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芍药知母汤拆方的正交t值法实验研究※

2012-06-15鑫李忠汗俞晶华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6期
关键词:知母防风麻黄

杨 鑫李忠汗俞晶华汪 悦*

桂枝芍药知母汤拆方的正交t值法实验研究※

杨 鑫1李忠汗2俞晶华1汪 悦1*

(1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2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方,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为进一步探究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笔者采用正交t值法从抗炎、镇痛两方面药理作用综合考虑,进行了初步的处方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芍、麻黄、制附子、炙甘草为方中主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正交t值法;抗炎;镇痛;拆方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主治风湿历节,方由桂枝、白芍、知母、防风、炙甘草、麻黄、制附子、生姜、白术9味中药组成,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为了寻找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我们将9味中药作为处理因素,采用正交t值法[1]从抗炎、镇痛两方面药理作用综合考虑,进行了初步的处方筛选。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40只,(20±2)g,♀♂各半,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使用合格证:SYXK(苏)2007-0030。

1.2 药物分组及制备方法 中药:第1组:桂枝12g,白芍9g,知母12g,防风12g,炙甘草6g,麻黄6g,制附子10g,生姜15g,白术15g;第2组:桂枝12g,生姜15g,制附子10g;第3组:知母12g,麻黄6g,白术15g;第4组:白芍9g,防风12g,麻黄6g,生姜15g;第5组:知母12g,防风12g,炙甘草6g,制附子10g;第6组:桂枝12g,白芍9g,炙甘草6g,白术15g;第7组:桂枝12g,防风12g,麻黄6g,甘草6g;第8组:白芍9g,防风12g,白术15g,附子10g;第9组:白芍9g,知母12g,甘草6g,生姜15g;第10组:桂枝12g,白芍9g,知母12g,麻黄6g,附子10g;第11组:桂枝12g,知母12g,防风12g,白术15g,生姜15g;第12组:麻黄6g,甘草6g,白术15g,生姜15g,附子10g。中药购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门诊部,剂量参照方剂大辞典。各组药物分别以蒸馏水浸泡1h,旺火煮沸后,文火煎1h,保温2h,滤液并浓缩,配制至浓度为2g•mL-1,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配制。

1.3 实验试剂 冰醋酸,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304101。二甲苯,南京化学试剂厂,批号:990306。

1.4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1.5 实验方法

1.5.1 正交t值法 按照表1,每味药取两个水平,即1水平为用药,2水平为不用药,分成12组(详细分组见药物与制备方法),分别将其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抗炎权数为0.6,镇痛权数为0.4),计算t值,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抗炎镇痛组合。

1.5.2 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醋酸扭体法) 按文献[2]方法,取(20±2)g昆明种小鼠,120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各半。各组按20mL•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0.5%冰醋酸0.2mL/只,观察10min内每组小鼠扭体反应出现的次数,取其平均扭体次数。数值越小表示镇痛作用越强。

1.5.3 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法) 分组方法同上,各组按20mL•kg-1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1h,于一侧耳壳正反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1mL/只,1h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于同一部位用打孔器冲下耳片(直径8~9mm),称重,计算两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数值越小表示抗炎作用越强。

2 结果

见表1。根据表1,白芍、防风、麻黄、炙甘草、白术、制附子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白芍、防风、麻黄、制附子的P值<0.0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具有肯定的抗炎镇痛作用。防风、白术M2<M1,D值为负值,其可能对抗炎镇痛作用的表达具有负面效应。桂枝、知母、生姜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作用不确定。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历节病”、“痹证”等范畴。病程日久,本虚标实,常表现为全身虚寒而局部有热的寒热错杂症候。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祛湿与滋阴清热并用,对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较为适合。本实验结果表明:白芍、麻黄、制附子、炙甘草具有肯定的抗炎镇痛作用,是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表1 各族抗炎镇痛作用

中医认为,麻黄、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芍敛阴荣脉、缓急止痛,甘草甘缓和中,“温”、“和”、“缓”三管齐下,效力尤佳。颇多现代药理研究亦为佐证:麻黄作为对疼痛有效的代表性药物,对体表及运动器官的疼痛有特异性[3]。白芍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血清白介素-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网络趋于平衡有关[4]。制附子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I、L-1β水平从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和消除关节肿胀的作用,改善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5]。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除具有抗炎、镇咳、抗癌作用等作用外,还能诱导小鼠肝微粒体氧化酶,使其含量及活性增加,诱导其自身代谢,对免疫具有调节作用[6]。

实验结果还表明:防风、白术二者的存在对全方抗炎镇痛作用的表达起反作用,而桂枝、生姜、知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中医认为,防风祛风胜湿,白术健脾益气,生姜解表温中,知母清热润燥,这些药物也无直接止痛之作用。桂枝一药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自古为治疗各类痹证之要药,颇多经方亦把桂枝纳为君臣,如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等。亦有相关实验数据支持证明:桂枝挥发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8];桂枝对热致痛小鼠可明显延长其痛阈时间,对小鼠醋酸所致的疼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9]。然而本实验并未体现出桂枝在抗炎镇痛方面的优势,同样的结果亦见于痹痛灵拆方的正交t值法实验研究[10]。陈丽平[11]实验发现,桂枝抗炎作用较弱,但与白芍配伍后,抗炎作用显著增强。即两个药物配伍具有协同作用。现代中药学在阐述桂枝功效时亦多不直接指出其有止痛作用,只是通过配伍才产生止痛效应[12]。

据文献记载[7],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并不仅仅为抗炎镇痛,其亦可通过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组织增生,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AA大鼠原发性足肿胀及继发性关节炎等途径缓解病情。因此,上述未表现出抗炎镇痛作用的药物或许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而发挥疗效,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13],拆方研究众多数学设计模式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与中医药理论脱节,不能清楚地阐述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而且拆方实验药味多、步骤杂、数据繁,可能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差的产生。因此,我们并不能轻易否定某药的作用,有关本实验结果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相符性及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考察及证实。

我们今后将扩大样本数量观察实验结果的重复性,还要从药物间相互的配伍关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进行药效学和临床观察,做好新药开发的前期研究。

[1]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99.

[2]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56.

[3] 翁维良.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1-629.

[4] 李展,陈业强.陈业强教授临证应用白芍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44-46.

[5] 刘建磊,李宝丽.制附子对类风湿关节炎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184-187.

[6] 刘仁俊.浅谈甘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19):74.

[7] 许家骝,罗霄山,张诚光.桂枝芍药知母汤抗风湿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材,2003,26(9):662-664.

[8] 徐世军,沈映君,解宇环.桂枝挥发油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186-189.

[9] 唐伟军,卢新华,周大现.桂枝镇痛效应的药理学研究[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l):14-16.

[10] 李广清,汪悦,夏卫军.痹痛灵拆方的正交t值法实验研究[J].中成药, 2005,27(2):210-211.

[11] 陈丽平.白芍配合桂枝抗炎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 175-176.

[12] 莫新民,雷晓明.关节灵片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2):8-9.

[13] 贾英杰,李小江,张丽丽.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27(8):578-580.

Orthogonal t Value Method to Guizhishaoyaozhimu Decoction Research

Yang Xin1Li Zhonghan2Yu Jinghua1Wang Yue1
(1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M, Nanjing, 210029 China; 2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M, Nanjing, 210029 China)

Guizhishaoyaozhimu decoction is th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and receives curative effect. In orde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ost important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 we use orthogonal t value method to the initial screening from both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and analgesic activit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white peony, ephedra, monkshood and licorice play the major role in the prescription.

Guizhishaoyaozhimu decoction; Orthogonal t value method;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113

1672-2779(2012)-16-0157-02

��苏玲

2012-06-17)

猜你喜欢

知母防风麻黄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大楼的防风攻略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