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可能成为你的“心理医生”
2012-06-24海小皮
海小皮
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低估了宠物作为“心理医生”的能力。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得面临衰老、疾病、孤独、变故和死亡,他们更需要得到有效的心理安抚。
过去“人与动物关系学家”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说,认为宠物之所以能安抚人心,是因为它们充当了人际关系中润滑剂的作用。毕竟,一只宠物可以成为两个人之间的共同话题。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老年病学专家威廉·班克斯在一家养老院展开了一项实验,经过测试,这里的老人心理上的孤独程度都比较高,于是班克斯给其中一些老人安排了每周一次的与狗独处的时间,而另外一些老人则跟另一位老人与狗共处同样长的时间。几周后,两组老人的心理测试都证明他们的孤独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奇怪的是与狗独处的那些缓解的程度要更好。威廉·班克斯表示,其实,有一些疾病明显与心理压力有关,比如心血管疾病。
科学界最早对宠物与主人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正是开始于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过程的研究。1980年,美国科学家弗莱德曼发现,在那些遭受了心脏病发作打击的患者中,养狗的患者比不养狗的康复得更好,一年生存率更高。但医学界质疑那些养狗的心脏病患者可能是因为身体允许才养狗,而不是因为养狗而变得更健康的。
为了排除这个干扰,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瑟派尔研究了那些新近刚收养宠物的人。十个月之后他发现,与没有收养宠物的人相比,这些人的身体和心理指标都得到了改善。
弗莱德曼也在15年之后发表了规模更大、设计更精巧的调查,在用统计手段规避了质疑之后,他再次证实养狗对于心脏病患者一年生存率的提高的确是有益处的。
北京师范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对600多名中国空巢父母进行研究发现,饲养宠物犬的空巢父母身体更健康、一年内去医院的次数更少、生活满意感更高。
现代社会家庭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那些无法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儿女不妨给老人带去一条小狗。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性情温顺、活动量不太大的狗狗。
(摘自《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