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治疗交接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
2012-06-09沈铖姬施英英
沈铖姬,施英英,鲁 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心内科介入治疗开展以来,为使介入治疗前后各项护理工作有序、完整地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确保介入治疗患者的安全,本院心内科根据介入治疗特点自行设计介入治疗交接记录单(以下简称交接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
1.1 设计 根据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1],结合心内科介入治疗特点,自行设计交接单,治疗前后病区与导管室的交接内容见表1。
表1 介入治疗患者交接记录单
1.2 应用 介入治疗前病区责任护士将交接单内容逐项检查核对并填写,确认后签名,如有异常情况或特殊交班填写在备注栏内,填写后将该单夹入病历与患者一起送至导管室。患者进入导管室,导管室护士迎接患者,按照交接单内容逐项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如有不符情况及时向所属科室反馈,并在备注栏内填写实际情况。介入治疗结束后,导管室护士按交接单内容逐项填写,签名后夹入病历,由工人将病历和治疗患者一起送回病房,病房护士核对患者情况,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名,如有不符情况则及时与导管室护士电话沟通,并在备注栏内注明实际情况,必要时导管室护士前往病房当面交接。
2 效果评价
查阅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未用交接单)、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用交接单)介入治疗病历248份、236份,护理措施漏项见表2。
表2 实施交接单前后护理漏项情况
3 体 会
3.1 使用交接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交接班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护理治疗不间断的必要措施[2]。各项制度完善,科室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可提高护理质量[3]。交接单的使用使介入治疗前后的工作更加具体化、规范化,能按列表内容逐项实施,并在检查核对后签名,且经过了第2者核对,使治疗前后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了漏项的发生,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使护理活动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达到了优质护理的目标[4],提高了护理质量。
3.2 交接单使用便于管理部门对质量的检查随着医患纠纷的日益增多,医疗、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5]。交接单涵盖了对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全身情况交接、物品交接,记录简单清楚,责任人签名。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可随时抽调审核[6],对发现的问题,可明确护理差错的责任人,同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介入治疗交接质量的有效控制。
[1]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3-67.
[2]赵立华,张晓华,刘红.规范交接班细节管理[J].中国医药论坛,2007,5(3):108—109.
[3]倪乐丹.加拿大渥太华医院手术室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05,4(4):316—317.
[4]姜桂艳,田风华,赵金艳,等.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6.
[5]蔡春花.二级医院综合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9):49-51.
[6]汪巧萍,贾忠.手术安全核对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95—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