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隐式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及其仿真研究

2012-06-20符晓玲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鲁棒性控制算法广义

符晓玲

(昌吉学院物理系,新疆昌吉831100)

1 引言

在众多的预测控制算法中,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同时成果也最多的是D.W.Clarke等人于1987年提出的广义预测控制(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GPC)算法[1-3]。广义预测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远程预测控制方法,集多种算法的优点于一体,具有较好的性能。现有多种修正算法,大体上可分为显式算法和隐式算法两种。显示算法是先辨识对象模型参数,然后利用Diophantine方程作中间运算,最后得到控制律参数,由于要作多步预测,就必须多次求解Diophantine方程,因要经过繁琐的中间运算,故计算工作量较大,占线时间较长。隐式算法不辨识对象模型参数,而是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直接辨识求取最优控制律中的参数,因而避免了在线求解Diophantine方程所带来的大量中间运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节省了时间[4-6]。

为了验证隐式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将对其算法进行介绍,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仿真结果,总结参数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

2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隐式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

2.1 并列预测器

GPC的最优化控制律

要求ΔU必须知矩阵G和开环预测向量f,原因是控制量加权因子λ和经柔化后的设定值向量W均属已知量。隐式自校正方法就是利用输入/输出数据,根据预测方程直接辨识G和f。

以前根据预测理论,为了预测超前输出,引入Diophantine方程得到的最优输出预测值为:

根据式(2)可得n个并列预测器为:

分析式(3)可知,矩阵 G 中所有元素 g0,g1,…,gn-1都在最后一个方程中出现,因此仅对式(3)的最后一个方程辨识,即可求得矩阵G。

2.2 矩阵的求取

在式(3)的最后一个方程中,令

则式(3)的最后一个方程可写为:

输出预测值为 y(k+n/k)=X(k)θ(k)或

本课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把对食物网的探究进行梯度设计,首先请学生阅读《有趣的“猫和牛”》,学习达尔文研究食物网的方法和角度。学生发现数量变化后,也领悟到了寻找生物间的关系是蕴含在其中的方法。教师再请学生结合一日三餐,思考:人是否属于食物链(网)中的一员?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了什么?能量主要储存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数量、物质、能量三个角度进行探究。为了提升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进一步组织如下活动:

若在时刻 k,X(k-n)元素已知,Enξ(k+n)为白噪声,就能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向量θ(k),然而通常Enξ(k+n)不是白噪声,因此采用将控制策略与参数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即用辅助输出预测的估计值来代替输出预测值 y(k/k-n),且认为与实际值 y(k)之差为白噪声 ε(k)。

θ(k)可用以下递推最小二乘公式估计为:

式中:λ1为遗忘因子,0<λ1<1。

k时刻n步估计值可由下式算出,即

2.3 预测向量f的求取

根据GPC与动态矩阵控制(DMC)控制规律的等价性,GPC中的f向量相当于DMC中的Y0向量,可得到下一时刻的预测向量f为

在G和f求得后,就可利用式(1)计算控制量,在计算的每一步,都能得到此步至以后n步各点上的n个控制序列。为及时利用反馈信息决定控制量,每次仅将序列中的第一个控制量作用于系统,其后的n-1个控制量不直接作用于系统,而只用于^的计算。

2.4 控制律的简化

在自校正方案中,可从式(1)看出,每次计算必须在线求解一次 n×n 维逆阵(GTG+λI)-1,在这里与基本的GPC一样,也引入控制时域长度,m(m≤n)当 j>m 时,有 Δu(k+j-i)=0,从而矩阵 G 变成 n×m维,矩阵(GTG+λI)则变成了 m×m 方阵,降低了维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对阶数较低较易控制的简单系统,可取 m=1,这时(GTG+λI)将由矩阵变成一个标量数值,而整个运算过程将不会有矩阵运算。

2.5 GPC控制算法中的主要参数

对GPC来说,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

(1)采样周期T

采样周期T直接影响到g0,g1,…,gn-1和gT矩阵。采样周期T的选择,原则上应使采样频率满足香农定理的要求,即应大于2倍截止频率。T大有利于控制稳定,但不利于抑制扰动。T太长,将会丢失一些有用的高频信息,无法重构出连续时间信号,且使模型不准,控制质量下降;T也不能太短,否则机器计算不过来,且有可能出现离散非最小相位零点,影响闭环系统的稳定。

(2)预测长度n

预测长度n对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若控制长度m很小,控制加权系数λ=0,即在控制增量不受压制的情况下,增大n总可以得到稳定控制;若m为任意,通过加大λ,当∑gi>0时,可得到稳定控制。

n对系统的动态特性也有影响。当n较小时,系统动态性能较差,增加n,可明显改善动态性能,增强系统的鲁棒性。但n过大,对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作用不大,反而会增加计算时间,一般取 n=5-15。

(3)控制长度m

控制长度m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较小的m,对控制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输出变化平缓,有利于控制系统稳定;而偏大的m,表示有较多步的控制增量变化,增大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性,但往往产生振荡和超调,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因此,m的选择应兼顾快速性与稳定性,一般取m=1-3。

(4)控制加权系数λ

增加λ,控制量减少,输出响应速度减慢,有益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但过大的λ会使控制量的变化极为缓慢,系统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反而会使动态特性变坏,一般取 0<λ<1。λ=0 时,对控制量无约束。

(5)柔化系数α

柔化系数α对系统的鲁棒性有重要的影响。若α小,跟踪的快速性好,鲁棒性差;增加α,系统的快速性变差,而鲁棒性提高,故α的选择必须在动态品质与鲁棒性之间折中考虑,一般取0<α<1。

3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仿真研究

为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对非最小相位系统进行仿真。考虑系统模型为:

将这个非最小相位系统与非线性环节构成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非最小相位控制系统

取参数:p=n=6,m=2,λ=0.8,α=0.3,λ1=1;RLS参数初值:gn-1=1,f(k+n)=1,Po=105I,其余为零;ξ(k)为[-0.2,0.2]均匀分布的白噪声,可得如图 2 所示特性曲线。

图2 跟踪给定值特性曲线(m=2,λ=0.8,α=0.3)

为了比较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再取一组参数:p=n=6,m=2,λ=0.6,α=0.3,λ1=1;RLS 参数初值:gn-1=1,f(k+n)=1,Po=105I,其余为零;ξ(k)为[-0.2,0.2]均匀分布的白噪声,可得如图 3 所示特性曲线。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按照前面的方法来选择参数,系统能够较好的工作。而λ的引入是为了抑制过于剧烈的控制增量,以防止系统发生剧烈振荡。比较图2和图3,当λ从0.6变为0.8时,控制量减少,输出响应速度减慢,但稳定性增强了。因此,增加λ,输出响应速度减慢,有益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图3 跟踪给定值特性曲线(m=2,λ=0.6,α=0.3)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广义预测控制进行改进,介绍了隐式广义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广义预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钱积新,赵均,徐祖华.预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Clarke D W,Mohtadi C,Tuffs P S.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Part Ⅰ :The Basic Algorithm [J].Automatica,1987,23(2):137-148.

[3]Clarke D W,Mohtadi C,Tuffs P S.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Part Ⅱ:Extensions and Interpretations[J].Automati-ca,1987,23(2):149-160.

[4]刘丽丽.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中频感应加热系统温度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2):415-418.

[5]陈希平,朱秋琴,王彩霞.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研究[J].控制工程,2005(5):35-37.

[6]王东风.基于CARMA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解耦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1,20(6):5.

猜你喜欢

鲁棒性控制算法广义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荒漠绿洲区潜在生态网络增边优化鲁棒性分析
基于确定性指标的弦支结构鲁棒性评价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基于ARM+FPGA的模块化同步控制算法研究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基于非支配解集的多模式装备项目群调度鲁棒性优化
非接触移动供电系统不同补偿拓扑下的鲁棒性分析
一种优化的基于ARM Cortex-M3电池组均衡控制算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