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2012-06-17杨巍
杨 巍
(武汉大学 留学生教育学院,武汉 430072)
一、引 言
传统“被”字句(NP被VP)用以表达NP受到VP的处置或影响,NP是受事,VP主要动词是及物动词。而近几年兴起于网络的另类“被××”格式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上都与此截然不同,如“李国福被自杀、毕业生被就业”中,VP“自杀、就业”是不及物动词,NP“李国福、毕业生”是施事角色。目前,这种另类“被××”格式的应用不再局限于网络,已经频繁出现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之上,并被大众广泛接受。本文着眼于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之间的句法差异和句法语义联系,详尽分析该格式的语义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
二、“被××”语义探析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提及,台湾地区在1984年就已经出现了特殊的“被”字句:
(1)那几年的流行语是:“他被江南了……”[1]39-40
1993年10月31日,龙应台在《文汇报》上发表《吵架》一文,讲述了她在北京被人无端辱骂后愤而还击的经历。《中国青年报》1993年11月9日转载该文,将题目改为:
(2)在北京被吵架
例(1)的特殊之处在于VP位置上出现的是一个名词性词语“江南”,例(2)的特殊之处在于VP“吵架”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联系上下文来看,“被江南”大体的意思就是“被当局秘密处置”,可看作一种借代用法,以“江南”借代“江南的遭遇”;而龙应台的“被吵架”可理解为“被迫吵架”。如果这两个理解没有问题的话,我们有理由认为,两例分属不同用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前者符合传统“被”字句要求,只不过是名词作动词用。
这几年流行的“被自杀”、“被就业”等是否可以划归到以上两类中去?从我们搜集到的用例来看,情况要稍微复杂一些。
(一)“(NP)被××”的格式意义
A类:NP做出某种行为或处于某种状态,但并非源自本意。
此类中的很多用例,意义基本等同于“NP被迫××”,“××”为真。“龙应台在北京被吵架”即属此类。再如:
(3)年中请过几次假都被老板驳回了,我这是“被全勤”的,晓得不?(李彤《带薪年假只是一个“传说”》,北方网,2009.9.21)
(4)无奈,于小姐与林先生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亲热”了三分钟。(杨丁《租友回家过年尴尬事:当众“被亲热”》,中国新闻网,2010.2.26)
(5)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央视体育频道几乎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冬奥频道”,全国的体育爱好者全都“被冬奥”,这就有点过了。(张琳《“被冬奥”可怜又可气》,《武汉晨报》,2010.2.26)
类似的还有“被卖淫、被投票、被道歉、被鼓掌”等。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例,NP并未受到胁迫,而是因缺乏必要的知识和信息,或是受到了诱导、蒙骗而做出某种行为或处于某种状态,“××”同样为真。亦可归入A类。例如:
(6)网络时代,新词迭出,目不暇接,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文盲”了。(禅茶《2009最富创意网络流行新词》,百度贴吧,2009.11.18)
(7)消费者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无端“被投保”。(李言《“被小三”陷入爱情泥沼》,维情网,2010.8.16)
(8)“被小三”,是指那些不知情中被人欺骗成为人家小三的男女。(吴丹《消费者“被投保”,招商信诺称退保不退费?》,龙虎网,2011.1.14)
(9)政协委员称自己“被当选”,每次当选都不知情。(张小刚《政协委员称自己“被当选”》,华商网,2010.3.11)
B类:NP被宣称做出某种行为或处于某种状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或并未确定如此。
此类基本等同于“NP被宣布为××”,“××”多为假。“李国福被自杀”、“毕业生被就业”即属此类。再如:
(10)数据称广东CPI降4.2%,网友质疑物价“被下降”。(吴江《数据称广东CPI降4.2% 网友质疑物价“被下降”》,《羊城晚报》,2009.8.12)
(11)平均工资增12.9%,我们的收入“被增长”了吗?(武岩生、袁伟华《平均工资增12.9%我们的收入“被增长”了吗?》,《燕赵都市报》,2009.7.31)
(12)中国,怎么就被G2了?(薄旭《中国,怎么就被G2了?》,《世界知识》2009年第22期,第17-20页)
类似的还有“被失踪”、“被死亡”、“被上岗”、“被中奖”等。
A、B两类由于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差别,具体某个“被××”实例的意义有时必须借助上下文来确定。例如:
(13)我们一致决定,这次我们是败下阵“被结婚”了,可是在生孩子问题上,一定要坚持立场,不能再被动了。(佚名《准婆婆想抱孙子,我无奈被逼婚了》,老人网,2010.3.28)
(14)5年10次被结婚,郭晶晶嫁豪门成了无间道。(《5年10次被结婚 郭晶晶嫁豪门成了无间道》,《北方新报》,2010.2.5)
例(13)说的是当事者被迫结婚,属于A类;例(14)说的是当事者被谣传结婚,属于B类。
(二)“(NP)被××”的内部语义关系
考察以上句例后发现,不管A类还是B类,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一致,可以描述为:
1.NP是××的广义施事
如“消费者投保、物价下降、我们结婚”等。这种语义关系与传统“(NP)被××”中NP是××的受事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2.“被”可看做一种高谓语
“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A类),或作出否定暗示(C类)。
我们以此来验证搜集到的例子,发现绝大多数用例符合以上描述,但也有例外,如:
(15)把千余人的观点强加到十多亿人身上,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又被代表了。(王石川《七成人支持汉字调整?我们又被代表了》,《新文化报》,2009.8.24)
(16)“被感恩”的老师,你不收红包显得不礼貌?(叶祝颐《被感恩的老师不收“红包”显得不礼貌?》,腾讯网,2007.1.8)
(17)网上购物遭遇“被退款”。(付莎《网上购物遭遇“被退款”》,汉网,2007.1.8)
(18)微博女王姚晨遭遇“被拆迁”难题。(《微博女王姚晨遭遇“被拆迁”难题 维权反遭网友质疑》,《南方都市报》,2011.6.28)
以上几例,(15)、(16)属于 B 类,(17)、(18)属于A类,其中NP均为××的受事,与传统“被”字句的内部语义关系相符,惟一不同之处在于“被”字的句法地位——高谓语,形式上则表现为“被”字的重读(传统“被”字句中,重音一般落在××上)。细细考察后又发现,这些句例中的“被”其实身兼两职,一是作为被动标记,一是作为高谓语。
综上,我们可以将另类“被××”格式的内部语义关系最简化地描述为“‘被’+事件”,“被”处于高谓语地位,对事件做出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A类),或作出否定暗示(C类)。至于NP与××的关系,只能说NP为施事的用例居多。
三、“被××”应用情况
(一)多用于标题
从搜集到的语料来看,“被××”被大量用于标题。例如:
(19)铁道部:武广高铁不存在公众“被高速”①深圳电视台2009年12月26日“正午30分”栏目新闻标题。
(20)范迪安“被造假”惹官司(郦亮《范迪安“被造假”惹官司》,《青年报》,2010.2.4)
(21)“被辞职”后得“新生”(《“被辞职”后得“新生”》,《楚天金报》,2009.12.21)
标题里出现了的,正文里未必有,在严肃类时政新闻媒体上尤其如此,例如:
(22)提前“被死亡”②中央电视台2011年7月13日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新闻标题。
(23)人民时评:警惕学术公信力“被下降”(范正伟《人民时评:警惕学术公信力“被下降”》,《人民日报》,2010.1.15)
以上仅作为标题,在(播报)全文中未出现任何“被××”用例。
(二)A类用例少于B类
从格式意义上将“被××”分成A、B两类之后,我们从《羊城晚报》及新华网等三家网络媒体上各选择了一篇有关“被××”现象的综合评论性文章,搜集并分析了其中“被××”的用例(见表1),发现B类的数量明显多于A类。A类用例有“被全勤”等9个;B类用例有“被自杀”等20个。其中,被四大媒体共同列为讨论对象的“被自杀、被就业、被自愿、被增长、被小康”等5个热门条目全部属于B类。
这种运用上的不平衡状况大概是出于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从“被自杀”开始,人们赋予“被××”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质疑某些强势部门的公信力,质疑某种“说法”。新华网“被时代的盘点”电子专刊写道:“为什么有的学校明明是强迫家长交‘慰问金’还非要说是‘自愿’呢?为什么有的单位明明是把员工逼走的还非要说是‘辞职’呢?这或者是为了推卸责任,或者是为了粉饰政绩,总而言之,是为了让世界‘看起来很美’。”百度百科的“被时代”词条如此阐释:“弱势的一方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连定义权也只能任由掌握权力的另一方拿去。心智正常的被说成精神病,被强迫的被说成自愿……只有网民所加的一个‘被’字,可以还给弱者一点点公道,道破他们在强权面前的委屈与无奈。”
既然“被××”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B类自然较之A类用得更为广泛。
第二,网络语言在形式上有一大特点——简洁。A类“被××”基本等同于“被迫××”,替换使用不会损害意义的表达,也不失简洁;而B类则不存在同义而又简洁的表达法。相对而言,B类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而A类用法疑似搭了B类的顺风车,赶时髦。
当然,两类的共性也明显,都是描述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一种弱势的权利受强势权力任意玩弄的被动状态,这是两者并存的原因。
(三)逐渐泛化
另类“被××”流行之初,“××”多由不及物动词充任,像“自杀”、“增长”、“就业”等。由于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创新性繁殖力,人们开始毫无限制地“活用”这一格式。
1.“××”是及物动词
如例(15)的“代表”、例(18)的“拆迁”等。如前所述,此类用例中的“被”字身兼两职。下面一例可看得更清楚:
表1 “被××”格式运用状况
(24)这期“感动中国”分不清是“被感动”还是“‘被’感动”。(杨联康《网民热评感动中国》,山亭公社网,2010.2.18)
一前一后两个“被感动”借助于标点符号区别开来,前者是传统“被”字式,后者属B类。
2.“××”是形容词
(25)百万人住进高尚楼盘?广州人怎样“被高尚”的?(肖余恨《百万人住进高尚楼盘?广州人怎样“被高尚”的》,《信息时报》,2009.9.22)
(26)王璐瑶主持的节目是低俗还是被低俗?(代军《王璐瑶主持的节目是低俗还是被低俗?》,新浪网,2010.1.21)
3.“××”是名词
(27)在谈艾色变的时下,一位普通的村民整整四年“被艾滋”,家人及本人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心理创伤可想而知。(吴志全《四年“被艾滋”,一日“被痊愈”》,广西电视网,2009.8.22)
(28)2010,你被春晚了么?(霍倾城《2010,你被春晚了么?》,天涯社区网,2010.2.21)
(29)今天你被苹果了吗?[6]83
“××”为名词性词语,最有可能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以“被阿凡达”为例:
(30)你“被阿凡达”了吗?(杨易锋《你“被阿凡达”了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2.3)
意为:受到《阿凡达》虚拟的潘多拉星美景的启示,提高了环保意识。
(31)猛片出没,今天你被“阿凡达”了吗?(赵雪《猛片出没,今天你被“阿凡达”了吗》,《时代商报》,2010.1.10)
意为:受《阿凡达》影响,将自己的人像利用软件加工成纳威人形象。
(32)我没看《阿凡达》,也不想“被阿凡达”。(jacky0520《你被“阿凡达”强奸了吗?》,第六感海外华人网,2010.1.17)
意为:受到舆论影响,花大钱走进电影院去看《阿凡达》。
(33)2010年我们中国的文化价值观的确“被阿凡达”了。(小田说事《中国人“被阿凡达”是一次中国影视文化颠覆性的重生》,华龙网,2010.1.11)
意为:中国电影人被《阿凡达》所震撼,对中国影视文化进行反思。
(34)你可能没有时间去看……可是,你无法不“被阿凡达”。(李志起《我们都“被阿凡达”?》,搜狐网,2010.1.15)
意为:当《阿凡达》成为一种热潮的时候,人们无法置身其外。
4.“××”是一般短语
(35)谁被不明真相?谁被一小撮?谁在被说谎?(艾伊华《谁被不明真相?谁被一小撮?谁在被说谎?》,日本看板网,2010.1.20)
(36)公务员“被学习外语”,本能要求还是效能捆绑?(征兵《“被学习外语”,本能要求还是效能捆绑?》千龙网,2009.8.5)
5.“××”是否定短语
(37)涉事老师曾被“不续聘”。(苏燕《深圳3名代课教师称被教育局软禁》,搜狐网,2010.2.9)
(38)身份证在银行“被不存在”。(谭小丽《身份证在银行“被不存在”》,《当代生活报》,2010.2.1)
(39)被请不到假赶不上车。(刘政宁《春运首趟L252次列车车票售罄,上座率仅8%》,人民网,2010.2.1)
6.“被”与“××”之间有插入性成分
(40)统计局长:看到网友说工资被统计数据增长,觉得脸红。(马建堂《统计局长:看到网友说工资被统计数据增长,觉得脸红》,凤凰网,2009.8.22)
(41)霍启刚和郭晶晶两人没问题,两人还为此发表共同声明,他们完全是“被”媒体悔婚。(佚名《“被时代”五名人中招,刘翔郭晶晶白岩松难逃厄运》,华体网,2009.12.16)
(42)如果杨宽生不是自杀而是被自杀,那杨宽生又是被谁所自杀呢?(张宏伟《自杀的湖南武冈副市长杨宽生之妻上书公安部要求重查丈夫死因》,娄底新闻网,2009.12.21)
四、余 论
如今“被××”用例越来越丰富,简直无所不能“被”,但其中很多用例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是“冒牌货”。有的仅仅是在传统的“被”字结构上打个引号。例如:
(43)活人“被死亡”,说明我们的很多政策规定在落实上“被屏蔽”,惠民的途径“被割断”,政策利好“被截留”。(陈宇《“被死亡”与“被活着”》,搜狐网,2009.11.10)
(44)“被网瘾”也许是“被误读”。(洪信良《“被网瘾”也许是“被误读”》,浙江在线网,2009.8.27)
“被屏蔽”、“被割断”、“被截留”是为了呼应“被死亡”而被打上引号,“被误读”则是为了呼应“被网瘾”。
有的“被”字完全属于画蛇添足,但确实能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例如:
(45)这城市留出了足够空间“被散步”吗?(潘奋图、陈勇坚《深圳留出了足够空间“被散步”吗?》,《南方都市报》,2010.2.23)
有的用名词性词语取代了传统的VP,看似很另类,但实际上不过是名词作动词用了,性质没有改变,仍可看作传统“被”字句,如例(1)的“被江南”。再如:
(46)她为了出演《春天的狂想》,最终被某导演潜规则了。(samsara《东亚娱乐圈潜规则大盘点》,新浪网,2006.12.6)
(47)南航网携程网都“被山寨”了。(谭斯亮《南航网携程网都“被山寨”了》,《三湘都市报》,2010.9.15)
“潜规则”的出现比另类“被××”还要早几年,而“山寨”就是模仿和盗版的代名词。
[1]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2]孙朝方.2009,被字蹿红中国[N].羊城晚报,2009-08-13(A4).
[3]“被时代”的盘点[EB/OL].(2009-08-10)[2010-08-30].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9-08/10/content_1183 4629.htm.
[4]被时代[EB/OL].(2011-07-16)[2011-08-10].http://baike.baidu.com/view/2683903.htm.
[5]被时代[EB/OL].(2011-06-29)[2011-07-22].http://www.hudong.com/wiki/%E8%A2%AB%E6%97%B6%E4%BB%A3&prd=button_doc_jinru.
[6]王宁.今天你被苹果了吗[J].山西青年,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