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2012-06-05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王风华

财会通讯 2012年1期
关键词: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宋 欣 王风华

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和探究一直是企业界及会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明确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并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分析和确认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框架,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化。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均衡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既考虑了投资者的利益,又兼顾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全面结合被认为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最为密切的理论框架。

一、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框架

根据弗里曼的观点,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消费者、媒体及其他相关利益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笔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确定为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政府的责任。如图1所示:

(一)对投资者的责任 本文所指的投资者是广义的投资者,既包括企业的股东,又包括企业的债权人。在宏观经济环境日趋激烈的氛围下,财务的持续稳定和市场前景的开阔不仅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为企业回报投资者提供丰富物质基础。因此,企业对投资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加强企业管控能力,稳定产品市场份额;发展特色优势,促进产品研发,合理配置资源;改善企业治理,降低营运成本;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披露报告,提升信息披露可信度;构建全方位、宽领域与投资者沟通的平台,保证投资者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对消费者的责任 本文所指的消费者,既包括购买企业产品、提供服务的现实的消费者,又包括潜在的消费者。企业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向消费者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可度和需求度越高,企业就越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信誉,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产品生产价值,具体应做到: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安全,塑造良好的服务品质,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改善产品性能,以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为目标;尊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知情权,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努力营造消费者价值的最大化。

(三)对政府的责任 政府有责任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检查和监督,一般通过法律形式对其进行约束,同时,国家的税收体制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觉维护,因此企业对相关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对政府承担的责任包括: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法接受政府的检查、监督,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对政府规定的举措有效落实;及时缴纳各项税金,不偷税、逃税、骗税和非法避税;大力弘扬良好商业道德和道德规范,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坚决抵制商业贿赂,自觉承担政府规定的各项义务,保证企业责任的有效履行。

(四)对员工的责任 高道德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的人才储备战略是其持续发展和成功的保证,为提高竞争力,企业应切实保障和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该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其义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及完善的福利体系;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对员工平等友善,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构建相对和谐的劳动关系;尊重员工基本权利,珍视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杜绝歧视;加强员工职业培训,不断补充知识、发展能力、转变观念,使员工与企业的价值观相融合,创造竞争平台,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对社区的责任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着社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大量财富的获得也来源于社区,因此,企业应从道德层面担负起更宽广的社会责任,以回馈社区;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也可以使企业获得良好声誉,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企业对社区承担的责任包括:对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及突发性灾害所引起的需要帮助的对象,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伸出援助之手,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出适当反应;积极进行社区福利建设,利用产品和服务特色促进社区繁荣发展;及时缴纳税款,增强企业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弘扬和培育良好社会公德。

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由于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目的不同,内容不同,为了确保信息需求者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企业有责任向信息需求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以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一)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财务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投资者有责任和义务了解企业相关情况。投资者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分配、资金流动情况;投资者资本投入所反映的企业的获利能力、发展水平、风险程度;企业的偿债能力,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管理理念、经营战略、管理机制及企业的整体形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由于虚假交易增多,售后服务有待加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售后品质和安全。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而且必须是伦理实体,要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向消费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消费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要包括: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监控程度、改善产品性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产品广告宣传的投入比例、与消费者的沟通平台及消费者的满意度。

(三)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需要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状况合理把握,以便制定准确有效的调控措施,保证社会高效运转。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包括:企业在资源节约和消耗方面的情况、对节能产品的研制和灾难治理的投入;企业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缴纳职工保险基金的情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及在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表现;按国家标准对各项税金的缴纳情况。

(四)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员工把企业视为自身发展的平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和培育,因此员工不仅关心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情况,如员工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企业对劳动法的履行情况、对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情况。而且,为追求长远发展,员工也高度重视企业的业绩水平、环保投入、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以及对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和修正过程。

(五)社区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的生存及发展与社区息息相关,企业对社区福利投资情况、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以及社区环境的保护都对社区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社区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包括:企业为节约资源而发生的必要支出、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为改善社区环境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企业为达到工业垃圾废弃物及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标准而发生的治理费用。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设计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运用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进行揭露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起点,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挑战性,它作为信息披露的行动指南,应保证信息披露方式、内容与使用者目标的一致性。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其需求与意愿。因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提供给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以便于使用者掌握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及由此引发的正面、负面影响,并对企业进行评价和监督,提高经济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使得国民经济从微观到宏观达到健康运转和持续有效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遵循的原则是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要求。为达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保证构建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合理有效。国际会计界和企业界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视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所遵循的原则也应该与企业财务会计遵循的原则基本相同,部分对财务会计适用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社会责任会计,根据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反映的信息和披露状况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的比较重要的原则有:客观真实原则、充分揭示原则、一致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利益相关者不仅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更重视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履行情况,而社会责任会计则在披露会计信息时着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原则的指引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企业盲目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与不满。因此,针对职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企业在披露中应至少包括: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各档工资包含的职工人数,以及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数额;职工技术教育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及职工文化生活费用;企业对职工工作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延长职工日工作量和在节假日加班是否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予合理的奖励或补偿。

(2)企业在环保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普通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形成了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环境破坏严重的发展方式,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针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针对环境问题,企业在披露中应包括:企业对“三废”的处理情况;企业对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所付出的费用,参与地球荒漠化和应对全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对环境污染所涉及的诉讼案及处罚情况。

(3)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近几年企业生产事故频发,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针对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企业在披露中应包括:企业在安全方面投入的固定资产的份额;企业针对生产安全制定的规章制度,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找出应对措施;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所支付的费用;企业在设计生产安全方面所支付的赔偿及诉讼金额。

(4)企业在社会贡献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从社会得到的权利和依法尽的义务之间并不平衡,作为伦理实体,企业有责任回报社会为其所做的贡献。针对企业社会贡献方面的问题,企业在披露中应包括:企业依法缴纳的各项税金费用;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企业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的捐赠数额;企业在其他重大方面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捐赠数额。

除上述四个方面外,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和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对本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以提升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表中的项目均用货币计量,而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的用货币计量,有的需要通过文字叙述来反映。目前很多企业采取在财务报告中补充内容披露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此法并不全面,因此,应打破传统的编制常规,在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时,采用文字叙述、表格等多种表现形式。对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企业应优先考虑采用货币计量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转为以文字表述的方法进行披露。常见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文字叙述方法、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方法、编制增值表方法、编制社会责任年度综合报告等。

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设计,目的在于增强企业自主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意识,大力落实和推进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发展。因此,要在不断总结和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汲取精华,总结教训,同时要结合本国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分析,最终形成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披露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问题的解决,是社会责任信息体系建立的重要前提,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重大战略推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和谐发展。

[1]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当代财经》2005年第6期。

[2]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7期。

[3]谢良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回顾、综述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