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谋势

2012-06-22王润涛陈俊丽

决策 2012年11期
关键词:支点试验区湖北

■王润涛 陈俊丽

湖北首创“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的工作推进模式,实现了“大书记”与“小书记”面对面。实践证明,抓住了“关键的少数”,就抓住了解决发展问题的“牛鼻子”。

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镜头一:2012年6月9日上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开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报告中提出全省17个市州今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短短682个字,全场先后响起17次热烈掌声。17次掌声,为一元多层次战略集成喝彩,更是启动一个个新起点的声声战鼓。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势而制。”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总目标,湖北省决策层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对全省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全面梳理、高度概括,确立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即以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统领,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四基地一枢纽”产业发展战略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打造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一系列重要载体,将各市州关系全局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形成区域全覆盖、各级全统筹、多载体支撑、多平台推进的战略体系。这是湖北战略谋划与布局的集大成。

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构建战略支点是“一元”,居于中心和中枢位置,是中央赋予湖北发展的整体使命和战略要求,也是湖北未来发展“黄金十年”的总目标、总任务。其他各项战略目标都是分目标,是构建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必须为提升支点实力、充实支点框架、增强支点功能“添砖加瓦”。

“两圈一带”即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这一战略覆盖全省,构筑起圈圈互动、圈带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一主两副”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蕴含重点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战略意图。仙洪试验区、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体现城乡协调发展。大别山和武陵山一“红”(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一“绿”(生态、文化等绿色资源)试验区、山区县市脱贫奔小康试点等一系列重要载体和平台。这一方面使各市州的战略定位在湖北发展大格局中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错位发展,另一方面必将在湖北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使湖北全省发展战略由局部走向集成,由分割走向联动,由突出重点走向全域覆盖。长期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的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认为,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是一个长远战略,其主要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是契合国家战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把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为总目标、总任务,实现与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也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构建战略支点是湖北的一项长期任务,将贯穿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贯穿支点建设的全过程。

二是体现湖北的长期追求。发展不够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仍将是湖北头等重要的任务。湖北全省各地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加快建设“四基地一枢纽”,奋力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三是构建开放的系统。一方面,战略是发展的。2012年以来,先后将荆门、十堰、孝感、咸宁、黄石等地发展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纳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另一方面,又是开放的。大别山试验区与安徽、河南对接,武陵山试验区与湖南、重庆对接;长江经济带与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相连。特别是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圈融合”,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其开放性、外联性日益显现。

“大书记”与“小书记”面对面

镜头二:8月23日至25日,在“华中屋脊”神农架林区,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率省“四大家”、省直2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赴神农架召开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省领导与包括乡镇班子成员在内的林区“关键的少数”共商加快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大计。离省城最远、时间最长、考察项目最多、支持力度最大,这次三级干部会以“四宗最”为省委、省政府赴市州召开三级干部会划上圆满句号。

“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的工作推进模式,是湖北首创,其效果是省级工作重心下移,靠前指挥;政府服务下移,运用有限财力物力帮助基层和第一线破解难题;省领导现场考察、点评地方重点项目和民生建设,面对面与基层干部交流互动,由过去逐级开会逐级落实,变为“一竿子插到底”。

从2011年2月16日,在恩施召开现场会,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以来,一年半时间里,湖北省将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开到了全省17个市州(林区)。三级干部会,焕然一新的会议形式,不仅扎扎实实解决问题,而且袒露真心、流露真情,是最好的指导、督办和落实。

各地三级干部会在召开之前,都会先召开现场办公会,集中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难问题。会上,省委、省政府对地方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照单全收”,集中解决一批具有关键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照单全收”是一种真心服务态度,更是一种勇于担当的气魄!省委、省政府明确表态:凡是权限以内的,我们大力支持;凡是有利于发展,而省委、省政府没有权限的,向党中央、国务院申报、申请、争取。

效率高、见效快还缘于提前“做足功课”。会前一个月,省直有关部门就会与当地主动联系,收集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省直相关部门一一对接后,在省政府举行协调会,市州负责人与厅局长面对面陈述矛盾症结、商议解决之道。

在武汉,2011年4月,省里召开“一主两副”武汉现场办公会4天后,武汉率先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在孝感,继三级干部会后,孝感市委、市政府借用这一模式,分别到所辖7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召开当地三级干部会。每次三级干部会前,还有一名孝感市主要领导与当地四大家领导的座谈会,市领导对县市区所提问题现场一一作答。在充分调研、县市对接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市长就县域经济发展作专题讲话,解决县级实际困难,明确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善为政者,必重落实。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在系统研究三级干部会的功效后认为,这是湖北把握基层脉动、统筹区域发展的创新之举。在各地召开三级干部会,就是“授旗、鼓劲、指方向”,就是明确各地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路径,适时将地方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下活全省“一盘棋”。这也是湖北寻求善治善政、打造“落实链条”的推进方略。在各地召开三级干部会,就是全面推进战略思路的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把宏观战略变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鼓励实干、稳打稳扎,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落实的“闭合链条”。

“最后一公里”

镜头三:2012年 6月 19日至 21日,随州市借鉴省领导到各市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做法,到各县(市、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帮助基层解决发展当中的重大问题,将这股“向下旋风”继续刮向基层。

从施政方式创新的角度看,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推动了三个转变:

首先是从“以文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市县乡三级干部,是省级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落实者,就像水利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公里不通,水就到不了田间地头。没有三级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执行,决策落不了地,战略意图会流于空想。如何改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以文为本”现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支精神面貌好,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召开三级干部会,通过省主要领导与三级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沟通,硬碰硬、实打实解决难题。以非常之能,行非常之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构建更加强大的“湖北气场”。实践证明,抓住了“关键的少数”,就抓住了解决发展问题的“牛鼻子”。

其次是从“条块分割”向“系统整合”转变。省“四大家”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奔赴各地召开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帮助基层现场解决问题,把平时需要“挨家挨户”请示汇报的事项,集中起来现场办理,要政策的给政策,要资金的给资金,要项目的给项目,照单全收,倾囊相助。现场办公会和三级干部会实质是为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了最高层次的“一站式”、“集成式”服务,为各地放开手脚抓发展破除了政策藩篱,解决了后顾之忧。实践证明,变“条块分割”为“系统整合”,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把主要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集中倾注到中心任务上,集中解决大区域、大产业、大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资金的效益,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第三是从“简单划一”向“因地制宜”转变。“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差异较大,简单划一地提出发展任务和要求,不利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为此,召开三级干部会,就是充分考虑各地在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政策需求方面的差异,既不搞“一刀切”,又恰如其分地“切一刀”,实行“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帮助各地从顶层设计上厘清发展思路,形成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格局。同时,实现“省级战略、市州实施”,充分发挥各地的主体作用,调动地方积极性,努力打造本地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亮点,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的强大合力,开创湖北省城市与农村互联、鄂东与鄂西互动、山区与平原互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引领下,湖北发展中气十足。2011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在全国排名升至第十位。2012年1-9月份,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速双双位居中部第二位。“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龙头武汉2011年生产总值超6700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升至第5位。2012年1-9月份,地区生产总值5598.87亿元,增长11.5%,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持续发力,2011年两市GDP均迈过2000亿元大关。“壮腰”为荆楚跨越“挺直”腰杆。2011年11月,“壮腰工程”启动,长期低谷徘徊的荆州实现从奋力爬坡到逐步进入快车道的重要转变,GDP迈入“千亿俱乐部”。“小个子”鄂州,因发展基础好、改革成本低而成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田”。

“两区”建设补齐省域发展短板。2011年2月,大别山试验区和武陵山试验区启动。谈到大别山试验区带来的“利好”,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感叹道:“试验区是一个取暖器,温暖了老区人民的心,焕发了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试验区是一块吸铁石,吸引国内外、省内外生产要素向老区流动、聚集,助推老区发展;试验区更是一个发动机,把一个欠发达地区推到了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前沿阵地。”

猜你喜欢

支点试验区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给自己一个支点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