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师:品尝更好的生活品质
2012-06-26李帆
文 _ 本刊记者 李帆
这是一场品酒会。
雪白的桌布、暖色的灯光,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一众人围站在一起,在王鹏的引导下,把盛着红酒的水晶杯贴在桌面,透过杯子看下面白纸上的字迹是否清晰,以此来判断酒色深浅,再举杯过头顶,看杯中的红酒是否足够清澈、透亮。
晃晃水晶杯,酒在杯壁流过的时候一般会留下酒痕,习惯上称之为 挂杯 ,更浪漫的说法则是 上帝的眼泪。
然后是闻香。摇动酒杯,促使挥发性弱的物质释放,再慢慢吸进杯中的气息。
在饮酒之前,红酒竟可以如此把玩,从容享受!
最后才是品尝。一瓶红酒打开,先要 醒 一下,让酒充分与空气接触。强壮的红酒才经得起陈年,才会有醒酒的机会。喝入一小口,让酒水充分浸润到舌面,不少人觉得酸、涩,还有点冲,完全感受不出红酒的好,在王鹏的鼓励下,硬着头皮再抿一小口,感觉滑润了一些。从开瓶开始,就是一首歌曲的开始,婉转而有变化。又过几分钟,再尝一口,一些味觉敏锐的人已经尝到了醋栗、桑葚,还有橡木的清香。这酒并不出众,但可保持口味的平衡,自然,不造作。在他的描述中,这瓶液体仿佛和人一样有了性格,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行为显得有点 装。当然,很懂和很装看上去总是区别不大。
这是一瓶2009年法国产的红酒,160元一瓶。
王鹏说,喝红酒和找男女朋友一样,不选贵的,一定要挑适合自己的。
至于国人热捧的拉菲,炒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实际上,很多人尝不出红酒的好坏,只是炫耀性消费。
在中国,红酒作为一种奢侈品,其消费具有显摆的功能。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红酒消费国,但中国消费者对红酒不是很了解,红酒培训产业前景广阔。同时,专门的红酒顾问,也就是品酒师服务市场正悄然兴起,王鹏便是其中一位。
他是科班出身,大学就学习葡萄酒酿造,然而,和国内的很多大学一样,专业教学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真正有关红酒的知识都是工作后自学的。那时,王鹏在西北小城的葡萄酒集团担任技术员。几年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世界不应该只是车间里的几十个不锈钢罐的酒,便义无反顾去了广州——靠海的地方,红酒文化总是发达一些。
在广州,王鹏从事红酒贸易,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品酒,再根据酒的品质定价。这是一门技术活,定高了不好卖,定低了是损失。目前,红酒的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更多的销售策略靠的是关系,而红酒的品质很多行业外的人士并不了解。
在工作中,王鹏见识到国外一流的酒庄把传统和品质看得多么重要,相比之下,很多国内企业只把红酒当成一桩买卖,一些大酒厂会从国外买酒,然后贴牌出售。王鹏也很庆幸,如果不是从那个小厂走出来,一辈子都尝不到这么多红酒,也不会真正懂酒。
在广州,经常有红酒展会,世界各地的酒商云集,聚会也喝酒。举杯,看色;举杯,闻香;举杯,喝酒。三个步骤整齐划一,大家都是行家里手,品酒的动作便有了仪式的味道。
王鹏不善饮,但这不构成他的工作障碍,很多同行都和他一样,只是尝尝味道,恰到好处即可。而长久以来,在宴席上,人们更倾向于豪饮,一声干杯,无论黄的白的红的,喝水一般,应声而下。还有很多 改良 喝法,比如在红酒中掺兑雪碧,以改善酸涩的口感,正所谓 红酒兑雪碧,越喝越美丽。但新一代,尤其有海外生活经验的消费者对这种喝法嗤之以鼻。
消费红酒是步入中产的象征,而红酒商们也试图把红酒消费上升为一种生活品质,但只有真正培养出对红酒的喜爱,这个市场才不会昙花一现。这就是很多酒商花大价钱培育市场的目的。当然,在很多人对红酒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反倒能抑制红酒市场的炒作成分。
在广州待了4年后,王鹏再次回到内地的老家。这次回归是因为强烈的孤独感,还有就是待遇,每天都在灯红酒绿处工作,但这份奢华永远与己无关。
在家乡所在的三线城市,相关工作并不好找,没有这样的市场。王鹏先找了一份酒厂技术员的工作,每天其实就是灌装红酒,干了一个星期就辞了。当他又开始琢磨重返大城市时,发现一家房地产企业居然在招红酒顾问。他打电话过去问,原来这家企业有意进军红酒市场,准备在本市培育消费群体。这也是一个信号,说明内地的大资金准备进入这个行业。
现在,王鹏的工作就是筹办酒会,请客户品尝红酒,教给他们相关知识,培训客服。等干得有起色,王鹏也许会帮高端客户购买红酒,这样收入也会高一些。
有的客人尝过好喝的红酒之后,也很郁闷,因为再也没法喝之前喝过的劣质酒了,口味变刁了。王鹏说,这就说明他的工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