,A.&D.Rodrik.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2):465-490.
〔7〕Barro R.J.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0(1):87-120.
〔8〕Chenery,H Ahluwalia.Redistribution with Growth:Policies to Improv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row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9〕Cutler,David&Lawrence Katz.Rising Inequality-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in the 1980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2):546-551.
〔10〕David M.Cutler&Lawrence F.Katz.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Disadvantaged.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1(2):1-74.
〔11〕陈昌兵.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1):57-62.
〔12〕陈宗胜.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深入研究—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2000,(7):68-71.
〔13〕冯邦彦,李胜会.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6,(4):23-26.
〔14〕姜作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收入分配政策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3):3-8.
〔15〕刘富华.我国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5):20-24.
〔16〕刘霖,秦宛顺.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79-82.
〔17〕罗小憨.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J].现代财经,2004,(11):26-28.
〔18〕乔榛.消费结构: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种机制[J].求是学刊,2003,(6):65-69.
〔19〕汪同三.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原因[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25.
〔20〕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21〕尹恒,龚六堂,邹恒甫.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茨涅茨假说[J].经济研究,2005,(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