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限最佳数字基带系统误码性能分析
2012-06-21黄葆华臧国珍袁志刚
黄葆华,臧国珍,袁志刚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0 引言
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分析是“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研究噪声对数字基带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时,该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一般假设系统是无码间干扰的,且接收信号是宽度等于码元间隔的矩形脉冲,推导误码率所用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1-5]。其中n(t)是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的高斯白噪声,si(t)为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设信道无衰减)。当0≤t≤T时二进制双极性时的表达式为
推导得到的最佳数字基带系统的误码率为
式中,Eb=a2Ts是发“1”码或“0”码时接收信号的比特能量。
图1 最佳数字基带接收机结构
而对于带限信道,个别教材给出了最佳数字基带系统的结构和误码率公式[6]。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信道传输特性Hc(f)在信号带宽范围内为常数。H(f)=HT(f)·HR(f)为带限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 。如升余弦滚降特性,HT(f)=HR(f)=,其误码率公式则与式(2)相同。
由于教材对带限最佳系统误码性能这部分内容的讨论不是很充分,而实际信道又都是带限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信道的带限性使得接收信号不再是宽度为TS的矩形信号,而是一个幅度变化的且时域无限延伸的波形,那么该如何计算误码率公式中的比特能量Eb呢?尤其在带限最佳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仿真中,如何来设置Eb/n0这个参数呢?要回答这些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须对图2所示带限最佳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推导,搞清楚与系统中其它参数间的关系。
1 带限最佳数字基带系统误码率
不失一般性,设数字信源的输出为二进制双极性随机冲激序列,幅度为A;信道中的噪声为高斯白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系统传输特性为升余弦特性,即有
因此,带限最佳数字基带系统的数学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最佳数字基带系统数学模型
如想求得图3所示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须求出用于判决的取样值(即e点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1)发送“1”码时
“a”点信号 sa(t)=Aδ(t),“b”点信号 sb(t)=Aδ(t)*hT(t),其中
由此可得
显然,“c”点波形为 sc(t)=sb(t)+n(t),则可得“d”点波形为
其中,nr(t)为高斯随机过程,方差为
sr(t)为有用信号部分,其表达式为
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图如图4所示。
图4 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波形
在位定时信号的控制下,当sr(t)出现最大值时对sd(t)取样,图3中“e”点的最佳取样值为
式中,nr是高斯随机过程nr(t)的取样值,方差与nr(t)相同。因此最佳取样值se是均值为AB的高斯随机变量。
2)发送“0”码时
“a”点信号 sa(t)=-Aδ(t),按上面相同的分析过程,得到最佳取样时刻的取样值为
它是均值为-AB,方差为σn2=0.5n0B 的高斯随机变量。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到发:“1”码和发“0”码时最佳取样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如图5所示。
图5 发“1”,“0”时取样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当“1”和“0”等概时,可以证明最佳判决门限Vr=0,求得相应的误码率为
求接收信号sb(t)波形的能量,可以发现
将其代入式(4),可得到与式(2)相同的误码率表达式。
由式(5)可见,Eb是发送一个比特时接收到的时域无限延伸信号的总能量。当信道无衰减时,比特能量Eb只与发送信号幅度及系统传输特性曲线下的面积有关。故当给定信号幅度和系统传输特性后,即可确定比特能量Eb。
2 基于System View的性能仿真
根据图3所示的最佳带限系统数学模型,在System View平台上构建的仿真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带限信道最佳数字基带系统System View仿真
图6中的图符0、1和2构成信源,产生二进制双极性随机冲激序列。图符5、6分别为平方根升余弦特性的发送和接收滤波器,图符7、8和20仿真功率谱密度可变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图符14、10实现在最佳时刻取样,图符9完成判决,图符16~19对误码率进行统计,图符19显示误码率。
根据式(5),设置信源参数和升余弦传输特性即可确定接收信号的比特能量Eb。本仿真系统中,我们设置升余弦传输特性的带宽为B=2000Hz,A=5×10-7V ,即 Eb=5 ×10-10J。再将图符 8 中的功率谱密度n0设置为 5×10-10W/Hz,使初始 Eb/n0=0dB。再适当设置可变增益图符20的参数以改变n0的大小,使Eb/n0从0dB开始每次递增1dB至9dB。仿真得到的误码率曲线如图7所示。将其与式(2)所示的理论误码率比较,可见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几乎重合。
图7 仿真误码率与理论误码率曲线
3 结语
本文对带限信道最佳数字基带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了推导。通过推导明确了带限信道最佳数字基带系统误码率公式中比特能量与系统参数的关系,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推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可作为数字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理论教学内容的补充,也可用于此部分内容的实践课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更好结合。
[1]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宋祖顺,等.现代通信原理(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沈振元,等.通信系统原理(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黄葆华,等.通信原理基础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王兴亮.通信系统原理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周烔磐,庞沁华.通信原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