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阳高山红菜薹主要病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2012-06-06焦忠久矫振彪聂启军朱凤娟邱正明

长江蔬菜 2012年1期
关键词:菜薹高山种类

焦忠久 矫振彪 聂启军 朱凤娟 邱正明

本栏目特约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低、降雨量丰富、紫外线辐射强等,使得高山红菜薹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平原地区有差异。高山红菜薹主要病害有6种,虫害有11种,病毒病及有些害虫只在低海拔发生,随着海拔升高,病虫害种类逐渐减少。

高山蔬菜是指在高山优良的生态条件下,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独特的自然冷凉气候条件生产的天然反季节商品蔬菜。高山蔬菜在弥补城市蔬菜淡季市场、促进高山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推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取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红菜薹 (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purpurea Hort.2n=2x=20)又名紫菜薹、红油菜薹、油菜薹、红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的一个变种。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中部,是我国特有的蔬菜,主要在平原地区栽培。由于红菜薹口感甚佳,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食用红菜薹,目前,红菜薹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高产优质冬季蔬菜。夏季平原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大、病虫害多,因而夏季在平原地区很难种出商品薹。为此,将红菜薹移到高山地区种植。

长阳高山蔬菜种植始于1987年,当时县委县政府利用高山与平原的自然温差,以火烧坪镇为样板引导农民建设高山蔬菜基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县现有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33万hm2,年产鲜菜60万t,产值4.5亿元。其中,海拔1 200 m以上主要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萝卜、甘蓝等。但是,蔬菜种植品种单一、茬口模式集中、连作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高山蔬菜增效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间断性的“菜贱伤农”现象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07年起,湖北省蔬菜研究所在长阳火烧坪和资丘2个乡镇共5个海拔点进行了红菜薹试种试验,研究红菜薹在高山地区的栽培措施。但对于高山红菜薹的病虫害种类尚未见报道,2010-2011年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了高山地区红菜薹病虫害种类调查试验,以期为高山地区红菜薹的病虫害防治及优质红菜薹生产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2010-2011年作者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和资丘2个乡镇共计5个海拔点的试验地开展红菜薹病虫害种类调查,采用定点与随机调查、实地调查与农户采访相结合的方法,每10天调查1次,每次采集一定数量的病虫害标本带回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病虫害防治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山红菜薹主要病害种类

采集田间发病植株带回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病虫害防治实验室,通过镜检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病害病原[2]。对于在显微镜下一时难以鉴定的,通过分离培养纯化致病菌,或者对纯化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确定病害病原,最终确定红菜薹主要病害有6种(表1)。苗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成株期主要是芸薹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寄生霜霉真菌引起的霜霉病、芸薹根肿菌引起的根肿病、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引起的软腐病以及未知种类的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从表1分析发现,高山红菜薹在不同海拔发生的病害种类总体差异不显著,黑斑病、软腐病、霜霉病、根肿病、立枯病在各海拔均有发生,但病毒病只在低海拔有发生。

2.2 高山红菜薹主要害虫种类

采集田间害虫带回湖北省高山蔬菜试验站病虫害防治实验室,通过镜检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害虫种类[2~4]。对于在解剖镜下一时难以鉴定的幼虫,通过人工饲养使其化蛹、羽化直至变为成虫,然后鉴定羽化的成虫,或将采集到的害虫标本用无水乙醇浸泡,带回武汉做分子鉴定。最终确定红菜薹主要害虫有11种,如表2所示。

从表2分析发现,有5种害虫在各海拔均有发生,分别是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豌豆彩潜蝇、蚜虫(主要为萝卜蚜、甘蓝蚜等);有3种害虫仅在海拔1 200 m以下发生,分别为菜蝽、横纹菜蝽及1种未知叶甲;有2种叶甲在海拔800 m以下发生,但是发生的种类有别,400 m主要是四斑萤叶甲,800 m主要是二斑萤叶甲;大猿叶甲仅在400 m海拔有发现。

2.3 高山红菜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综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通过防治蚜虫、菜蝽等害虫,防止病毒病的发生;通过防治黄曲条跳甲等叶甲的幼虫,防止软腐病的发生。

①农业防治 a.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原菌及越冬成虫。采收后,及时清除红菜薹病残体,不给病原菌和害虫留越冬场所;中耕除草,消灭害虫越冬越夏场所。

表1 高山红菜薹主要病害种类

表2 高山红菜薹主要虫害种类

b.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源。红菜薹收获后,及时深翻田地,把在地下越冬的害虫翻到地面,利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将其杀死。

c.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结构,发现病株及时带出田块。

d.选用抗病、抗虫品种。

e.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②物理防治 a.黄板诱杀。利用蚜虫对黄色具有趋性的特点,在田间挂黄板诱杀蚜虫,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b.灯光诱杀。利用小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大田内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可以有效减少落卵量。

c.性引诱剂诱杀。把性诱剂放在诱芯里,利用诱捕器诱捕小菜蛾。

d.防虫网育苗。防治蚜虫、叶甲类害虫、菜蝽类害虫。

e.温汤浸种。50℃温水浸种25 min。

③生物防治 a.保护自然天敌,如食蚜蝇、草蛉、赤眼蜂、小菜蛾绒茧蜂、潜蝇茧蜂等。

b.使用生物农药,如Bt制剂、核型多角体病毒、植物源杀虫剂等。

④化学防治 a.地下害虫。移栽前每667 m2沟施3%辛硫磷颗粒剂2~3 kg,与30 kg细土混匀使用;移栽后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300 kg灌根,在浇水时一起使用。

b.地上害虫。选用1%苦参碱醇溶液8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100倍液、3%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c.种子消毒。用种子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

d.真菌性病害。用70%锰锌·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液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e.细菌性病害。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200倍液防治。

f.病毒病。用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剂800倍液防治,但应该以防治蚜虫、菜蝽等害虫为主。

3 小结与讨论

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甘蓝等是当地高山蔬菜的主栽品种,连作障碍问题突出,因而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红菜薹为十字花科蔬菜,因而也会受到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病虫害为害;红菜薹在高山上种植时间尚短,种植经验尤其是病虫害防治经验缺乏,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了解少;红菜薹移入高山种植后,对环境适应需要一段时间,非常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红菜薹在平原地区的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其病虫害种类研究的比较清楚,主要有立枯病、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根肿病、病毒病、炭疽病、白锈病、黑腐病、细菌性叶斑病、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螟、蚜虫类、黄曲条跳甲、菜蝽、斑须蝽、稻绿蝽、大猿叶甲、小猿叶甲、油菜蚤跳甲、大青叶蝉、豌豆彩潜蝇、短额负蝗等[4,5]。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山红菜薹所处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夏季气温低、降雨量丰富、紫外线辐射强等,这样就造就了高山红菜薹病虫害与平原地区发生种类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山红菜薹病虫害种类少,尤其是随着海拔升高,病虫害种类逐渐减少。这可能是海拔升高,一系列生态因子发生变化的缘故。

本文采用定点调查与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010-2011年在长阳高山蔬菜主产区5个海拔共计25个点调查高山红菜薹病虫害种类发生情况,每隔10天调查1次。高山红菜薹和其他种类的蔬菜栽培在同一田块,昆虫又有寡食性和多食性之分,因而尽管采用这样的调查方式,仍未彻底调查清楚高山红菜薹病虫害种类,尚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邱正明,肖长惜.生态型高山蔬菜可持续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技术出版社,2008.

[2]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等.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害原色图鉴[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

[3]望勇,邓耀华,司升云.黄曲条跳甲和猿叶甲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5(4):36.

[4]吕文彦,娄国强.十字花科蔬菜常见害虫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长江蔬菜,2009(12):27-28.

[5]陈先雄.红菜薹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长江蔬菜,2004(1):32-33.

猜你喜欢

菜薹高山种类
家乡的蕻菜薹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高山从何而来?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镜头像差的种类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