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表现及分析
2012-06-20邓红梅
邓红梅
(四川岳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岳池 638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律的不断增快,外伤已成为严重的生活负性事件。据临床资料报道,我国2010年就脑外伤导致死亡的发生率占其他疾病发生率的18.3%~23.6%[1]。外伤发生过程中,颅内血肿是急性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的确诊是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和死亡的关键。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对颅脑外伤的诊断可及时作出CT显像,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2]。为探讨CT检查对颅内血肿的诊断价值,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287例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CT检查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287例患者,男179例,女108例,年龄在17~63岁,平均(35.7±2.6)岁。患者住院时均有明显的外伤史,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血肿症状,自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2h内93例,2~9h内106例,10~24h内88例。致病原因:车祸伤111例,摔伤45例,高空坠落伤81例,打击伤50例;脑外伤着力点:枕部57例,额颞部93例,颞顶部61例,枕顶部53例,部位不明确23例。24h内CT检查均未见颅骨颅内有明确病变。24h有27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进行性加重症状,伴意识障碍43例,伴频繁呕吐71例,伴肢体麻木15例,死亡11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 ens公司生产的的EMOTION型单排CT机进行扫描,以OM为基线,常规采用轴位扫描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9~10层,扫描参数:层厚10mm,层距10mm,条件为120Kv,220mA,扫描时间4.5s,根据病灶位置进行冠状和矢状位扫描,采用脑组织窗、骨窗及软组织窗位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形成,其中单发血肿196例,2个或以上血肿91例。发生部位:颞叶51例,枕顶部49例,枕部62例,额颞部96例,其他部位29例,其中对称部位108例。血肿量>50mL有29例。同时伴硬膜外血肿21例,伴脑挫裂伤34例,伴颅底骨折19例。
2.2 CT检查表现征象
在病变部位和着力点出现均匀或不均匀的点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本组伴21例硬膜外血肿者在颅骨内板下出现局限性半月形或梭形高密度影,脑实质内出现类圆形、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同程度脑水肿征象;脑室脑池明显缩小或呈缝隙状,中线向健侧偏移。有69例出现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中线移位明显并伴有脑室脑池缩小。
3 讨论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颅脑外伤引起死亡的机率逐年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急性脑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损伤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组胺缓慢释放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颅内缓慢出血,造成颅内血肿,血肿的容积愈大占位效应愈大,越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检查确诊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的重要前提。
随着CT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患者在伤后行CT扫描时间越来越短,但是早期CT扫描仅能对颅脑伤后的原发病变做出很好的显示,而对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并发的血肿和出血不易显示出来[3],使患者在伤后48h后因发生血肿而死亡。由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差,病死率高,而且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加强对疾病的警惕性,掌握首次和复查CT检查的临床征象,为积极清除颅内血肿做好准备,有效提高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如在首次CT检查未发现血肿者,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特别是在首次检查时有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发现骨折者应在12~48h内进行CT复查[4],及时发现并清除血肿,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命。
总之,CT检查在急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临床开展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进行检查时一定要注意早期检查和复查CT,注意各种征象的改变,对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病变作出相应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CT检查已成为急性脑外伤迟发性损害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王向梅,常友华.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征象[J].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45~2646.
[2]叶长春,王伯源,王东.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5:215~216.
[3]贾书杰.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诊断与回顾(附60例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10,1:77~78.
[4]赵福昌.10例职业性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