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正确识别率情况

2012-06-15朱晓静梁小平李军昕刘婷梁念曾王彦杰孙丽莎杜向农吴斌师建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识别率孕产妇妇产科

朱晓静梁小平李军昕刘 婷梁念曾王彦杰孙丽莎杜向农吴 斌师建国△

孕产期是妇女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该时期不仅生理会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情绪障碍[1]。抑郁情绪是围产期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有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10%~ 18%[2]。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3]。如果孕产妇得不到相应的心理干预,就很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症[4],这不仅会严重危害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和行为的发展[5]。因此,探讨孕妇产后抑郁症干预措施,找出疏导孕妇产后抑郁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保证孕产妇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西安市 5家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共 251人,其中医生 122人,护士 129人。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在西安市范围内选择 3家不同等级的妇幼保健院 (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医院 1、医院2、医院 3)和 2家综合性医院 (医院 4、医院 5)妇产科,调查从这 5家医院随机抽取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入院考试的方式来对调查对象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测验;调查员均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卫生人员且都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知识背景。

1.2.3 调查内容 根据卫生部(卫办疾控发[2010]24号)制定的《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和《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问卷》中的调查问卷 6,即产后抑郁症病例分析题,该题的问答题包括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问题 1)、该患者目前最需要补充哪些材料(问题 2)、该患者目前最合适的处理(问题3)。

1.3 统计分析 使用 Excel软件录入数据,应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识别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 果

2.1 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 对于孕产妇产后抑郁症,能正确选择该病例最可能诊断、该病例目前最需要补充材料、该病例目前最合适处理的医护人员总数、总识别率见表 1。

表 1 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情况(总体)

2.2 不同医院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比较 见表 2。不同医院对 3个问题识别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性别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比较 见表 3。不同性别对 3个问题的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3 不同性别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情况比较

2.4 不同职业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率比较见表 4。不同职业对 3个问题识别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4 不同职业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识别情况比较

3 讨 论

妇女从妊娠到分娩要经历一系列巨大的生理变化,并带来心理状态的改变,使其失衡,在围生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它是伴随妊娠发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反应[4]。在陈华、杨丽达等[6-7]文献中均有报道孕产妇抑郁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常姣娥[8]等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最为常见,而且发病率很高。有研究显示,引起产后抑郁的病因主要有精神因素和神经内分泌两方面[9]。

张燕[10]、张松文等[11]报道生女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男婴的产妇,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产妇受传统“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影响 ,使分娩女婴的产妇心理压力太大,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所以生女婴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较高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识别率最高,估计是因为产后抑郁症为妇产科常见产后并发症的缘故,被广大妇产科医护人员所熟知,所以识别率也高;对患者目前最需要补充资料的识别率也较高,因为孕产妇产后抑郁症较为常见,妇产科医护人员也很重视,对其知识掌握较好,所以针对其需要补充的材料也有一定的认识;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处理方式掌握欠佳,可能是抑郁症属精神科疾病,毕竟不属于妇产科医生专业范畴,所以对产后抑郁症的处理方式知之甚少。同时,不同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病例分析题的识别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针对孕产妇会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提高产妇和家属的综合素质,及时注意观察产妇情绪变化,重视心理治疗,准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降低较高的剖宫产率,消除或减缓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 ,可有效防止出现产后抑郁症;同时,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和产科医生、护士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10];妇产科医护人员应重视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处理,对她们关心、适时疏导、解除顾虑,增强其自信心和承受力,对有抑郁倾向的孕产妇要适时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胎儿的健康发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12]。

[1]刘玫玫,张洪梅,陈红燕.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0,28(3):276-277

[2]蒋立春,戴耀华.产科抑郁与儿童发展 [J].国外医学:妇幼健分册,1995,6(1):1-3

[3]郭素芳,陈丽君,鲍月琴,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9):532-533

[4]黄湘源.有效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状况的影响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67-768

[5]张荣莲,陈起燕,李艳华,等.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的探讨 [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231-233

[6]陈华,王雅珍,郑蓉,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 [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45-46

[7]杨丽达,季益富,张刚,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心理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8-299

[8]常姣娥,张蕴景,崔丽侠,等.产后抑郁症患者胎盘激素的变化 [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6):342-344

[9]曲淑光.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 [J].职业与健康,2006,22(12):956-957

[10]张燕,张阳秋.200例分娩前后妇女心理状态研究 [J].四川医学,2005,26(10):1084-1086

[11]张松文.生男生女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J].中国妇幼保健,1995,10(2):101

[12]胡绍敏,金小芳,龚群道.不同年代孕产妇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11-1113

猜你喜欢

识别率孕产妇妇产科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基于真耳分析的助听器配戴者言语可懂度指数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低通滤波言语测试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提升高速公路MTC二次抓拍车牌识别率方案研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