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频域部分教学探讨

2012-06-21丁世宏杨年法赵德安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奎斯特频率特性自动控制原理

丁世宏,杨年法,赵德安,马 莉

(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数学性强,理论概念抽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学习难度[1,2]。尽管关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文献论及,但大部分论文都是针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探讨[3,4],很少有专门针对某一章节而讨论其具体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在“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中,频域分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知识多,难度高。笔者针对“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教学部分,总结出了目前关于这一部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探讨了一些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1 频域部分教学现状

控制系统的频域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频率特性的概念;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伯德图和奈奎斯特曲线);③基于伯德图和奈奎斯特曲线的稳定性判据;④利用频域特性曲线分析系统的性能。

根据笔者调研,很多学生反映有些知识点在数学形式上比较复杂抽象,很难掌握。“自动控制原理”频域部分可能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数频率特性坐标系

传统坐标系标度都是以十进制为单位,而这一部分所考虑的对数频率特性坐标系标度以对数刻度来表示。十进制单位中的距离1,在对数频率特性坐标系中以十倍频程来表示。该知识点看似简单,但是由于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对距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很容易出错。

2)幅角定理的理解

在讲解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时候,首先要介绍幅角定理。由于幅角定理比较抽象,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正是建立在幅角定理的基础之上,因而影响了学生对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理解和应用。

3)原点处有开环极点时的稳定判据

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原点处没有极点,学生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一般都能够准确的给出稳定与否的判别。但是,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原点处含有极点,从课后作业来看,错误率较高,特别是开环传递函数带有两个积分器的情形。

4)稳定裕度

学生对系统的稳定裕度具有思维定势,仍然局限在时域内,即认定特征值离虚轴距离越远,系统的稳定裕度越高。然而,若利用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的概念来讲解稳定裕度时,尽管有数学指标作为参考,但是对这两个稳定裕度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

根据调查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系统的频率响应主要分析输入为正弦信号时,系统的输出所具有的性质。因此,频域响应的分析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模型。由频域部分的教学内容可知,研究对象是以传递函数为数学模型来描述的线性系统。教学方式主要是推导数学公式,得到数学上的结果。学生通常对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难以理解,影响了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点的理解;②课本中的例子很少涉及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系统。使得学生误认为频域分析理论在实际过程之中没有应用价值,对这一部分内容学习兴趣下降。

2 频域部分的教学探讨

笔者针对上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如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理论形象化,训练反复化

由于基于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的理论内容占据课程内容的80%以上,首先要向学生强调理论内容的重要性。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每一节课前20分钟的时间中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应该将大部分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集中在这一时间段讲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推导数学公式之余,应该要注重结合图形表格来阐述,使得理论形象化。

在余下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将有一定的分散。此时,不断地采用例子对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练习。此外,还应当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前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实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突出教学主线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每一节课可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平均分散到多个知识点不易抓住重点。教师应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组编排,保证在每一节课的讲授过程中,始终以一个知识点为主线带动其他知识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将仿真和实际相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需要寻找一些易于建模的实际系统作为实例,并在这些实例上验证所学的知识点。首先,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给出实际系统的频域分析结果。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其次,通过对该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建立实验平台,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可尝试在科普期刊中寻找涉及到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文章,向学生介绍文章中所应用到的“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理论知识。

3 教学实践

现在,我们对频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争取在一堂课的前20分钟以内讲授完该节课有关知识点。在理论分析时,注意利用图形或者表格,使得理论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②构建基于实际模型的例子,利用所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理论分析,并在Matlab上进行仿真验证;③进行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实际化,使得学生懂得学以致用,最终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下面以频域分析中的“稳定裕度”为例,给出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

1)阐述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的基本概念

现定义截止频率 ωc为|G(jωc)H(jωc)|=1,这里(0<ωc< +∞),则相角裕度为 γ∠G(jωc)H(jωc)-(-1800)。如果定义相位交界频率ωg为∠G(jωg)H(jωg)=-π,控制系统幅值裕度为开环幅频特性|G(jωg)H(jωg)|的倒数,kg=1/|G(jωg)H(jωg)|。对上述有关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主要通过奈奎斯特曲线(图1)和伯德图(图2)来表述。

图1 奈奎斯特图

图2 伯德图

2)寻找一个满足理论分析和实际实验的例子

此处,我们给出如图3所示的RLC电路系统的模型例子,给出其频率特性的分析结果。

图3 RLC串联电路图

在图3中,输入为ui(t),输出为u0(t)。分析可得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1/(LCs2+RCs+1),其频域特性为

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很容易利用劳斯判据判别系统稳定与否。为了验证稳定裕度,首先利用劳斯判据,分别求出稳定裕度好、稳定裕度差、临界稳定和不稳定几种情况对应的参数L,C,R的具体值。然后验证这些参数下的稳定裕度,并通过Matlab仿真,作出对比。

3)通过搭建电路来验证上述的理论分析。

4 结语

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特点,总结了该课程频域部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此同时,笔者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通过一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运用所介绍的教学方法解决已有的教学问题。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高国燊,余文烋.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孟令雅.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漫谈[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48-50

[4]陈旭,林国余.“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26-27

猜你喜欢

奎斯特频率特性自动控制原理
含例邻域逻辑的萨奎斯特对应理论
论《玛莎·奎斯特》中玛莎的女性主义意识
三本院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多丽丝·莱辛《玛莎·奎斯特》中的边缘人
DAM中波发射机电声指标频率特性初探
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路模型的频率特性分析
基于AD9854的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边界频率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