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流动对小城镇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2012-06-14焦成焕黄福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落后地区乡镇企业中西部

焦成焕,黄福江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444)

小城镇是指规模不及大城市,但是具有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并且拥有一定规模的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为大部分从事非农业生产或服务的人群所集居的社区,它主要包括国家已经批准设镇的建制镇和尚未设镇的相对发达的农村集镇。小城镇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是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聚集的有效形式,是摆脱比较落后状况的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小城镇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这不仅形成了中国小城镇发展差异性的初始条件,也造成了小城镇发展事实上的差距。袁中金、杨朝辉(2004)的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中心镇经济总量是中部的2 倍、西部的4 倍;东部地区中心镇经济发展水平是中部的2.5 倍、西部的3.5 倍。更为严重的现实是:东、中、西部地区中心镇的投资强度差距更大,东部地区中心镇是中部的4 倍、西部的近5 倍。根据刘铮(2006)的研究可以发现,2009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分别落后于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7.2、17.3 和2.9个百分点[1]。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资本的可获得性,即资本流入和聚集的程度。现实中,资本流动和聚集程度的差异必然造成小城镇发展及城镇化率的差异。也就是说,中国国内资本流动的差异性是导致小城镇发展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中国资本流动的渠道及差异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市场机制在资本要素的空间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资本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直接投资等渠道进行跨地区流动。

1.财政转移支付渠道。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的配置和流动更多地体现市场的需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政府在资本配置中似乎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作用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从量上来看,中国中西部地区区域资本形成的1/3 以上是由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东部地区区域资本形成的1/4 略多一点是由财政转移支付实现的[2]。

从地区结构来看,财政转移支付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沿海富裕地区向中西部落后地区转移。郭金龙、王宏伟(2003)测算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情况,他们指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以税收返还的形式实现的[2]。东部地区的税收上缴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而言,东部有相当数量的财政收入上缴到中央财政。而每年中西部地区都获得了大量的中央财政补贴,其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这表明东部地区的资金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动。1999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显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东部地区占比为23.33%、中部地区为34.89%、西部地区为41.78%,西部是东部的1.8 倍。

2.金融机构渠道。在金融机构渠道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可以表现在区域资金吸纳和运用能力的差异上,具体地讲,就是银行存款和贷款、银行间同业拆入和拆出、银行资金的汇入和汇出。银行存款、银行同业拆入和银行资金资金汇入表现为区域资金的吸纳能力,而银行贷款、银行同业拆出和银行资金汇出则表示资金的运用能力。郭金龙、王宏伟[2](2003),王小鲁、樊纲[3](2004),严浩坤(2008)等研究发现,银行金融机构存贷资金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严重不平衡,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都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与此同时,由于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税收政策等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吸引了较多的信贷资本,也引起信贷资本更多地流向经济发达、回报率和风险较小的东部地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大额资金流动渠道,使得资金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和顺畅。由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又是资本在市场机制引导下横向流动的重要渠道[2]。曾康霖等(2006)计算的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基本上是资金的净融出方,中西部地区则是资金的净融入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8年)》显示,在各金融机构贷款方面,东部地区占66.04%、中部地区占17.21%、西部地区占16.75%,差距巨大,并且东部占比一直在增加,中西部一直在减小。

3.资本市场渠道。资本市场的融资情况同样反映了资金在不同区域的流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证券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所引起的资本流动的比重逐年增加,大量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流入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完善,资本市场融资的地区结构极不平衡,东高西低的格局非常明显。据曾康霖等(2006)的统计,2000—2003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分别为2058.90 亿元、564.95亿元、507.94 亿元和246.11 亿元,东部地区融资总额远远大于其他地区,这表明资金通过资本市场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此外,有关数据还显示,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在证券一级市场的融资比重分别为:84.82%、3.14%、12.04%,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4.直接投资渠道。直接投资也是资本流动的直接表现,它既包括中国企业的跨区域直接投资,又包含外商企业投资。中国企业的跨区域直接投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大型企业进行的。这类投资的一般区域多是资源所在地,而且投资金额巨大。例如,2006年首钢宜昌高磷铁矿项目投资总额达到80 亿元人民币以上。此外,跨区域直接投资还有一部分是民间投资,虽然这部分资本流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小,但是在追逐高利润动机的驱使下,调动内地资本到东部沿海开发地区投资也成为资本流动的一个渠道。

在资本流动中,外商直接投资只是表现为增量上的流动,而不是既定存量下的区域资本流动。中国东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和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从而吸引了进入中国的绝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外资在全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向东部地区倾斜的现象,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1年)》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金,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省份都达到500 亿以上,广东、江苏则高达2 000 亿以上。西部大部分省份在100 亿以下。西藏、青海、宁夏甚至在10 亿以下。

综上所述,以资本市场渠道、直接投资渠道为主的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和以财政转移支付渠道及某种金融渠道为主的政府主导的资本流动构成了现今中国资本流动的主要表现,而且这两个主渠道所呈现的资本流动方向也各不相同。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本流动是从获取利润的角度出发,主要流向东部地区。这种流动改善了资本的配置效率,带动了经济增长,但是也扩大了地区间的差距。这个差别如果长期保持下去,将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缩小地区差距。相反,以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资本流动试图缩小地区差距,并受到过去财政分配格局惯性的影响,较多地照顾西部地区。但是,东西部地区的增长率仍然存在明显差异[3]。资本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差距,必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成长带来影响。

二、资本流动与中国小城镇发展差异性关系分析

资本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其作用更为突出,资本的充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能力。正是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可能对区域发展及区域内小城镇发展差距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的资本流动是实现资本要素再配置以及由资本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是由各个地区资本利润率的差异决定的,而资本利润率的不同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高,资本利润率的差异也越大,由此可见区域间的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1]。

从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来看,区域间资本流动实质上是生产要素在某些经济变量发生变化的再配置过程。区域资本流动不仅对自身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劳动力、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流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资本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的发展模式。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区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种效应:一是增量和存量调整效应;二是渗透效应;三是示范效应。资本流入通过这三种效应增加了当地生产要素供给的数量,提高了要素供给的质量,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提高了资源的再配置效应。同时,这一过程不断自我强化,形成正反馈机制,使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一直保持下去。产业集聚引起区域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利润率提高,进而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流入,形成外来资本的本地聚集,导致资本供给增加,形成资本流入的循环累积效应。与此同时,产业聚集的规模经济效应引致同一产业的区域聚集,产生地方化经济效应,促进区域工业化进程,这也促进了区域内小城镇的发展。而落后区域由于资本利润率低,引起资本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本身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供应不足,进而产生相反的贫困恶性循环效应,使区域经济更加落后,也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最终扩大了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差距。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东部地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及较高的资本利润率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资本流入的持续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其区域内的小城镇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外部环境相对较差,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资本利润率相对低下,这导致资本从该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加之资本规模效应不足,中西部地区在经济中也面临着资本短缺的困难局面,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使得小城镇发展举步维艰。

下面我们以乡镇企业为样本就资本流动对小城镇发展影响进行数量分析,并用各地区乡镇企业产值的平均增加值表示小城镇的经济增长,它可以进一步反映小城镇发展水平。

首先,从各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平均增加值,及其中西部与东部企业产值平均增加值之比看地区之间的差异(见表1)。

从乡镇企业产值平均增加值看,东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2 倍左右、西部地区的4 倍左右。这说明就乡镇企业平均增加值的绝对差距来看还是很大的。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部、西部和东部的差距都经历了一个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过程,应该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用在乡镇企业方面有所显现,而且是从2005年开始显现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值的变异系数V。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表1 1998—2009年中国各地区乡镇企业平均增加值及其比较

表2 1998—2009年中国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平均增加值差异表

从变异系数的时序数列看,1998—2009年,变异系数呈现倒“U”型;1998—2005年,东西部乡镇企业平均增加值的差异是一路上扬,之后逐步下降。

对比表1 和表2 我们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流动性差异较大的年份,乡镇企业发展的差异性也较大,并且资本流动差异性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差异性趋势基本一致。大量的资本从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促进了东部地区小城镇中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加大了资本在本地区的集聚程度,形成良性循环。而资本从中、西部地区的流出,却导致中、西部地区小城镇中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不仅阻碍其发展,也形成恶性循环。这种资本流动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差异性,进而从侧面反映出区域资本流动差异对小城镇发展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三、缩小中国小城镇发展差异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资本流动和小城镇发展差异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国东、中、西部所存在的地区差距,使得资本不断向东部地区流动和集中,而这种流动和集中又放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这也势必造成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发展存在差距,并使不同地区小城镇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在现阶段中国资源有限和存在地方利益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主导促使资本流动自我调整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小城镇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现阶段应该形成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逐渐向市场主导过渡的政策机制。

1.加大政府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要解决落后地区小城镇发展中的恶性循环,政府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力度,推动这些地区小城镇经济跳出这一恶性循环。因此,(1)应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客观因素公平分配财政转移支付,打破现行的既得利益分配格局,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2)积极发挥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应用财政转移支付支持落后地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为落后地区小城镇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上面的分析可见,2005年以后西部地区银行贷款迅速上升,基本上与引进资本数量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反映出小城镇差距的缩小。为了更好地引导资金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可以对不同地区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以确保投向落后地区的资金留在当地,进而为当地经济及小城镇发展提供必要资金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落后地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再贴现率;(2)对落后地区采取不同的利率水平;(3)限制商业银行将落后地区的信贷资金转出;(4)继续增设专门的中西部开发银行,为中西部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

3.积极培育和发展中西部小城镇的资本市场。上面的分析中,表1 已经表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小城镇发展有极强的相关性。要解决落后地区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恶性循环,缩小其与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差距,就必须重视资本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发展:(1)通过扶持资源型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相对落后地区乡镇企业的上市规模;(2)努力壮大相对落后地区的资本市场主体,加强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从而建立起开发欠发达地区的资本投入机制,降低资本流动的成本。

[1]刘铮.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J].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管理世界,2003,(7):45.

[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4.

猜你喜欢

落后地区乡镇企业中西部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落后地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落后地区教育要注意培养家长的素质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