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妇科人工流产器械的清洗方法对比分析
2012-06-21梁小梅
梁小梅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供应室,广东 深圳 518108)
妇产科的多种医疗器械是进行重复使用的,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大量器械经血液、体液等的污染而带有各类病菌及微生物,甚至形成了生物蛋白膜而造成清洁和灭菌困难[1]。人工流产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若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妇产科的治疗,甚至可能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研究和探讨器械消毒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2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间使用人工流产污染器械共500件进行消毒方法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器械均为我院妇产科人工流产手术后被污染器械,共500件,入选时器械表面均可见明显或不明显斑痕或污迹。将器械随机分为五组,A组(无酶)、B组(加酶人工)、C组(加酶自动消毒机)、D组(加酶人工+自动消毒机)、E组(加酶人工+超声清洗机),每组各100件,五组被污染器械在污染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器械回收到置于未加酶的清水中浸泡约10 min,再使用手工刷和高压水枪进行手工清洗。B、C、D、E组的400件器械回收后先置于多酶液中浸泡约10 min,水温调节至40℃左右,酶浓度为1:270。取出后,B组器械使用人工清洗方法;C组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D组人工清洗后再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E组先进行人工清洗,再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
1.3 评价标准 评价分为目测评价和潜血试验评价。目测器械表面的光亮程度,合格品为肉眼不可见任何污迹、斑痕等;潜血试验使用采样棒在易存留污染物的轴节、齿槽、吸管内壁等位置取样,滴上呈色液,绿色为阴性,即合格,有颜色变化莫测为阳性,表明清洗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目测结果 五组器械经目测检验,B、C、D、E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明显高于A组(96%),器械光泽度也明显比A组好,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五组器械目测合格率(例)
2.2 潜血试验 五组器械经潜血试验检测后,B、C、D、E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A组(91%),D组合格率(96%)明显高于C组(95%),E组(100%)显高于D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94%)和C组(95%)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五组器械潜血试验合格率(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人工流产的病例不断增加,医疗用的手术器械使用率更高[2],污染和回收清洗消毒更应受到关注。多酶液对于附着在污染器械上的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有较好的消化和松解作用,经过多酶液浸泡的污染器械再清理时污染物更容易脱落,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3-4]。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对A组的100件污染器械仅使用清水浸泡,而B组污染器械则在酶环境下浸泡,两组器械均使用人工清洁方法消毒,但结果表明,无论是目测还是潜血试验B组的清洁合格率均明显高于A组,提示酶在人工流产器械清洗中具有重要的清洁作用。
目前污染器械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操作、清洗消毒机和超声清洗机三种[5]。人工清洗是最传统的清洗方法,它能够将器械上较明显、范围较大的污染物清理掉,形成一种基础性的清洗效果,但人工清洗消耗人力和时间较多,清洗量较小[6-7]。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自动仪器清洗,但通常情况下,仪器清洗应配合人工清洗,以便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分别将单独人工清洗、单独清洗消毒机清洗、人工联合消毒机清洗、人工联合超声清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单纯人工清洗和单纯清洗消毒机清洗的潜血试验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人工联合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人工清洗或单纯清洗消毒机清洗;人工联合超声清洗又明显优于人工联合清洗消毒机。可见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是目前清洁度较高的一种人工流产器械清洗方式。
但是超声清洗相对而言投入较大,对一些基层医院而言较难实现,因此各大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财政情况及实际需求选择适合于自身情况的清洗消毒方法[8]。当然,认真工作、细致操作,以一颗严谨和职业化的心去进行消毒工作,是主观提高清洗合格率的关键。
[1]计 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术131例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7):47-48.
[2]陈春燕.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3):105-106.
[3]菅彤彤,郑军亭.人工流产吸引管清洗方法对消毒效果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30-32.
[4]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2.
[5]刘 君,王子平,车 英,等.2种清洗医疗器械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42.
[6]袁晓华.巧用一次性吸引管内包装袋[J].重庆医学,2002,31(12):1158-1159.
[7]彭 兰.人工流产术漏吸1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3):96-97.
[8]张菊平,刘 琴.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