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长期临床随访

2012-06-13张忠民付忠泉尹刚辉陈建庭金大地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胸椎植骨入路

张忠民,付忠泉,尹刚辉,陈建庭,金大地

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 %,位居首位,胸椎结核又占脊椎结核的30.6 %~60%。胸椎结核合并广泛的椎旁及他处流注脓肿是其重要的临床特征。由于胸椎为生理性后弯,毗邻心脏、胸腔大血管、肺脏等重要脏器,且胸腔内为负压,这些独特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胸椎手术的难度大、并发症多。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 年4 月~2010 年4 月收治的107 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术后和远期并发症的原因及疗效,进一步分析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1997 年4 月~2010 年4 月收治的胸椎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常规摄胸部X 线片排除粟粒性肺结核,术前痰涂片及培养排除开放性肺结核; ②术前影像学资料结合病理诊断或诊断性治疗有效作为诊断依据; ③X 线片、CT 和MRI 等影像学资料完善者; ④结核手术术后≥1 年者。

本组107 例患者,男59 例,女48 例;年龄为8~72 岁,平均42 岁。病灶位于上段胸椎者10 例,中段胸椎者46 例,下段胸椎者51 例。结核病灶累及1 个椎体者64 例,2 个椎体者21 例,≥3 个椎体者22 例。按照脊柱结核发生部位分为椎体结核95例,附件结核9 例,椎体和附件结核3 例。术前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 神经功能分级标准[1]:A 级3 例,B 级11例,C 级12 例,D 级13 例,E 级68 例。患者均行X线、CT 及MRI 检查。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时机

术前经营养支持和四联(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 联合化疗2~3 周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37.5℃,血红蛋白>90 g/L,血沉≤60 mm/h时实施手术。若合并完全截瘫、神经症状短期内逐渐加重时应尽早实施手术。

1.2.2 手术方式

局部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影响病灶彻底清除的主要因素是切口的显露,因此手术切口要做到充分。术者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充分评估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认真设计切口显露途径。①对于T1椎体结核可按照颈椎前路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②T2~4脊柱结核行正中开胸“L”形切口; ③T5~10椎体结核行开胸入路或经胸肋胸膜外入路,若病灶局限,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④胸腰段可选择肾形入路;⑤部分胸椎仅累及附件行后方入路; ⑥部分胸椎结核因一期前路较难固定或合并后凸畸形前路较难矫正,可考虑行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1.2.3 局部病灶清除

尽可能做到彻底清除脓肿、坏死组织及死骨,创造一个相对理想的植骨床,要重点把握:①充分引流出脓液,特别要注意间隔脓肿、相邻脓肿的引流; ②刮与切相结合,把坏死的椎间盘、终板和骨组织切除,脓肿壁以及部分洞穴内的坏死组织反复用刮匙刮除一切坏死的物质,直至创面点状出血; ③擦拭,对于特别大的冷脓肿壁,可用干纱布反复擦拭,这对去除脓苔、部分坏死组织特别有效; ④加压冲洗创面,本院常规应用3%双氧水、0.5%洗必泰溶液和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创面,以降低局部的细菌量。

1.2.4 内固定选择

相对于T10~12,其他胸椎连接于胸廓,稳定性较好,手术患者并非都要内固定。对于椎体及椎间盘破坏程度较轻、脊柱稳定性好者,选择单纯病灶清除和/或植骨融合。若椎体破坏程度重、单纯植骨不能确保脊柱稳定性者,予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

1.2.5 植骨材料选择

对于病灶清除后造成的骨缺损,本研究首选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对于植骨床较长、患者不同意取自体髂骨者可选择切除的肋骨作为植骨材料。

1.2.6 术后处理

术后48~72 h 拔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者在日引流量<50 mL 后尝试夹闭引流管,无不适后拔除。对于无截瘫患者术后1 周左右佩戴支具外固定保护下床活动,外固定保护约3 周; 对于截瘫患者,视其神经功能安排相应的康复锻炼。术后按照既定的化疗方法继续服药,并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及肝肾功能,按照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

2 结 果

2.1 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出现气胸3 例、血胸2 例,乳糜胸1 例,血气胸2~3 周未经处理或通过穿刺(1 例) 而逐渐吸收消失。出现皮肤窦道1 例,通过换药或清创9 周内愈合。

2.2 随访结果

89 例获得1.0~13.8 年随访,,平均7.6 年,18例失访,随访率83.18%,失访率16.82%。87 例达到了临床治愈,2 例复发,治愈率97.75%,复发率2.25%。2 例复发患者中,1 例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扩大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通过内固定物重建胸椎稳定性并调整化疗方案而治愈;1 例因擅自停药导致复发而出现植骨延迟愈合,调整化疗方案后在术后9 个月后逐渐愈合。

术后3~6 个月复查胸椎X 线片示植骨块轮廓不清,骨痂形成;病灶骨缺损减小,上下椎体的骨痂向缺损处长入。CT 检查示植骨块与其负重区骨痂形成,骨小梁通过。植自体髂骨者平均融合时间为3.6 个月;植肋骨者平均融合时间为4.8 个月。

术后内固定断裂2 例,螺钉松动3 例。5 例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均发生在T10~12;4 例发生在年龄>60 岁的老年患者,1 例为儿童。

末次随访时3 例术前ASIA 分级A 级中的1 例恢复到B 级,1 例恢复到C 级,1 例无改善;11 例B 级中4 例恢复到C 级,4 例恢复到D 级,3 例无改善;12例C 级中5 例恢复到D 级,6 恢复到E 级,1 例失随访;13 例D 级中11 例恢复到E 级,2 例失随访。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图1 典型患者影像学资料Fig.1 Radiologic data of a typical patient

3 讨 论

3.1 胸椎结核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随着脊柱结核外科技术的成熟,其疗效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出现复发或迁延不愈,文献[2]报道不愈合率、复发率为1.28%~25%,根据本院临床资料显示复发率约为2.25%。脊柱结核术后迁延不愈和复发的可能原因有[3-7]:①不规范的化疗方案; ②耐药菌株的出现; ③病灶清除不彻底,残留死骨、脓肿及周围肉芽组织等; ④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后未重建;⑤遵医嘱性差,化疗药物引起食欲不佳导致负氮平衡等。2 例复发患者均因擅自停药而导致复发;1 例培养呈多发耐药性,通过手术清创病灶、植骨后治愈;1 例通过调整化疗方案,严格按照标准化疗方案用药治愈。

3.2 手术入路选择

各段胸椎因为毗邻结构不同,手术入路选择也具有明显差异。对于T1椎体结核,可以采取颈椎前路方式进行,可适当切除部分胸骨,以便显露。T1,2椎体位置较深,为前弯转变为后弯的交界处,故置入内置物时要注意预弯钢板,避免内置物与椎体不匹配。对于T2~4节段,大部分病变侵犯椎体、前面紧邻纵膈、位于主动脉弓之上,因此该部位需考虑正中开胸入路,采用“L”形切口方能显露病变区、清除病灶。T5~10椎体病变,通常可有较多手术入路,例如肋横突切除、侧前方入路,肋骨切除开胸入路及胸膜外入路等,均能较好完成病灶清除,并根据病灶清除范围及骨缺损进行植骨,根据稳定性进行内固定物放置,重建稳定性。且该节段为胸腔镜下开展病灶清除的主要适应证节段,根据病灶侵犯范围,采取左或右侧入路。T10以下的节段为膈肌附着区,且为胸腹交界部位,因此较好的显露方式为经胸腹膜外显露进行病灶清除。对于后凸畸形较严重、难以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进行矫形的病例,或前路病灶清除难以完成固定的病例,可考虑联合后路进行内固定或同时矫正畸形。

3.3 内固定放置

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广为接受,且在脊柱结核外科干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内固定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植骨块脱落、塌陷以及吸收,有利于早期病灶稳定及早期愈合[8]。文献[8-9]报道内固定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多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后造成脊柱不稳定者; ②脊柱结核抗结核药治疗有效、椎体破坏与塌陷严重,必须以植骨来修复缺损和恢复椎体高度,单纯植骨不稳定者;③三柱均破坏的脊柱结核;④角度较大或有进展趋势的成角(侧凸或后凸) 畸形需矫形者。最重要的一条即是脊柱稳定性的严重破坏、单纯植骨仍不稳定者或有明显不稳定趋势者。

胸椎结核因其具有胸廓的稳定作用,胸椎相对于颈椎、腰椎的活动范围也明显较少,其依赖内固定重建稳定性的程度相对较低。根据本研究资料显示,内固定螺钉和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较多发生在胸腰段,而单纯上段胸椎、中段胸椎发生率较低。植骨塌陷也较多发生在胸腰段,为较多应力集中在胸腰椎所引起,充分证明了胸椎的稳定性,通常1 或2 个节段的病灶清除后通过植入三面皮质髂骨即可获得局部稳定。因此,对于上中段胸椎,可考虑减少内固定物的使用,仅进行病灶清除、取自体骨植骨融合。

3.4 神经功能恢复

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为:①术前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时间;②手术过程中减压是否充分;③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配合情况等。其中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主要由损害的程度及时间来决定。通常ASIA 分级为A 级和B 级的患者虽神经功能可以有不同程度恢复,但均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而C 及和D 级的患者大部分能恢复正常。伴发神经功能损害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不仅包括病灶的彻底清除、局部病灶的稳定,同时也包括神经的充分减压。手术减压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残留致压因素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通常考虑脊柱结核破坏椎体,脓肿进入椎管,大部分压迫来自脊髓前方,因此前路减压较后路更充分,一般考虑前路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个别附件结核除外。预防脊柱结核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途径是早发现、早手术治疗,手术充分的减压,术后合理有效的与制动相结合的康复训练。

[1]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injury patients[M].Chicago: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1992.

[2]Turgut M.Spinal tuberculosis(Pott’s disease)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surgical management,and outcome.A survey study on 694 patients[J].Neurosurg Rev,2001,24 (1) :8-13.

[3]Rafailidis PI,Avramopoulos I,Sapkas G,et al.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us spondylodiscitis:need for aggressive management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J].J Infect,2006,52(2) :e35-37.

[4]金大地.化疗和外科干预并重,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水平[J].中华骨科杂,2005,25(2) :65-67.

[5]Parthasarathy R,Sriram K,Santha T,et al.Short-course chemo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A comparison between ambulant treatment and radical surgery--ten-year repor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9,81(3) :464-471.

[6]Anon.Emerge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extensive resistance to second-line drugs[J].Ann Pharmacother,2006,40(5) :1007-1008.

[7]林羽.科学务实,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结核诊疗水平[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2) :709-711.

[8]唐焕章,徐皓,符臣学,等.前路一期病变椎体切除并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3) :208-211.

[9]阮狄克,何勍,沈根标.病灶彻底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脊柱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 :28-30.

[10]王自立,杨伟宇,金卫东,等.病变椎体部分切除、髂骨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2) :716-719.

猜你喜欢

胸椎植骨入路
胸椎脊索瘤1例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