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新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小儿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诊断与鉴别
2012-06-21乔海平易泉英翁秀全余金莉
乔海平,刘 刚,易泉英,翁秀全,余金莉
(东莞市常平镇常平医院儿科,广东 东莞 523560)
小儿应激性高血糖(SHG)是一种应激状态下的高血糖症,发生原因与各种损伤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有关,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血糖、血酮、尿糖、尿酮升高,呼吸伸长,严重者可至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1型小儿糖尿病(T1DM)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T1DM发生酮症酸中毒后临床表现与SHG有很大相似之处,临床仅凭即时血糖指标很难明确诊断,尤其是新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很易误诊为SHG,从而延误病情。因此,小儿新发1型DKA和SHG的诊断与鉴别是治疗成功和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为此,笔者观察了DKA和SHG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其他生化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特异性指标,为鉴别DKA和SHG提供一种可靠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DKA组,共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12岁,平均(6.35±3.52)岁,35例患儿均经临床病例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1型糖尿病。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为SHG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12岁,平均(6.56±3.14)岁;30例患儿均符合国内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1],入院时均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应激综合征。以上两组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表现[血糖(BG)均>6.1 mmol/L];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13岁,平均(7.51±3.12)岁。DKA组、SHG组和对照组三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三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第一时间采用真空管采集静脉血,立即测定即时血糖(R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于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及其他生化指标。仪器:HbA1c水平测定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HLC-723G7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测定;其他生化指标采用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BG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正常参考范围为3.9~6.1 mmol/L。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各组RBG、FBG、HbA1c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DKA组和SHG组治疗及对胰岛素依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RBG、FBG及HbA1c情况比较 经过各组生化指标测定发现:DKA组RBG、FBG及HbA1c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G:t=7.892,FBG:t=7.135,HbA1c:t=8.332,均 P<0.01);SHG组RBG和FBG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G:t=6.114,FBG:t=6.445,均P<0.01),HbA1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5,P>0.05);DKA组RBG、FBG及HbA1c水平均高于SHG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G:t=4.116,FBG:t=4.785,P<0.05;HbA1c:t=7.466,均P<0.01),见表1。
表1 各组间RBG、FBG及HbA1c情况比较
2.2 DKA组和SHG组治疗及对胰岛素依赖情况 DKA组:35例患儿均给予生理盐水扩容,然后长期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SHG组:3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29例患儿均给予生理盐水扩容,然后给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其中18例患儿BG恢复正常,11例患儿给予少量胰岛素治疗,3 d后RBG均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6周后停止使用胰岛素,3个月后复查BG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SHG是由创伤、缺氧、休克、感染等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患儿往往在受到强烈刺激后出现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导致内分泌系统异常,茶酚胺、皮质醇、胰高糖素等分解代谢激素分泌紊乱,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胰岛素的正常生物效应,最终导致血糖升高,发生SHG[2]。但这种SHG是短暂的、继发性的,不会长时间持续性出现高血糖现象。DKA是小儿1型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新发糖尿病患儿,往往因没有接受治疗而导致体内长时间血糖、血酮、尿糖、尿酮偏高,最终导致DKA的发生。SHG和DKA发病后均有明显的高BG反应,且临床症状相似度很高,但SHG和DKA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故临床诊断和鉴别SHG和DKA对其后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SHG和DKA临床症状相似,临床仅靠高BG很难鉴别,为此,笔者观察了DKA和SHG的HbA1c、FBG及其他生化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体检儿童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特异性指标,为鉴别DKA和SHG提供一种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文结果显示:DKA组和SHG组RBG、FBG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KA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SHG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SHG组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A患儿均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才可控制血糖,而SHG组无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这与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4],表明HbA1c可作为鉴别DKA和SHG的特异性指标,通过观察是否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对DKA和SHG做出进一步的确诊。
HbA1c是由血红蛋白上两条β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这种结合为不可逆反应,且HbA1c的量与BG呈正相关关系[5],红细胞在体内的寿命大约为120 d,故HbA1c可反映此前1~3个月血糖总体情况,一般正常范围为4%~6%,百分比越高表明高BG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越长,GB浓度越高,一般情况下HbA1c在6.1%以上时可怀疑糖尿病,HbA1c在6.5%以上时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6]。而SHG是一种一过性的高BG,随着患儿机体逐渐恢复正常,其高BG也会随之恢复正常,这种高BG现象一般在7 d内可恢复,不会出现长期持久性的高BG现象,故SHG患儿HbA1c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由于长时间的高BG得不到控制,导致体内BG长时间、持久性的偏高,其HbA1c较正常儿童也会有显著性的增高。SHG的治疗原则以治疗原发病、生理盐水扩容、减少外源性糖分摄入、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为主,并给与积极处理并发症及相关合并症,若以上治疗患儿仍出现高BG现象,可适当给予小量胰岛素辅助治疗,当患儿症状减轻或明显改善后,可停止使用胰岛素治疗。而DKA由于自身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HbA1c和是否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作为鉴别SHG和DKA的良好指标。
综上所述,SHG和DKA临床表现均为高BG症状,HbA1c和是否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作为鉴别SHG和DKA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1]祝益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应激性高血糖变化的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664-665.
[2]梁 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1):805-806.
[3]Faustino EV,Apkon M.Persistent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J Pediatr,2005,146(1):30-34.
[4]邵 鹏,李桂梅,赵淑艳,等.新发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重症儿童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2):1138-1141.
[5]朱宏泉,王钇力,黄旭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联合检测对判定脑梗塞高血糖原因的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2):212-213.
[6]徐晓萍,陈惠雯,于嘉屏.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监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2006,21(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