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2012-06-10毛鹂鹂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4

档案与建设 2012年4期
关键词:绣品苏绣针法

毛鹂鹂(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4)

苏绣是以苏州、吴县一带为生产中心的江苏刺绣,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绣衣而豹裘者”的记载。三国时,吴国赵夫人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时誉为“针绝”。虎丘塔出土的“刺绣经袱”实物,显示了五代至宋初的苏州刺绣技艺。南宋刻制的《平江图》中有“滚绣坊”、“绣线坊”、“绣锦坊”、“绣衣坊”等街巷,反映了苏绣行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苏绣发展的全盛期,明代大学士王鏊编的《姑苏志》说:“精细、雅洁称苏州绣”。清代苏州更被称为“绣市”,绣庄林立。近代以来,苏绣技艺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创造了“仿真绣”的“绣圣”沈寿、创造了“乱针绣”的刺绣艺术家杨守玉等。

苏州民间刺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品种有:香包、扇袋、眼镜袋、团扇、绣帽、肚兜、枕顶、帐沿等30 多个品种。绣品图案寓意吉祥,色彩鲜艳,针法多样,装饰性强,显现出浓郁的苏州文化习俗和地方气息。苏州宫廷刺绣包括书画、挂屏、靠垫、围幛、衣服之类,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风格。在技巧上具有平、齐、细、密、匀、光、和、顺的传统特点。

1986年10月,苏州市政府在景德路的明代大学士王鏊祠堂旧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其地与苏州刺绣研究所相邻,后接名园环秀山庄,占地670 平方米。王鏊祠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祠堂建筑,1980年曾全面整修。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头门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遗构,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坤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檐柱和山面各柱加高脚石櫍,明间和次间廊栏、金柱、背柱皆以木櫍。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十一界13.84 米,高7.66 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窗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櫍。石础雕饰各异,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桁。脊桁,坐斗,缀山雾云,饰抱梁云,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作为展示苏绣历史和精品的一个重要窗口,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馆内保存有自汉代至今的绣品200 余件。其中,西汉、五代、北宋出土的绣品和明、清绣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苏州虎丘塔等地出土的苏绣绣片、经帙、褡裢等日用品(部分为复制品)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苏州制作的明代万历皇帝的缂丝衮服,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威势不凡。明孝靖皇后的刺绣“百子衣”、清乾隆皇帝朝服的复制品都是馆藏珍品。此外,17 世纪著名刺绣艺术家韩希孟的刺绣册页,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的仿真绣原作《济公图》、《秋声》,现代发展起来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异针法绣等作品,均有收藏。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本着保护、继承、发扬优秀苏绣文化的目的,经过整理、梳编,精选历代刺绣欣赏品、日用品百余件对外展出,期求引起刺绣爱好者的兴趣、共鸣,以便促进相互交流与研究。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主题陈列有民间刺绣艺术、宫廷刺绣艺术两部分,其中包括唐宋元明清时期包经书的经袱、明代的群鹿图、松鼠葡萄轴、服饰、日用小件等历代民间刺绣品,明清时期皇帝、皇后的朝袍等宫廷日用品。馆内辟有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素有“神针”美称的刺绣艺术家沈寿的刺绣杰作。其代表作《意大利皇后像》、《耶稣像》,先后在1915年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奖。此外,陈列品还有齐针绣、戮纱盘金绣、平金、编金、织金等各种针法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下面选取几个重要展品与读者朋友们一起欣赏。

1.《姑苏繁华图》绣卷:年代为现代,绣面长400 厘米,宽33 厘米。原画作又名《盛世滋生图》,系清代著名画家徐杨所画。卷面表现了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灵岩到虎丘山“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把当时苏州的繁荣街市、嘉庆场面、耕织渔牧、演戏卖艺、院考宣旨等历史风情,均绣入画面。绣面中工商店铺的陈设、行销货物的品种、街衢衙署的布局、民间习俗的情形、工具器械的形象,均忠于原作,无不与文史记载吻合。仅绣面上的各种人物,就有2700 余人。绣卷由工艺美术家李娥英带领14 名艺人负责绣制,历时半载。运用的针法有套针、滚针、打子、斜缠等10 余种,各种色线500 多种。最远处的云彩,将一根丝线劈成四十八分之一的细丝绣制而成。表现了苏绣的卓越技艺水平,且具有精细、雅洁的独特风格。

2.《秦淮胜迹图》绣卷:年代为现代,绣面长1730 厘米,宽38 厘米,《秦淮胜迹图》全卷描绘金陵(今南京)东南秦淮河两岸的繁荣。秦淮之盛,明清最为其时,两岸画栋雕梁,绮窗朱户,桥畔周围商铺如林,灯影通宵,孔庙鼓乐阵阵,香烟缭绕,河中桨声喧闹,十里长街行人接踵,车马拥道,茶舍酒肆林立,店铺货物丰盛,若逢上元、中秋佳节则火树银花,乐声箫鼓,鱼龙纷沓,赏心悦目。《秦淮胜迹图》绣卷把秦淮河两岸繁华景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全卷绣面进入最高潮的是最后以“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情画意结尾。苏绣艺人在刺绣运针配色艺术设计上进行了反复研究探索,采用300多种色线,散套、滚针、施针等10 多种针法精心绣制,是一幅苏绣长卷的佳作。

3.刺绣寿屏:年代为清代,该花鸟寿屏一堂共计12 幅, 现展出的是其中的8幅。其构图寓意长寿、吉庆,层次清晰,技巧熟练,装饰性强,为古代祝寿时礼品。运用了平套、缠针、抢针、擞和针等针法。

4.《白猫戏螳螂》:年代为现代,规格尺寸为长35 厘米,宽48 厘米,是苏州双面绣中的佼佼者。绣品以生动逼真的形象,纤细的绣工著称。绣猫最主要是要细致地表现小猫耳、鼻、嘴、眼睛等细致部位,细微处见真功夫。小猫的眼睛用26 种不同颜色的丝线镶色绣成,小猫的毛丝由虚到实,由浅入深,层层施绣。该绣品在国外展出时被誉为“东方明珠”。

5.《写意牡丹花》:年代为现代,规格尺寸为长155 厘米,宽80 厘米。原作是写意国画,画面上娇艳的牡丹与墨色的枝叶交相辉映,色泽秀丽和谐,江南秀美飘逸的情调溢于言表。经过苏绣艺人以针代笔的艺术再创造,大胆运用了细乱结合绣法线条粗细交叉、善于镶色的特点,虚实衬托的艺术手法,注意色与色之间的参差和渗透,从而增强原作墨韵的浑和度,整幅作品丰满中见层次,大气中见细腻,色彩丰富,层次感强,是苏绣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

绣品苏绣针法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