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顾欣

2012-06-10林越陵

档案与建设 2012年4期
关键词:演艺音乐会江苏省

林越陵

(江苏省档案局,南京,210008)

顾欣,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获得者,第九届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数次获得者,201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曾任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顾欣是江苏省文化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我们征集他的个人档案资料收入省档案馆保存。得知消息后,顾欣很高兴,嘱咐省演艺集团的人员积极配合。于是,我们陆续收到了关于顾欣的档案资料: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的照片、演出的剧照、赴国外学习交流的资料、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的光盘、参与演出歌剧的光盘等等。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从档案资料里渐渐了解他,也渐渐开始关注他。

常常看到他坐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委席上,这个评委席他从2000年坐到现在,一坐就是六届。评判、打分精准科学,显示了一个著名音乐家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一年,在比赛结束时,代表评委对整个大赛作工作总结的居然是他,着实让我惊讶。要知道,坐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席上的个个都是在中国文化艺术界声名显赫且大多身居皇城根儿的重量级人物,怎么会选中偏居江南一隅的顾欣?倒要看看他怎么表现。但见顾评委气定神闲地面对全国观众,用男高音极富磁性的声音开始总结,从组织活动的意义、参赛选手的代表性和表现、评委们发现声乐人才的喜悦等等一一道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点评,专业、精彩、干脆、利落,话音落定,满堂喝彩。我不知道他是否即兴之作,反正我没有看到他照本宣科。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会在一众重量级人物中选择他来作总结,人家那可是不仅会唱,还会总结概括,那水平还真不一般。

又听说,由顾欣出任总经理,开全国综合性表演艺术团体改革先河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整体转企改制大获成功。顾欣率领他的团队在体制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理念指导下,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一改以往只重创作的做法,确定以演出为中心,从“获奖”转“市场”,变作品为产品。顾欣长袖善舞,把过去闲着、等着、靠着(闲着没事,等着演出,靠着政府)的那些剧团搞得是风生水起,忙得是不亦乐乎。他倡导的“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成功典范。江苏省演艺集团连续两年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 强”。2010年,仅昆剧院就演出644 场,几乎是全国其他昆剧院团全部演出场次的总和,演出收入达607 万元,演出场次和收入分别是转企改制前的6 倍和10 倍。这不仅仅是盘活了一个剧团,往大了说,那可是把昆曲这个国宝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啊。

现如今,江苏省演艺集团已经是全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团体,拥有11 个院团(涵盖12 个艺术种类),1 个舞美中心,1 个演艺学院,5 个剧场。拥有17 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21 位文华奖个人类奖项获得者,27 位艺术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集团的收入、效益和资本均实现翻番。这场华丽的转身使顾欣的头衔由歌唱家顾欣、官员顾欣,又增加了一个改革者顾欣。随着演艺集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收集的档案资料里,反映省演艺集团改革成果的各种艺术作品便由无到有,由少至多地积累了起来。昆剧《1699·桃花扇》、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歌舞音画《茉莉花》、爱之旅合唱团的音乐会《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又听说,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中央领导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顾欣进京了。文化部把京城文艺团体率先转企改制的改革任务交给了他。2010年1月,他出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由久负盛名的国家歌舞团之一——中国东方歌舞团深化改革、转企改制成立的国有独资的文化产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也许,不断转变身份,不断挑战自我的顾欣真是一员福将,改制不足一年,集团的演出场次、演出总收入等都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2010年5月,东方演艺集团成功入围由中宣部牵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评选活动,成为第二届中国文化企业30 强之一,顾欣也因此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看着演职员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的“我要干、抢着干”景象,顾欣笑了,他不用再为那些演员、演奏员无事可干发愁了。过去曾想离开的那些“角儿”们不想走了不说,以前已经走了的人比如成方圆、阚丽君等,也主动要求归队了。艺术家所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激情、活力和竞争力,一笔笔描绘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新面貌。对于东方的未来,顾欣踌躇满志,要以股份制改造为主题,以打造文化产业为核心,全力进军“创业板”。他要让中国东方从“国家队”迈向“世界杯”,让金字招牌焕发应有的光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顾欣又会多一个头衔——上市公司董事长。

还听说,顾欣客串指挥了。我原本对于什么跨界啦、客串啦挺不屑的。在我看来,不是人人都能玩这么一把的,尤其是指挥,那可不是一般人随便舞两下就可以的。可面对顾欣,我真不敢妄加指责。他的长袖善舞,他不停地华丽转身,他不断变换的头衔角色,让我充满了好奇。从接收的档案资料里,我看到了顾欣指挥江苏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身影,手执指挥棒的顾欣虽不及小泽征尔的流畅和神韵,却也是激情飞扬,演绎精准,华丽潇洒。前不久,江苏省演艺集团第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演出是江苏“爱之旅”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担任指挥的正是顾欣。于是,我坐进紫金大剧院的观众席上,欣赏了这场音乐会,也欣赏了顾欣的风采。那天晚上的顾欣,没有拿指挥棒,一双手忽而左右舞动,柔美如风飘过、云舒卷,丝丝情怀,流淌入心;忽而上下翻舞,遒劲如山在吼,水咆哮,气势磅礴,豪迈不羁。后来,当我拿到这场音乐会的光盘时,还看到舞台上的顾欣与演员们交流互动的画面。每当演绎到曲目的关键节点,或是需要转折、或是需要重点表现,他会以一个歌者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眼神、表情、手式甚或是他擅长的歌唱来提示着演员们更加精准地诠释。我想,面对这样的指挥,站在舞台上的演员们内心一定是愉悦的、享受的,因为这位指挥用他的音乐素养引领着演员们向演绎完美的音乐境界攀升。

欣赏到这样的音乐会的观众也是愉悦的。我一直认为,音乐会现场是高雅而彬彬有礼的,台上台下的互动表现在一曲终了,观众给予掌声表示欣赏、祝贺、感谢。可这场音乐会不是,应该说不仅仅是。每当顾欣出场,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把掌声送上,听得出那掌声不是礼节性的,而是如朋友般地发自内心的。而每次,站在台上的顾欣总是微笑着高举双手向大家示意,然后深深地弯腰鞠躬,面对观众席上经久不息的掌声,顾欣垂手伫立,静静地看着大家,这一垂也成为舞台一景,直到掌声平息。其实我知道,站在台上的顾欣眼里除了灯光看不到其他,可他的眼神表情却像是在与老朋友交流,没有表演,更多默契,亲切自然。而后,他转过身,同样举起双手,不同的是掌心向下,压下演员们的掌声,演出才可以正常进行。当演唱到《乌苏里船歌》时,他配合舞台演员造型,居然盘腿席地而坐地指挥,这种不合乎“国际大牌”的举动让全场观众笑了起来。一曲终了,两个女演员起身走向顾欣,一人拉着顾欣的一只手,顾欣便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一跃而起,脸上呈现了一抹俏皮的微笑。我敢说,这样温馨随性的小插曲只会出现在这样的音乐会上,也许不合国际惯例,却透着亲和力和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于顾欣的魅力。

演出结束了。可观众却不让站在舞台中央的顾欣离开。大家齐声高喊:“顾总,来一个。顾总,来一个。”顾欣看着大家,指指自己:“要我唱吗?”“是。”台上台下全都笑了。于是,已经十分疲惫的顾欣演唱了两首歌曲,这才让大家在一片“顾总,我们爱你”的喊声中渐渐离去。

这场音乐会,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顾欣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这不同于一般的明星和粉丝的关系,更多了那种亲朋好友的亲和与会意。一般的粉丝追星其实更多的是只看到明星光鲜的舞台形象,对于许多灯光背面的东西却不得而知。可那天的情形不同,从观众们高喊的“顾总”声中可以知道,很多人了解顾欣,熟悉顾欣,也许许多人就是文化圈里的。远距离地观赏说爱你,不足为奇,可近距离的了解却依然说爱你,那一定缘于个人魅力了。那天所见所闻让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细想想,顾欣值得人们敬重、佩服。他领导的改革,让古老的文化遗产获得了新的生机,让许许多多有着“角儿”、“星儿”梦想的演员们焕发艺术青春,梦想成真,也让文化艺术舞台呈现了勃勃的生机,更是给观众们奉献了一台台丰富多彩的精神大餐,装点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世界。

如今,江苏省演艺集团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经过十年发展和七年体制机制改革,江苏省演艺集团已成为全国大型综合性演艺类文化集团,取得了收入翻番、效益翻番、资本翻番的成绩,三度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 强”,三度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并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等荣誉。他们带着改革的成果进京演出,让茉莉花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时飘散。 而长袖善舞的顾欣,依然在歌唱家、指挥家、改革者、董事长等不同的角色间展示着不同的风采。我相信,每一个精彩的角色,每一次华丽的转身,都会沉淀在他的个人档案资料里,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猜你喜欢

演艺音乐会江苏省
搞砸的音乐会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江苏省交通图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失败的音乐会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