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陵状元文化传承现状调查及思考

2012-06-10杨小东曾维涛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庐陵状元本科生

■杨小东 曾维涛

一、研究源起

江西吉安市古称庐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长河中,孕育了自身灿烂的地域文化——庐陵文化,主要体现为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等等。著名历史学家周道书教授在2001年4月回吉安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概括了庐陵文化的主要特征:“其内涵博大精深,其表现优美典雅,其精神刚正义烈”。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则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类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他的灵魂,对于一种文化来说,民族是他的载体。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传承,便没有文化的进步,更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在任何时刻,割断文化的历史纽带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地域文化集中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面貌,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纽带作用。在新时期,地域文化的传承,对于保留文化的多元性,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文化的个性化本土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边缘化,庐陵文化也不例外。本文以当地青年对庐陵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为切入点,分析了影响庐陵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现状和问题——基于庐陵文化在当地青年一代中传承的调查

为调研庐陵地区的状元文化在当地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和传承,笔者在吉安抽样挑选了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和井冈山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为800人,其中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生各200人。

(一)状元相关知识的了解

状元,是我国科举考试制度出现后所产生的特有名词,我国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出自唐朝高祖武德五年,最后一位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的刘春霖。当今社会把各行各业的顶级人才也称为“状元”,现代社会中的“状元”更多的是一种美誉,一种称谓。

为了调查青年一代的学生对科举状元知识的了解,问卷设计了8道题目。从8个题目的调查结果数据(见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的调查中,初中学生没有一个选择正确答案,高中学生选对正确答案的有90%,大专学生选对正确答案的有76%,而本科学生选对正确答案的只有58%。在对“你了解本县状元的事迹吗”的调查中,50%左右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选择了“一般”这个答案,而47%的本科生选择“不知道”。在对“你能说出一个以上本县古代状元吗”的调查中,有80%左右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选择“能”,55%的本科生选择“不能”。在“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本县状元的”调查中,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大多选择了“书籍/刊物”,占到40%左右,接下来是“长辈介绍”和“网络”,而本科生较为平均,主要集中在“书籍/刊物”、“网络”和“其他”。在“对讲述本县古代状元事迹的文献”的调查中,60%以上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表示“部分看过”,本科生中只有34%“部分看过”。在“你知道去年的本县高考状元吗”的调查中,82%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回答“知道”,大专生只有44%“知道”,而本科生竟有81%“不知道”。在“你们学校会经常提到近几年的高考状元吗”的调查中,90%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回答“有”,64%的大专生答“有”,44%的本科生回答“有”。在“你想当一名高考状元吗”的调查中,初中生回答想当状元的最多,达到84%,其他类学生回答想当的比例差不多。

表1 “状元知识”情况比较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对于科举制度基本情况的不了解在于他们的年龄偏小,接触和了解的课外知识有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知识的拓展,他们对于古代科举制度和状元概念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对于本县状元知识的了解,本科生中一半左右的学生的回答是“不了解”和“不知道”,这是因为本科生的生源来源广泛,很多学生是从其他省市和地区考入本地学校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则不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就从自己的长辈、老师、朋友或从书籍上听到和看到了大量有关本县状元的故事和知识。

表2 “状元文化”情况比较

(二)状元文化

在中国儒家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壮”的传统观念下,状元不仅成为广大士人学子所追逐的目标,同时也成为市井百姓所仰慕和钦羡的对象。在这种氛围中,社会自然而然地会出现一种尊崇状元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为状元文化。

表2主要是从对状元文化的理解、现状、传承、保护等方面,在吉安地区对初中生、高中生、大专生和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

通过对表2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状元文化吗”的调查中,高中生和大专生答“知道”的最多,占到45%左右,其次是初中生,为31%,而本科生只有18%。在“对状元文化及精神的了解”的调查中,50%左右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表示从课外书上看过,55%的本科生回答“难以判断”。在“对状元文化的现状,你认为”的调查中,50%左右学生认为还有影响。在“你认为状元文化对本县的文化影响”的调查中,认为影响很大的是初中生,其次是大专生、高中生、本科生。

在“你认为状元文化属于具有中国特色元素的一种文化吗”的调查中,6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是,但选“不是”的本科生占了最大比例,达40%。在“你认为状元文化有传承与保护的必要吗”的调查中,60%以上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都表示非常“有”,但是本科生只有40%表示“有”,并且22%表示“没有”。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由于年龄的原因和阅历的关系,初中生对状元文化的概念知道的不多,一半左右的学生对状元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外书,他们认为状元文化对现状有影响,对本县的文化还有些作用,值得传承和保护。高中生和大专生一样,几乎100%的学生来源于吉安地区,他们在通往高考的道路上不断感受老师和家长的宣讲,所以在每一项上的比例都略高于初中生。本科生的状况就不同于前面三类学生,不但有四分之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状元文化,而且对状元文化的了解、现状和传承,甚至有一半以上学生的答案是无兴趣、难以判断、不是很大、很难说或难以判断这些模糊答案。这是因为井冈山大学的招生生源范围分布在全国各地。

(三)庐陵文化

通过一代又一代吉安人的创造、积淀、传递,形成了今天的庐陵文化。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宗教文化、儒家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和商贾文化。从古至今,庐陵地方历来重视教育,素有“江西理学在吉安”之说。笔者在此主要想调查青年一代对庐陵地区儒家文化的了解,由此设计了表3中的6个选择题。

表3 “庐陵知识”情况比较

表3主要调查对庐陵的文化和知识的了解,在这份调查项目中,问卷所设计的第一个题目是“你知道吉安又名庐陵吗?”,90%以上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都选择了“知道”,本科生68%选“知道”,这种差距的产生仍然在于初中生、高中生和大专生的生源属于吉安地区,接下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阶段学生对庐陵文化的了解,我们分别从状元、戏剧、书院和民风、民俗方面设计了5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在“下面哪些状元属于庐陵地区”的调查中,答案“文天祥”和“欧阳修”居于首位,其次是“杨万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在于这三位状元的祖籍都是吉安,且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经常读到文天祥、欧阳修和杨万里的文章,这批学生又大部分都是吉安本地人,对这些状元自然较为熟悉,因此能选对部分正确答案。

在“下面哪个书院不属于庐陵地区”的调查中,能选对正确答案“白鹿洞书院”的高中生最多,在其数据中占到63%,大专生最差,只有3%的学生填对了正确答案。

在“你看过吉水采茶戏《状元与乞丐》吗”的调查中,总体学生中75%以上都表示没看过。这可能是由于现在的文化偏重电视、电影和网络,忽视了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

在“有关庐陵文化的民风、民俗,你听说过哪些”的调查中,初中生和高中生选吉安“文塔”的最多,其次是文天祥拜马山,而大专生和本科生选得最多的是文天祥拜马山,其次是吉安“文塔”。其间的差异不言而喻,初中生和高中生成长于吉安地区,从小就对本地区的古建筑耳熏目染,而大专生和本科生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来源于外省或本省的其他地区。

在“下面哪些语句是描绘庐陵地区的状元文化的”的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能选对一两个答案。这是一道多选题,相比较初中生、专科生和本科生,能选对全部正确答案的高中生有30人之多,这也说明了庐陵状元文化对当地文化教育的深刻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庐陵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既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又不免让人担忧。首先,大部分当地青年对庐陵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但是了解的程度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没有抓住庐陵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次,当地青年相比其他地区的年轻人而言对庐陵文化有更强的归属感,但是对庐陵文化认同并不强烈,缺乏信心,对庐陵文化的前途并不看好,并随着年纪增长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最后,庐陵文化旧的表现形式和传承途径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并非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阻碍了文化的顺利传承。

三、原因剖析:影响庐陵文化传承的几个因素

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庐陵文化传承的现状,笔者认为影响庐陵文化传承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了庐陵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是与地域的封闭性密切相关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文化有趋同的倾向,经济全球化也给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第二,近代以来,吉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文化影响力下降,从而削弱了当地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削弱了当地人传承庐陵文化的动力。

第三,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庐陵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宣传还不到位,对年轻人缺乏相关的教育,没有为庐陵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当地政府对庐陵文化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对庐陵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对庐陵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没有真正把握住庐陵文化的精髓,对其中的封建残留和积极成分没有很好地辨析,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庐陵文化的误解,不利于庐陵文化的传承。

第五,庐陵地区部分县市文化文物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意识比较淡薄,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城市非常重视历史上的名人贤士,并且着力打造名人品牌,引发名人效应,相比之下,庐陵地区部分地方的状元文化保护工作可谓相形见绌。

第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多还停留在文件上,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传承激励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基层开展工作难,这些都严重困扰着状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普遍存在概念不清、家底不清的情况。

四、对策建议

文化多元不仅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事实,而且被认为是促进人类繁荣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受到推崇和赞扬。状元文化伴随着具有“中国第五项发明”美誉的科举制度应运而生,是有着浓郁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庐陵状元文化有着“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的历史积淀,是我国状元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笔者认为,保护和传承具有庐陵特色的状元文化是地域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保护和传承状元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文化教育演变发展的轨迹,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结合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庐陵状元文化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网络宣传和引导,在学校、社区及相关网站开设一些有关状元文化的专栏,采用主题鲜明的诗歌、对联、笑话、漫画等形式鲜活的宣传方法。挖掘并保护庐陵儒家文化古迹和遗址,结合儒家的道德教育,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这些文化遗址参观和学习。

第二,修订中小学必修课教材,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从儒家学说立德、立言、立学三方面入手,从小陶冶年轻人的思想和性情。充分发挥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命题时加大儒家文化经典理论考核,特别是有关庐陵状元知识点的考核。

第三,加大对状元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要鼓励各类文化单位及专家学者加强对状元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状元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失毁坏。

第四,要做好状元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工作。状元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在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要注重状元文化的开发利用,应当全方位、多手段地开发状元文化遗产的价值,使状元文化遗产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开发人文旅游景观、地方文化的人文瑰宝和颇具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等方面作出贡献。

五、小结

总之,庐陵文化作为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千百年来庐陵人的劳动和智慧,对其进行传承不论是对当地人民还是对我们整个民族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庐陵文化的传承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年轻人对庐陵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不够,需要当地政府和群众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庐陵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有其优秀的部分,也有封建残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原则。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庐陵状元本科生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赞庐陵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