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吲哚布芬应用于PCI术后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

2012-06-20温继梨崔晓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吲哚氯吡格雷

温继梨,崔晓迎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冠心病患者闭塞的血管得到及时开通,既减少了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又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即使再通的血管仍然可以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目前研究表明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活性药物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石。阿司匹林是目前研究实验最多而且临床应用有效性得到验证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由于长期应用后引起的“阿司匹林抵抗”和胃肠道的严重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indobufen)能够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TXA2)生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中[1-3]。但是关于吲哚布芬在PCI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比较缺乏。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吲哚布芬和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排除冠脉造影三支严重病变患者,只选择单支和双支病变的患者,均植入1~2枚支架)64例。分为2组,观察组: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7)岁;对照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9)岁。经统计分析,两组之间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男女比例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术后服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每组各32例;用法:观察组:PCI术后给予吲哚布芬200 mg2次/d,服用3 d后改为100 mg2次/d,氯吡格雷首剂300 mg/次/d,以后改为75 mg1次/d;对照组: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次/d,服用3 d后改为100 mg1次/d,氯吡格雷首剂300mg1次/d,以后改为75mg1次/d。长期服用6个月后再行冠脉造影观察冠脉再狭窄病变。

1.3 临床安全性观察指标

用药后观察1、2、4周,3个月,6个月内脑卒中、心血管病死亡情况,出血及胃肠道反映等不良事件。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6个月后冠脉造影结果

结果见表1~2

表1 两组6个月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例)

表2 两组狭窄发生率统计结果(例,%)

2.2 两组治疗6个月内临床安全性观察

对照组有2例发生出血事件,1例猝死,2例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没有发生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及猝死事件。表明观察组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较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方面更安全,副作用少(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6个月内临床安全性观察结果(例,n=32)

3 讨论

吲哚布芬是一种口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激活、粘着和聚集。其作用机制为:(1)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烷素A2(TXA2)生成减少。(2)抑制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凝聚。(3)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3,4和β-凝血球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粘附[1-3]。本研究通过对照研究表明,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预防冠脉再狭窄的作用方面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效相当。研究局限于资金有限,样本量较少,观察周期短,仍需增加样本量,对两组长期观察,研究吲哚布芬长期服用的作用稳定性。

本研究将吲哚布芬组与阿司匹林组对照观察,吲哚布芬组未发生出血事件及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组有2例出现出血事件,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还有1例猝死,表明吲哚布芬的临床应用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由于样本含量小,为进一步验证吲哚布芬片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有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1]A.G,Rebuzzit,A.Natale1 Effects of indobufen on platelet thromboxane B2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J Clin Pharmacol,1990,39:99-100.

[2]丁水平,方淑贤.吲哚布芬治疗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6,25(10):1 039-1 041.

[3]马 捷,姜文清,曹国颖.辛贝[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6):1 406-1 408.

猜你喜欢

吲哚氯吡格雷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