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视角下皖北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与皖北经济发展
2012-06-04芮世春王永富
芮世春 王永富
摘要:针对当前皖北工业园区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皖北发展;产业集群;工业园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及沿淮的寿县、霍邱、凤阳、明光、定远等五个县(市),总面积41 870.08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0%;总人口2 817.6万人,占全省的42%,地上有粮、地下有煤,完全可以用地大物博来加以形容。在皖北周边区域的苏北、河南和鲁南快速发展之时,皖北各地却长期落后。其共性原因是工业化进程滞后和服务业落后。认识是一致的,关键是如何做到皖北工业化提速和服务业的提升。
一、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当产业集中在特定区域持续增长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先进的附属产业和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产生改进铁路公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因此,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政府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皖北地区是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煤炭、农业基地,富含煤炭和粮食等农副产品。所以,省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煤炭产业集群和以粮食为基础的加工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作为提升皖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 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皖北煤炭资源丰富。安徽煤炭保有储量是246亿吨,华东第1位,其中99%赋存于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做强做大煤炭深加工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煤炭深加工产业集群。
2. 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1)皖北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皖北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该区域有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正因为气候适宜,粮食充足,生存较易,所以皖北历来都是人口稠密地区,皖北的人口要占到全省的近一半。
(2)农产品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有效的发展战略是鼓励那些具有最大总联系效应的产业优先发展,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张而产生引致投资,从而使整个产业都得到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农产品深加工业是粮食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地区总联系效应最大的行业。以粮食加工业为例,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这将带动粮食作物种植地区农业的发展,扩大粮食市场,增加粮农的收入;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还需要先进的机器设备,这又刺激了机械、电力和电子产品的需求;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作为原材料,用于精深加工,又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这又将带动运输、贸易、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因此,发展以粮食为基础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不仅仅局限于能够推动粮食等农副产品种植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对农副产品等宝贵生物资源的利用,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 工业园区是快速有效实施地方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集群效应得到发挥的第一条件是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性。由于工业园区具有基础设施配套、综合功能互补、行政运行高效和投资成本低的优势,已成为加快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同时,产业聚集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得园区企业得以共享由规模经济衍生的各种资源。专业化的分工和产业联系的邻近,使供应商与客户的沟通更加便捷,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还可衍生出新的产业,使园区内的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协作更加密切,也就能提高集聚度,更加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 当前皖北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当前皖北由于没有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不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忽视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和资源结构,忽视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定位,盲目贪多求新,过于追求数量和速度,致使园区产业和区域资源特色不相适应,工业园区只是各类企业的简单扎堆地。因此,不但不能产生集群效应,反而相互争夺资源和区位优势,阻碍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
2. 园区内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层次低,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园区招商引资时,见商就招、见资就引,不从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注重企业自身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不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引进一些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造成园区内产业结构层次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
3.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商品的集散、人员的往来,需要交通的强力支持。皖北近些年的交通状态较之从前是有了很大的改观。随着亳阜、合淮阜、泗许高速宿州段的相继建成通车,皖北基本建成了“四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2009年的718公里,特别是泗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进一步打通了皖北地区的东向出口,缩短了与长三角地区的距离。在铁路网方面,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等多条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随着京沪高铁以及沿线城市高铁站的建设,商杭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即将启动建设,快速铁路网也将覆盖皖北各市,其中开工建设的宿州至淮安铁路,既是一条煤炭外运通道,也是一条促进皖北、苏北两地经济和资源整合的“发展通道”,必将进一步提升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此外,阜阳机场的重新复航,也大大提升了阜阳及周边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但是与苏北、鲁南、豫东比,皖北的交通无论密度还是人均值均远远小于他们。皖北多年来发展慢与交通的落后就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仍然存在着县乡道路建设滞后,路况差、等级低、断头路多,交通不便,三级以下的公路占到皖北的九成以上等问题。
4. 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保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单位能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2010年,皖北工业园区单位GDP能耗、SO2排放、COD排放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0%、26%、100%,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4%。
(2)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工业园区污水的排放导致皖北境内淮河干流水质65%左右存在不同程度污染,28.6%的水质重度污染。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同时也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氟化物超标现象普遍。
(3)挖煤会造成大量优质良田塌陷。据调查,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3亩,预计淮北煤矿今后还要塌陷12万亩,许多村庄可能出现农田全部塌完,变成无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
三、 促进皖北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重视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突出园区特色发展。依托皖北地区煤炭资源优势,以系列化、专用化、精细化为发展方向,引进相关配套产业。
(1)重点建设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淮南工业园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和煤制天然气等项目。
(2)建设以煤焦化、煤电化产品为主的淮北煤化工工业园基地,以临涣煤焦电化项目和南坪精细化工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和焦炉气制甲醇等焦化下游产品,进一步拉长煤—焦—化产业链条。
(3)建设亳州涡阳煤化工工业园,开发生产乙二醇、三聚氰胺、甲醇、二甲醚、聚甲醛等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
依托皖北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工业园,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以粮油、畜禽产品、水产品、果蔬等深加工为重点,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
在打造特色过程中要彰显竞争力,明确园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时,制定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同类或相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企业进驻,不断承接和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并补偿性地迁移出一些非相关企业,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在园区形成产业集聚。
2. 建立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业集群是一种聚集经济,但是,聚集不是目的,要素的聚集是为了商品的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作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会堆积在园区狭小的空间,商品的使用价值都难以实现,企业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工业园区要发展产业集群,建立合理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对降低园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促进集群内产品和服务与市场的对接,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将起着基础性作用。
(1)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加快推动阜新高速、蚌淮高速、济祁高速等建设,完善高速公路连接线,形成内联外接、联网成片的高速公路网。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升级,推进101、306、307等省道改线,完善衔接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的干线公路,加快形成城际之间、城镇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快速连接。
(2)提升铁路运输功能。加快京福高铁、合蚌客运专线、阜阳—六安、宿州—淮安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漯阜铁路复线电化及淮南、阜淮、水蚌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推动宿州—淮北—徐州城际铁路、宿亳铁路、淮海铁路亳州—蚌埠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3)完善内河运输网络。整治淮河航道,重点推进泥河、新汴河、浍河等航道规划建设,加快涡河、茨淮新河等航道整治。
(4)完善航空机场网络布局。大力提升阜阳机场通航能力,积极推进蚌埠民航机场和亳州民航机场的建设。
3.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发展。转型发展,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功夫,在可持续发展上作文章。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皖北作为我省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意义。
(1)围绕优势产业的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突破,全面推进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各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减少物料能量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目标;着力推进生态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能源投入。比如,为实现煤炭的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可以利用洗选煤后剩下的煤矸石和煤泥建成电厂,既能消耗煤矸石和煤泥,又能发电;立足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建设煤矸石砖厂。以煤矸石为原料,通过粉制加工、高压挤坯、自然焙烧,制成空心纯矸石砖块,达到无辐射、无污染的标准,实现“变废为宝”,每年消耗了煤矸石,节省了煤炭。
(2)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项目,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比如,工业园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可以经过预存、厌氧处理、气压沸腾、药物杀菌、循环净化等几个工序得到处理,使其并实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后可以用于洗煤、地面消防、洒水、绿化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农业园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形成种植、养殖、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一体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以推进循环经济、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环境信息公开,促进皖北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战炤磊.基于集群视角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现代管理科学,2012,(3).
2. 杨保军.品牌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应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许家伟、乔家君、李小建.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以河南省前孔场村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1,(10).
4. 安丽.大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思路探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5.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业企业孵育体系建设研究——基于集群租金的视角”(项目号:08CJ Y028);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以煤炭深加工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建设与皖北经济发展”(项目号:SK2012A0 01);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基地项目“安徽省工业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项目号:ACJD1105)。
作者简介:芮世春,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生;王永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2-03-14。